APP下载

《庖丁解牛》只是《养生主》的冰山一角

2017-01-29唐明林

中学语文 2017年15期
关键词:庖丁解牛躯体寓言

唐明林

《庖丁解牛》只是《养生主》的冰山一角

唐明林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七篇)中的第三篇,其前两篇分别是《逍遥游》和《齐物论》。《养生主》全篇分为五节(按刘文典先生的分法),由一个总纲和四个相对独立的寓言构成。分别是:第一节(总纲):《缘督以为经》;第二节:《庖丁解牛》;第三节:《独脚右师》;第四节:《泽雉觅食》;第五节:《秦失吊丧》。

《庖丁解牛》是《养生主》的第一则寓言,更是家喻户晓的一则寓言,结尾处文惠君“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因此很多人认为《庖丁解牛》是《养生主》的主旨体现。其实不然,《庖丁解牛》只是《养生主》的冰山一角。

“养生主”是指养生的宗旨。那么庄子认为养生的宗旨究竟是什么?按之全篇可以知道:养生的宗旨是形神兼备,即养护躯体生命和保养精神世界。养生的“最高”层次是躯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俱佳,“次高”层次是保养精神世界,“次低”层次是只养护躯体生命,“最低”层次是躯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俱废。在庄子看来前两者虽有高低等次之分,但都能保养好精神世界,算是养生成功;后两者则是养生失败,因为都损害了精神世界。

一、总纲:养生成败的关键

在《缘督以为经》中,庄子认为人的躯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欲望,就危险了。已经知道这样做是危险的,还要汲汲追求,偏执于欲望,那就更危险了!这就会使躯体生命和精神世界都受到损伤,所谓身心俱疲,体乏神伤。千万不要保持毫无节制的欲望去为善,因为那就有沽名之嫌;千万不要保持毫无节制的欲望去为恶,因为那就有刑戮之灾。沽名就没法保养精神世界,刑戮就没法养护躯体生命。这就会导致养生的失败。

在这里,庄子给养生的人们一个具体的预防养生失败的方法:缘督以为经。“督”字很多注家普遍认为是人体后背沿脊椎从上至下的中正督脉,引申为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沿着这条中正之路行事,就是顺任自然天道。

原文看似谈四个问题,两个谈躯体生命,两个谈精神世界,其实四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境界。每个境界都包含了躯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两个方面,并用二者兼备来说明养生宗旨的最高层次。

二、寓言一:养生从养护躯体生命开始

“庖丁解牛”的广泛知名度在于庄子塑造了妙技如神的庖丁。庖丁解牛时,“批大郤”“导大窾”无不得心应手,就算是遇到筋骨盘结的“肯綮”之处,也能毫无阻碍;大骨头那些就更不在话下了。牛已经被肢解在地了,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庖丁解牛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化境?其方法还是“缘督以为经”,顺任自然天道。只要能顺任自然的中正之道,就能达到“养刀”的目的,故所用之刀十九年、解牛数千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单从《养生主》谋篇的形式上看,《庖丁解牛》只是四则寓言中的一则。但为什么谈到“养生主”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庖丁解牛”呢?原因在于文惠君听了“庖丁之言”后若有所悟地感叹说:“得养生焉?”这句话惑人不轻。其实“庖丁解牛”的主旨在于“养刀”。庖丁之“养刀”,文惠君以为得“养生矣”,亦即总纲里的“保身”和“尽年”,使躯体生命不受夭殇。故文惠君的“养生”只是养护躯体生命,与庄子的“养生主”还有天渊之别。

三、寓言二:躯体生命没有养护好的解决办法

庄子的养生要从养护躯体生命开始,但如果躯体生命没有养护好怎么办呢?《独脚右师》中的右师就是一个躯体生命没有养护好的“独脚人”。

公文轩看到右师时,几乎惊呆了。为什么只有一只脚?他惊疑是上天造成的呢?还是人为造成的?右师无比坦然的回答:“是上天造成的,不是人为造成的。因为上天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形貌跟自然万物的形貌一样都是上天赋予的。”

虽然右师说是“上天造成”的,但也不能误解为右师“先天”缺一条腿。其实右师的躯体生命残缺恰恰是“后天”遭受“刖刑”造成的。“遭刑”本来是人为的,怎么会是“天为”呢?这个问题刘文典先生说得切中肯綮:“夫智之明暗,形之亏全,并禀自天然,非关人事。假使犯于王宪,致此形残,亦是天生顽愚,谋身不足。”也就是说右师“独脚”表面上是人造成的,但实质上是上天使右师“顽愚”而“谋身不足”才遭此“形残”的。这才是庄子的本意。

面对身体的残缺,右师没有怨天尤人。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顺任自然、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右师认为形体或残或全皆是天命使然,重要的是“形残神全”。只要能顺任自然,即使躯体生命没有养护好,也可以让精神世界顺道而行,达到保全本性、保养精神的目的。

四、寓言三:如何避免保养精神世界失败

寓言《泽雉觅食》讲到水泽边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谓劳苦倦极,尚有衣食之忧,但它丝毫不希望被蓄养在樊笼之中。

“独脚右师”中谈到如果躯体生命没有养护好,还不算养生失败,因为还有精神世界可以保养。但不能就此推论出:如果精神世界没有保养好,也还来得及,还可以养护躯体生命。因为在庄子的《养生主》中精神世界是必备要素,没有它就是养生失败。

庄子用泽雉来告诫养生者如何避免保养精神世界失败。如果只是躯体上养尊处优,丧失了精神世界,就无法做到自由逍遥。

五、寓言四:躯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俱佳的老聃

《秦失吊丧》讲到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秦失进去只是干嚎了几声就出来了。于是老聃的弟子们就有看法了,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呀!”“那你就这样给你的朋友吊丧可以吗?”秦失说:“可以呀!刚才我把老聃当作世俗之人,故以世俗之礼来吊他;后来我一下子想起来,老聃不是世俗之人嘛,怎么能够以世俗之礼吊之呢?所以我只是干嚎了几声就出来了。”

他接着又说:“刚才我进去吊丧,看见老年人哭你们老师,就像哭自己的子女一样撕心裂肺;看见年轻人哭你们老师,就像哭自己的母亲一样痛心疾首。”

但秦失认为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吊丧,一定有情不自禁的地方,即不想哭诉,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哭诉了。这就是违悖自然天理的行为。因为如果不想哭就没有哭,不想诉就没有诉,这就是顺任自然,遵循天理;如果不想哭但哭了,不想诉但诉了,这就是违悖自然天理(“遁天倍情”)。另外,人的躯体生命是有限度的,安时处顺地出生或死去都是自然的合理安排。怎么能祈望生命的长久而对死亡大放悲声?

更何况得道真人的躯体生命虽然有油尽灯枯之涯,但精神永无消灭之期。故而老聃虽然死了,他的精神将传续下去,这就叫“薪尽火传”。这就是庄子“养生”宗旨的最高层次:躯体生命和精神世界俱佳。

★作者单位:云南罗平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庖丁解牛躯体寓言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现在干什么?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
从《庖丁解牛》看当代职业教育的技与道
搬家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