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2017-01-29钱玉琴

中学语文 2017年15期
关键词:项脊轩文言实效性

钱玉琴

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钱玉琴

文言文是古代一种书面形式的文体结构,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更是凝聚我国民族智慧与思想的文化宝藏;欲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离不开文言文。因此,新课标中,也将文言文教学纳入了当前教学重点之一;并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语文知识、培养汉语语感。但是,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进而导致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较低。笔者结合自身文言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与策略。

一、因声求气,读释结合

清人姚鼐在其《惜抱轩尺牍》中云:“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祗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的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中积累语感、揣摩文意的最有效方法。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一讲到底,忽略学生的诵读,导致文言文教学语法化、字词化、片段化,也磨掉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大声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能够初步做到辨词、明义,体会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王锡爵称《项脊轩志》一文“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在教授此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初步体会出本文语言的朴素流畅、感情的真挚自然。

其次,文言文教学应该摒弃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地对文言字词进行呆板讲解的记忆式教学,不能仅仅以字、词、句的“讲”为主,而应有机地结合“释”来进行。通过“精释”,真正提高学生对字、词、句的辨、析、明义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我在对《项脊轩志》中有些文言实词的“讲”的过程中,还进行了“精释”。如在讲到第二节“迨诸父异爨”中“爨”这一文言实词时,则及时补充“爨”的字源演化,从小篆可以很容易得出此字为“烧火做饭”的意思。那么,学生也就很快理解了“异爨”就是“分开烧火做饭”,即“分了家”之意。这种“精释”比死记硬背要生动、有趣、有实效得多,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的美。

二、借助“外援”,激发兴趣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句式结构、语法特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更是晦涩难懂,这本身就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记忆式教学,照本宣科地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呆板的讲解,势必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依托教材,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借助“其他学科”。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渲染在其中。”语文教学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可以巧妙借助其他学科。我在教授《项脊轩志》第一节“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时,则借助了物理中的“镜面反射”原理这一“外援”,把它引入教学,并当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相应的图。这样,在吸引学生对“反射现象”进行“响应”“反馈”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对本节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之能更好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为提升教学有效性打下基础。

借助“故事”。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典故、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故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内容、作者思想感情的揣摩和理解,进而达到提高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在教授《项脊轩志》第二段时,教师可让学生探讨结尾处作者为什么“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的?教师及时补充归有光《先妣事略》,学生很容易得出“缺失母爱”这一“长号”的原因;再补充归有光“仕途不利,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相关资料,学生又很容易得出“有负众望”这一“长号”的原因。通过及时、适当补充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等资料,学生可以超越文本的局限而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思想。

三、延展教学,启迪思维

一篇文言文文本,除了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内涵外,还应该对其艺术手法、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格内涵等方面进行开掘,引导学生在诵读、思考、研讨中感悟文本独特的魅力,找寻心灵的方向。

《项脊轩志》最后一小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虽只有一句话,也未出现涉及思念的字句,却通过“枇杷树”这一载体,将作者面对物是人非时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让学生进行“艺术手法”的延展学习,去感悟、揣摩归有光运用的写作手法。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作者“托物抒情”、“以景结情”手法的运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

关于“文化底蕴”“人格内涵”等方面的延展,在一些经典文言文篇章的教学中都应得到体现。如《兰亭集序》一文,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如何看待文中提到的生死问题”;《渔夫》一文,可以拓展延伸——“当你身处绝境时,是积极践行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是选择道家的‘顺其自然’”……

这样的延展式教学,既是对文本的深化,又能帮助学生体悟文本崇高的情感,更是对学生成长的有力促进。

中学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呆板串讲文言字词,要结合实际学情,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去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要知道:乘兴而学,方可得益。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中学。

猜你喜欢

项脊轩文言实效性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