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刊本《姑妄言》校读札记

2017-01-28王祖霞

山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刊本整理者抄本

文 / 王祖霞

《姑妄言》是清代初期曹去晶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以明代万历至甲申、乙酉之变为时代背景,以南京为地域中心,以钟情、宦萼、贾文物、童自大四家为主线展开,内容丰富,“世间所有之人,所有之事,无一不备。余阅稗官小说不下千部,未有如此之全者。”该书曾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过,但清代及之后的藏书和禁书目录都没有相关记载。1997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该书,即“台刊本”。自此,《姑妄言》得以再度面世。《姑妄言》虽然面世较晚,但版本比较清晰。陈庆浩《<姑妄言>出版说明》、王长友《关于周越然与<姑妄言>残抄本和残刊本》、朱萍《<姑妄言>的发现与研究述评》等介绍了其俄藏抄本、国内的残抄本和残刊本的情况。他们认为,该书有二十四回本、六十回本,其中六十回本有残抄本、残刊本两种,残抄本当抄于乾隆年间,其意义要胜于残刊本,但今天我们只能据残刊本推知残抄本[1]113-131;二十四回本的《姑妄言》(俄藏抄本)于道光年间流入俄罗斯,此本“抄于乾隆之前”[2]106,虽存在少数批注与正文相混等情况,但“抄录质量还算不错”[3]25,接近原本。台刊本以它为底本,参校残刊本,是目前仅有的较可靠的“全本”。我们发现台刊本尚有一些误校、漏校的情况,试择数例,草就拙文,敬请雅正。

一、《姑妄言》的误校问题

台刊本的整理者用“()”标明原书错字的正确形式,所校大多合理,但难免会出现误校。清人段玉裁在《经韵楼集·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中指出:“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为此,我们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等相关知识,择取数例试作说明。

1.吃得那小和尚撒酒疯,撞头搕(磕)脑,吐得猥头搭脑软叮当,才肯放出。(第2回)

按:“磕”亦作“搕”,撞击义。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今江南凡言打破物为磕破。”[4]2618“撞”与“搕”词义相近,“撞头搕脑”是由两个述宾结构组成的并列式词语。该词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如《朱子语类》卷四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撞头磕脑”与“撞头搕脑”是一组异形词,“搕”不是误字,无需作校。

2.铁化哭着道:“我坌(笨)些,不会念书,人见先生常打我,就捉弄害我……”(第2回)

按:坌,指智力低下,笨拙。又如《姑妄言》第23回:“那苗秀、谷实是乡村中的坌汉,一点世事都不知的。”其它文献中还有“蠢坌”一词,如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则他生的短矮也那蠢坌身材。”《姑妄言》中“坌”有3例,如“坌汉”,而“笨”仅有1例,即“粗笨”。《汉语大字典》:“坌,用同‘笨’,不灵活。”[4]2042“坌”、“笨”是一组异体字,无需作校。

3.铁化道:“前日你看见的人,既不对桩(庄),又没有大钱,倒把我输了两场,总没有个好主儿,耍得一点兴头也没有。”(第3回)

按:《说文解字·木部》:“桩,橛杙也。”[5]126人们称赌博头家为“做桩”,即“坐庄”。如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我将这色数儿轻放在骰盆内……我可便做桩儿三个五。”“对桩”也是赌博术语,《汉语方言大词典》卷一收录该词,释为“跟庄家对着卖庄”[6]534,故“桩”不需要作校。

4.宦实见儿子年将三十,想已老成,又见他比当日伶范(俐)了些,况因家资渐渐重了,故此打发儿子媳妇回家照看。(第5回)

按:伶范,指灵活机敏,方言词语。《姑妄言》中多次出现,但多指动作的灵敏、灵活。如第11回:“这时魏忠贤正立内操,因嫌大马不伶范。”第17回:“要酌乎中,方才伶范。”整理者用今天常见的“伶俐”为依据,以“俐”为校,不妥。

5.那六房书吏都是他亲密极了的人,表里通连,替他在外边招揽过付(府),数年间他也弄有二三千金之物。(第8回)

按:六房书吏,指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户、礼、兵、刑、工的书办。过付在《汉语大词典》卷十释为“双方交易,由中人经手交付钱或货物”[7]534,这是明清小说中常见的词语,BCC古汉语语料库中共检索到该词的用例四百多条。如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那令史姓谭,名遵,颇有才干,惯与知县通赃过付,是一个积年滑吏。”《姑妄言》中六房书吏充当中间人,替知县在外边敛财。故文中“过付”是正确的,整理者不明该词,误校。

6.他虽想要走走邪路,因一个大寡(刮)骨黄菜叶脸,招牌不济,所以没有主顾。(第14回)

按:刮骨,指去掉肉的骨头,形容瘦削无肉。《姑妄言》有“刮骨”、“寡骨”两词。如《姑妄言》第14回:“这寡妇姓焦,有三十多岁,蜡渣潢(黄)一个刮骨脸,人都称呼他为进(焦)面鬼大娘。”第23回:“此物又寡骨精瘦,毫无可取。”另,《醒世姻缘传》中亦有“寡骨”3处,形容脸部瘦削。故文中不需改“寡”为“刮”。

7.家家卖酸酒,而犯(我)是高手耳。(第16回)

按:酸酒,发酸变质的米酒;高手,此处指善于使手段之人。这句话比喻大家都做违法的事情,不被发现的是高明之人,故文中应为“家家卖酸酒,不犯是高手”。有的文献说成“家家卖酸酒,不犯是好手”或“家家卖私酒,不犯是好手”。

8.高杰探事的夜不收(休)打听明白,星夜回来报信。(第22回)

按:“夜不收”最初指军队中的哨探之类,因其多在夜间活动而得名。元代就有“夜不收”的说法,如元无名氏《气英布》第四折:“(张良云)贫道已曾差能行快走夜不收往军打探去了。”《西游记》、《纪效新书》等明清文献中多见该词,如《西洋记》中出现高达131次。《姑妄言》中亦见“夜不收”,如第22回:“高杰回城,犒赏了将士,又差夜不收星夜探听闯贼的消息去了。”整理者改“收”为“休”,不妥。

二、《姑妄言》的漏校问题

台刊本中还存在一些漏校情况,共计59处,择取7例,用 “(当某)”指明正字,并附按语。如下:

1.普六菇(当茹)坚云:‘岂天子儿另有一律耶?’(第1回)

按:“菇”应为“茹”。“普六茹”是鲜卑诸姓之一,也写作“普陋茹”。普六茹坚就是隋文帝杨坚,据《魏书·官氏志》、《隋书·高祖纪》等,杨坚之父杨忠曾因功被西魏恭帝赐姓“普六茹”。对此,《中国古今姓氏辞典》、《资治通鉴大辞典》等均有记载。且《新唐书·王志愔传》中云:“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我乃五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子律乎?’”这与《姑妄言》中“岂天子儿另有一律耶”有关。

2.听得说大老爷呼唤,小人恨不得连手放在地下,如狗一般撂着撅(当蹶)子跑来。(第5回)

按:撂,本字“尥”。蹶,本字“趹”,即踢。“吴中谓马踢曰尥音料趹子。”[8]247“尥趹子”也写作“尥蹶子”,或“撂蹶子”,指驴马等用后脚踢物或快跑时后足扬起。文中“撅”应为“蹶”。

3.那一晚说到有四更方歇,牛氏睡在那大人(当八)步床上。(第11回)

按:人,应为“八”。“八步床”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又称为“白步床”、“拔步床”、“踏步床”。这种床的正面有浅廊,廊前有地板(即“踏步”),其它三面有雕花栏,廊内两头分置马桶、梳妆台。《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为“一种高腿大架、又宽又长的床(‘拔’谐音‘八’)。江淮官话”[6]741。该解释虽未能指出这种床的具体特征,但说明江淮地区至今仍有使用的。

4.你这和尚好不知趣,瘟(当䐥)臭得熏人。(第15回)

按:䐥臭,方言词语,本指食物腐烂变质后发出的气味,后来形容极臭。“《广韵·董韵》:‘䐥,臭貌。出《字林》。’清梁同书《直语补证》:‘䐥,臭貌,今俗曰䐥冻臭。’”[4]456今天江苏徐州、安徽安庆等地还有这种说法。整理者不识方言词未出校记。

5.他到了房中,枕头底下一翻,是一个香袋,想道:不知是那个情人送他的,我且耍他一耍。拆开,把香料掉了,装了一块干屎撅(当橛),仍旧替他放好。(第15回)

按:撅,《说文解字·手部》载:“手有所把也”[5]257,引申为拔起、翘起、折断等义。“橛”,本指短木桩,如《庄子·达生》云:“作厥(橛)株拘。”注:“凡竖木而短者,皆得曰橜。”后来喻指桩状物,如“干屎橛”。《汉语大词典》卷一释义为“即厕筹。拭粪的小竹木片”[7]789。但任强认为,其应是“ 呈‘橛’状的干燥粪便”[9]5。笔者倾向于后者。《姑妄言》中“橛”、“撅”混用, “干屎撅”当为“干屎橛”,有时又写成“干矢橛”。如清钱谦益《休休歌示禅人汉月》云:“休休休,咄咄咄,君宗禅宗我不会,夜来烧却干矢橛。”

6.掌院黄景昉、冡(当冢)宰李日宣,皆抗疏请复。(第24回)

按:冢宰,周代官名,负责掌管百官来辅佐天子治理国家。如《尚书·周官》载:“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明清两代“冢宰”又成为吏部尚书的别称。如《明史·职官志一》载:“(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说文解字·冖部》载:“冡,覆也。”[5]156段玉裁注:“凡蒙覆、僮蒙之字,今字皆作蒙。依古当作冡。蒙行而冡废矣。”[10]353从文意及已有用法来看,“冡”当为“冢”。

7.虽然年过三旬,丯(当丰)韵如同昔日。(第24回)

按:丯,指草芥。《说文解字·丯部》载:“丯,艸蔡也。象艸生之散乱也。”[5]93段玉裁注:“凡言艸芥,皆丯之假借也。芥行而丯废矣。”[10]183丰,甲骨文字形为“”,金文字形为“”,小篆字形为“”,指草木茂盛。《说文解字·生部》载:“丰,艸盛丰丰也。”[5]127由此引申为丰满的意思。如《诗经·郑风·丰》载:“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姑妄言》中多处误将“丰”写作“丯”。

上述情况,一是因读音或字形相近所致,如“瘟(䐥)”、“冡(冢)”等,前者读音相近,后者字形相近;二是因不熟悉某些特有的词语所致,如“过府(付)”、“对桩(庄)”、“夜不收(休)”等,第一个是近代汉语常用词语,第二个是专有名词,第三个是历史词;三是不了解方言俗语所致,如“䐥臭”等。这些例子中有的还涉及到近代汉语词语的问题,如清初小说中的“伶范”在一些现代方言中有“灵范”、“灵翻”、“灵泛”等变式;《荡寇志》等明清小说中有“撂蹶子”、“撩蹶子”等形式;宋代文献中就有“干屎橛”,比喻“至秽至贱之物”,今天已不再出现。今天江苏南京、扬州等地还有“八步床”等明清时期就有的名物词。这些词语资料不仅可以充实辞书编写,而且有助于方言词的研究。清初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汉语的成熟时期,而《姑妄言》是清初曹去晶独立完成的小说,且很早就被保存到域外的图书馆,因此几乎不存在后人进行加工或改写的情况,这就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清初白话小说语言词汇的特点。因此继续做好台刊本《姑妄言》的整理工作,不仅能提高该书的质量,更有利于发挥该书在语言词汇、文学、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作用。

[1]王长友.关于周越然与《姑妄言》残抄本和残刊本[J].文献,2000(2).

[2]朱萍.《姑妄言》的发现与研究述评[J].江淮论坛,2002(6).

[3]曹去晶.姑妄言[M].台湾: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1997.

[4]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1986-1990.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8]徐复.吴下方言考校议[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9]任强.“厕筹”非“乾(干)屎橛”——《汉语大词典》释义正误[J].枣庄师专学报,2000(8).

[1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刊本整理者抄本
你是“书桌堆砌者”吗?
新出楚辞《李颂》校释
从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研究(上篇)
《横浦集》校勘献疑
明代戏曲刊本插图的非叙事与图像重构
传记书坊
新版《红楼梦》续写者由“高鹗”变“无名氏”,红学家认为这样更客观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经白史》新发现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