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君武文学档案补述
——以马君武桂剧改革为视角

2017-01-28余意梦婷王德明

山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广西文学改革

文 / 余意梦婷 王德明

个人档案是“指社会知名人士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够记载和反映个人生平历史、工作实绩、学术水平等不同门类和载体形式的各种材料组成的档案整体”[1]。个人档案又可以称为“私人档案”和“人物档案”[2]等。目前,我国学者对个人档案的分类至今尚未达成一致[3]。按照不同的方式,个人档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主流分法,它可分为生平传记类、社会活动类、创作活动类、教育科研类、社会评价类、私人书信类、亲属朋友类或其它类型档案等。

马君武是晚清及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翻译家及诗人。马君武是历史名人,我们按照他的文化身份,暂且可以把他的个人档案划分为传略档案、政治档案、文学档案和思想档案四类。马君武个人档案中的传略档案、政治档案和思想档案相对而言较为全面,而其文学档案尤为丰富,但多集中于诗歌、散文与翻译文学,很少涉及桂剧改革。

一、马君武个人档案概述

马君武(1882—1940),原名道凝,字厚山,后改名和,字君武。马君武虽然出生清贫,但父母十分重视他的学习。他幼年时主要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能熟读经书,又兼习刑名,所以国学功底极为扎实。青年时,马君武先是结识康梁,受维新思想的影响,而后又追随孙中山,走上了激进的民主革命道路。他会英、法、日、德四门外语,先后数次留学日本和德国,成为第一个获德国博士学位的中国人。留洋期间,他不仅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书籍。这些书籍不仅有自然科学类的,如字典、高数、化学等,也有社会科学类的,如哲学、社会学、诗歌和戏剧等。1900年后,为了在思想上武装国民,马君武又开始文学创作。他陆续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马君武的一生在政治、教育、翻译、文学等方面颇有建树,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精神财富。

马君武的传略档案,多见于一些专著类材料,如广西区政协委员会出版的《马君武传》、台湾学者秦道坚的《马君武博士生平事迹》,以及大陆学者谭行等人编辑的《马君武年谱》、曾德珪编辑的《马君武年谱简编》和莫世祥编写的《马君武主要活动年表》等,都清晰可见马君武一生主要的生平事迹。马君武的政治档案则多是一些纪念性和回忆性的资料,如馆藏于广西图书馆的由广西省政府马君武治丧处编撰的《马君武先生纪念册》和台湾广西同乡会编辑的《广西文献·纪念马君武专集》等一些内部出版发行的资料,也对马君武的主要政治主张和革命活动轨迹有着比较详细的记录。而马君武思想档案则多见于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专著,如李高南等主编的《马君武教育文集》就对其办学历程和教育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

除了上述史料性或回忆性的专辑和册子外,近几十年来学者们撰写的学术论文也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马君武的个人档案,如周伯乃的《桂水长清:马君武传》、文明国的《马君武自述》以及华成的《马君武传略》等,可视为马君武生平与传略的优秀档案资料。而马冠武的《马君武办学的理论与实践》、虞达文的《马君武教育思想轨迹探索》等,则对马君武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廖杨的《试论马君武青年时期革命思想的转变》、钟文典的《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和夏炎的《一个清末留学生视野中的自由主义》等,都是对马君武政治档案资料的有效补充。显然,马君武的个人档案资料,尤其是其政治档案、思想档案、传略档案,在档案工作者和学者的整理下,馆藏比较整齐,内容比较全面。

二、马君武文学档案整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文学档案是一些历史人物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多元的研究价值。文学档案不仅是学界界定历史人物之文学地位与思想成就的有效凭证,更是推证其历史活动轨迹与行为发展的最佳证据。它是学者进行人物研究时必不可少的档案材料。

马君武的文学档案多见于一些收集整理好的文集、文选或诗集汇编等,如馆藏于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内部发行的《马君武演讲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编写的《马君武先生文集》以及馆藏于广西图书馆的内部发行的《马君武诗选》等,都收集了马君武的绝大部分文学作品。年代比较近的桂林市政治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回忆马君武》和曾德珪主编的《马君武文选》等,对马君武的散文、政论文和讲话稿等做了收集。除了一般的诗文集外,还有一些集注也对马君武的文学作品做了收集与评价,亦可算是马君武的文学档案,如谭行等人编写的《马君武诗注》就对马君武诗歌作了详细注解,这些注解不仅批注了其诗歌含义,而且记录了其发表年代、地点或创作背景等。

其实,马君武还是一名成功的桂剧改革者。在他的人生中还有一段主持桂剧改革的经历。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编写的内部出版的《广西戏剧史论文集》和《广西戏剧史料散论集》等书,就有马君武桂剧改革的历史记载。但这部分历史却在马君武文学档案中较少论及或者只是在其活动年表或年谱中略有提到。

三、马君武文学档案中的桂剧改革

对于马君武进行桂剧改革的历史,其文学档案资料较少论及,而有关桂剧改革的时代背景等,更是不可能有详细的介绍。依据马君武活动年谱以及近代桂剧发展的有关档案资料,我们可以推算出马君武进行桂剧改革的时间大致在1937年至1940年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方大批军民迁避桂林,使桂林人口激增,于是当地市井生活更为繁盛,加之战争暴乱使人无心工作,所以一时间赌场、妓院和戏院生意兴隆。但此时乃民族危亡之际,急需抗日救国。所以,改变低下的世风,鼓舞民众救国之心迫在眉睫。此前“国防戏剧”对民众抗日情绪的提升,使马君武意识到戏剧在特殊历史时期能够产生巨大作用。于是,他决定进行桂剧改革,使之变成“教育社会”[4]的思想武器。马君武的桂剧改革,实际上也是桂剧发展遭遇瓶颈时的一次内部调整。其时,大户人家眷养的家庭戏班,逐渐演变成了依靠赌场和妓院的附属戏班,演员的生活极不稳定,他们的表演积极性不高,加之演出资金投入太少,表演道具极为陈旧等,因此观看桂剧的人越来越少。当时,桂剧不但没有发展,还大有消退隐没的可能,极需进行改革。

近代桂剧发展的资料中散见一些马君武进行桂剧改革的内容与举措。整理各方面零散资料,可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马君武组建的广西戏剧改进会既指导了他自己主持的桂剧改革,也为其后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提供了行政支持。其次,马君武把桂剧视为“教育社会”思想武器的理论为后来的桂剧发展设立了思想标杆,尤其影响了欧阳予倩桂剧改革,使之符合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再次,为了提高桂剧演出质量,马君武不仅加大了演出装备的投入,还通过增加工资和分红等方式提升演员待遇;他还聘请了识字教师给演员授课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等。第四,马君武收集整理的近百出桂剧剧目,后来成为其它桂剧戏班排演的集成模本。他的桂剧本不仅在音韵唱调和演出模式上进行了调整,还删除了其中迷信低俗的故事情节,有时甚至有意识地净化与拔高剧目的主题思想等,这有利于后来的桂剧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五,马君武制定的一系列有利于戏班管理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方法,为后来其它剧院的管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第六,马君武集资购买的桂剧院场地,为后来欧阳予倩建成“广西省立艺术馆”做了铺垫。而该馆的成立使中国桂剧演出得以摆脱以往临时舞台的可怜命运而真正步入剧院时代。第七,为了使改革趋于规范化,马君武邀请了知名戏剧家欧阳予倩亲临指导,这直接引发了下一次桂剧改革的发生。

在近代桂剧研究的一些档案资料中,已经出现了对马君武桂剧改革的总体性评价:马君武“改革桂剧的功绩永载戏剧史册,他为桂剧改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将为桂剧界代代传扬”[5]。这句总结性、概括性的评语也应被收录于马君武文学档案中。因为档案资料中历史人物的结论性评价往往对后来的研究者有风向标式的影响。

[1]丛培丽,王学军.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及思考[J].山东档案,2000(3).

[2]王利伟.关于人物档案基木问题的思考[J].山西档案,2012(3).

[3]黄体杨.我国个人档案管理研究述评[J].档案学通,2016(3).

[4]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研究室.广西戏剧史论文集(上册)[M].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内部出版),1981:6.

[5]尹羲,蔡定国.马君武与桂剧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1990(4).

猜你喜欢

广西文学改革
广西贵港
我们需要文学
改革之路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瞧,那些改革推手
我与文学三十年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