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整理工程探究

2017-01-28李林山

山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档案馆整理历史

文 / 李林山

历史文化档案是一代又一代人保存下来的能够反映出时代变迁的最原始资料,有着可靠性、真实性等特点,这是其它类型的史料所不能比拟的。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不仅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还留下了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对于我国许多地方的民间风情习俗影响较大。研究和整理清代历史文化档案。一直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档案馆致力于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整理出版工作。2002年《清史》编纂工作的启动,进一步推动了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研究热潮。

一、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馆藏现状

我国现存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文献极为丰富,中国大陆的保存量达两千多万件,台北地区的保存量有七十多万件,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也有数万件[1]。了解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馆藏情况,有助于推动档案整理工程的进展。

(一)第一历史档案馆

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我国的中央级档案馆,主要收集、保存明、清两朝的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其中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馆藏有一千多万件,涵盖了整个清朝的统治时期,档案类型主要包括奏折、奏本、题本、上谕档、起居注等皇室档案,还有内务府、宗人府、外务部的政务档案[2]。在这些重要的档案中,有一部分是满文和蒙文档案,主要为乾隆前期的档案,达两百多万件,所以馆藏虽然丰富,还需要高水平的翻译,才能对清前期的档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在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乾隆中期以后的档案已经开始全面采用汉文记载,这是民族融合的真实反映[3]。第一历史档案馆对大部分清代历史文化档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编目,可以提供公众查阅和利用,很好地履行了中央级档案馆的责任和义务。

(二)各省级档案馆

清代历史文化档案在各地档案馆也有大量保存,主要内容为清代地方档案、清代民间文化档案等。例如,辽宁省档案馆就保存了较多的满文老档、清实录稿本等,还有清兵入关前的一些重要档案。盛京(现沈阳)是清朝的发祥之地,是清王朝的陪都,所保存的档案非常特殊,反映了当时盛京独有的统治方式。河北省档案馆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主要以获鹿县档案为主,保存量将近两千卷,内容包括民间纠纷协调、地方保甲、税务征收等,成为研究清代基层政府的重要行政档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则集中收藏了清代西藏各地的文化档案、经济档案、军事档案等,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下民族关系的维持状况。河南省档案馆保存着清代的布政使司档案、巡抚档案,还有一些县级行政机构档案,除了体现当时的地方社会治理状况之外,还涉及到经济、教育、外交、文化等。此外,江苏省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太平天国档案,为我们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珍贵史料。湖北省档案馆存有清朝铁路建设、矿业开发的专业档案,而广东省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则保存着清朝关税档案。总的来看,我国省级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主要是地方类档案以及一些专业档案,这对于研究当时的基层社会情况有着较高价值。

(三)台湾地区及海外

台湾地区收藏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有一大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约有四十多万件,类型主要是上谕档、军机处档等,而另外三十多万件则集中收藏在台北史语所、台北近代史所,类型包括奏折、题本及一些外交档案[4]。台北地区所保存的这些档案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军机处档、奏折等,在清史研究中必不可少。我国《清史》编纂工作就曾经携手台湾学者共同参与,希望通过两岸交流完成《清史》编纂工程,使更多有价值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得到应用。此外,有部分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流落到海外,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收藏。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了清代的一些奏折、题本、内务府档案等;日本国会图书馆收藏了清代部分上谕档、奏折等;英国的大英图书馆收藏了清末时期的中英外交档案、海关档案等;俄罗斯国家档案馆则收藏了清代中俄边界战争的一些档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流失在海外的数量大约在三至七万件之间,也有学者认为超过了十万件[5]。

二、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各类整理工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对清代历史文化档案进行了大规模整理,并取得较好成绩。

(一)我国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整理的总体工程

在清朝灭亡之后,一些大内档案流落到民间,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档案整理工程陆续展开。但解放前的印刷技术有限,总共整理出版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资料只有一千多万字。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整理清代历史文化档案,从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截止2016年底,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出版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资料超过了三千万字,成为清史研究贡献最大的档案馆,主要出版内容为清朝廷的上谕档、奏折等,还有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等档案资料[6]。此外,我国各省级、地市级档案馆、图书馆、科研机构等,也对一些清代历史文化档案进行了整理出版工作。例如,吉林省档案馆综合了长春市、通化市、辽源市等地市级档案馆的相关资料,整理出版了清代的地方档案选编;辽宁社科院收集了清代大内档案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版了清王朝珍贵的满文档案;黑龙江省档案馆整理出版了较多的清朝前期档案和旧满洲档案,为受众了解旧满洲统治及清兵入关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满洲最早是部族名称,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满洲一词,来源未久,表示部族之号,若肃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7]清兵入关之后,满洲才逐渐成为清朝发源地的地理名称,泛指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五盟市。清朝在我国各朝代中属于历时较长的,特别是前中期的国力强盛,留下了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从整体上看,我国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整理工程一直在稳步进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加大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更加重视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清史编撰中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整理工程

清史编撰既是我们对清代历史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启示。清朝为什么从繁荣走向没落,朝廷是如何运转的,他们的地方管理有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清朝文化是怎样影响到至今的,这些都是清史编撰的意义所在。清代历史文化档案作为原始资料,在清史编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档案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是野史、方志所不可比拟的。例如,方志通常是根据档案进行编写的,但属于二道加工,且有一定取舍,并不能全面解读某一个历史事件。原始档案通常会记载整个事件的真相,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更加符合历史原貌。我国的清史编撰工作不仅注重大内档案的收集,还关注社会资料、文化资料、经济资料等,如晚清时期的土地使用情况、社会阶级情况、文化创作情况等。这能够从最大程度还原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此外,清代还留下了大量的天气记录档案、抗灾救震档案、河渠治理档案等,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我国当前的灾害防控、气候规律探索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在一些珍贵的清代史料中有地震记载,例如,《清实录》中就有地震记录资料,并能精确到当日的时辰,但是关于地震面积、地震强度等数据却无从考究。但档案文献就能更详细地记载相关情况,例如,地方官员的一些奏折报告了地震的各方面数据,还提出了防治的办法。我国的《清史》编纂工作从2002年8月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启动至今,已经六易其稿,拟定了共92卷的《清史》目录,每卷约35万字,参考了大量的档案文献,投入经费约6亿元人民币,成为备受海内外学界关注的国家重大项目。在此过程中,清代历史文化档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研究清代历史的最原始资料。

(三)地方治理中的清代历史文化档案整理工程

自古以来,我国的中央机构就非常注重地方治理工作,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清朝的地方治理成果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并在一些地方档案中得到了完整保存,这为我国当前的地方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例如,巴县(现称巴南区)所保存的清代地方档案非常完整,作为清代重庆府的主城区,巴县在当时是川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巴县档案共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超过十万卷,从顺治年间一直到宣统年间,前后跨度二百五十多年,内容涵盖的领域极为丰富。其中主要是民间案件的档案,有九万余卷,包括民间经济纠纷调解、命案侦破等;还有经济档案将近五千卷,包括县衙财政、地方交通、手工业、民间商业、农耕业等;庶政档案四千多卷,包括缉拿匪盗、禁赌禁毒、乡团操练、官吏治理等。从整体看,司法案件档案是主要部分,其次是社会民生、庶政等,这体现出封建王朝对司法的重视程度,即只有保得一方平安,全面做好地方治理,国家才会兴旺。我国当前正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清代的一些做法即便放到现在,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巴县档案在清代地方档案中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清朝的县级行政机关如何进行地方治理,用什么办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这对于我国当前的地方治理工作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三、结语

我国对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整理工程,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清朝尽管是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一个朝代,但在康乾盛世的影响下,清朝也曾经国力鼎盛,并促进了文化、经济的繁荣,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包括曹雪芹、蒲松龄、纳兰性德、郑板桥等。而且,近代商业、工业经济等也是从清朝晚期开始进一步发展的。此外,清代的行政管理曾经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尽管清朝晚期逐渐走向衰落,但不可抹杀清朝中期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水平。总的来看,清代历史文化档案的整理工程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清史》编纂工程的启动,属于一项造福子孙的事业。在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背景下,我国更要重视历史文化档案的整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古人经验和前车之鉴,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更开阔的视野。

[1]何庄.清代史馆与档案文献编纂——中国古代档案管理模式研究系列[J].档案学通讯,2016(1):16-21.

[2]王海欧.明清档案管理模式相关问题的探讨[J].山西档案,2016(6):12-14.

[3]朱诚如.清代档案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基石——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9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J].历史档案,2015(4):11.

[4]张芳.清朝档案史料编纂管理工作研究评述[J].兰台世界,2014(8):56-57.

[5]伍媛媛.信息时代明清档案编研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历史档案,2016(4):138-142.

[6]孙文杰.乌鲁木齐都统和瑛宦绩新考——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依据[J].山西档案,2017(1):171-173.

[7]觉罗勒德洪.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全)[M].台北:华文书局,1969:19.

猜你喜欢

档案馆整理历史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新历史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when与while档案馆
整理“房间”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