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行军第九”

2017-01-27曹永孚

孙子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士卒行军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行军第九”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①相敌②,绝山依谷③,视生处高④,战隆无登⑤,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⑥;客⑦绝水而来,勿迎⑧之于水内,令半渡⑨而击之(有的版本为“半济”),利;欲战者,无附⑩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⑪,唯亟(jí)去无留⑫;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⑬,右背高(有的版本“右”后有“前”字)⑭,前死后生⑮,此处平陆之军也。凡四军之利(有的版本“凡”后有“此”字)⑯,黄帝之所以胜四帝⑰也。

凡军好(hào)高而恶(wù)下⑱,贵阳而贱阴⑲,养生处实(有的版本“生”后有“而”字)⑳,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同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㉑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㉒、天井㉓、天牢㉔、天罗㉕、天陷㉖、天隙㉗,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有的版本为“军行有险阻”)、潢(huáng)井㉘蒹葭(jiān jiā有的版本为“葭苇”)㉙、林木(有的版本为“山林”)翳荟(yì huì)㉚者,必谨复索之㉛,此伏奸㉜之所处也。

近而静者(有的版本“近”前有“敌”字),恃(shì)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㉝也;尘高而锐㉞者,车来也;卑㉟而广者,徒㊱来也;散而条达㊲者,樵采㊳也;少而往来者,营军㊴也。辞卑㊵而益备㊶者,进也;辞强㊷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㊸也;无约㊹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有的版本“兵”后有“车”字),期㊺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㊻而立者,饥也;汲㊼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㊽也;夜呼者,恐也;军扰㊾者,将不重㊿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51)也;杀马(有的版本为“粟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缻(fǒu)(52)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zhūn)翕翕(xī)(53),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54)者,窘也;数罚(55)者,困也;先暴而后畏s其众者,不精(56)之至也;来委谢(57))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58),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有的版本为“兵非益多也”),虽无武进(有的版本为“唯无武进”)(59),足以併(同“并”)力(60)、料敌(61)、取人(62)而已。夫唯无虑而易敌(63)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64)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有的版本句尾有“也”字);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有的版本句尾有“也”字)。故令之以文(有的版本为“合之以文”)(65),齐之以武(66),是谓必取(67)。令素行(68)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有的版本为“令素不行”)以教其民(69),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70)也。

【注释】

①处军:指行军作战时的处置方法。

②相敌:观察判断敌情。

③绝山依谷:绝,越过。依,靠近。

④视生处高:作战地形有“生地”“死地”之分,“生地”指向阳开阔的地方。处,居。

⑤战隆无登:隆,高地。登,攀登。

⑥绝水必远水:绝水,横渡江河。远水,远离河流驻扎。水,可引申理解为各种水域。

⑦客:古时把进攻的一方称为客。

⑧迎:迎击。

⑨半渡:渡水渡到一半。

⑩无附:不要靠近。

⑪斥泽:斥,盐碱地。泽,沼泽地。

⑫亟去无留:亟去,赶快离开。无留,不要滞留

⑬平陆处易:平陆,开阔地。处易,选择平坦之处安营。

⑭右背高,右侧和后部要高。古代方位概念,以南为前,北为后,东为左,西为右。阴阳家认为,左前(东和南)为阳,右后(西和北)为阴。

⑮前死后生:低地为“死地“,高地为“生地”,意为地势前低后高。

⑯四军:指处山、处水、处斥泽、处平陆四种处军原则。

⑰四帝:指上古时期四方氏族部落首领。有专家认为,是指东方青帝太昊(通“皞”)、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zhuān xū)。黄帝为中央帝。是谓“五帝”。

⑱好高而恶下:好,喜欢。恶,厌恶。

⑲贵阳而贱阴:看重阳面,轻视阴面。

⑳养生处实:养生,指据有水草,人马得以生存。处实,指物资丰实之地。另有一说,指依托高地而处。

㉑上雨,水沫至:上游下雨,水流而至。沫,当为“流”字之误(银雀山汉简本为“流”字)。

㉒绝涧:两山险峻、水流其间之地。

㉓天井:四方高崖、中间深陷之地。

㉔天牢:三面绝壁、易进难出之地。

㉕天罗:林深草茂、形如罗网之地。

㉖天陷:沼泽连绵、泥泞易陷之地。

㉗天隙:狭窄如缝、难以通过之地。

㉘潢井:积水低洼之地。

㉙蒹葭: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蒹葭,指长满芦苇之地。《诗经》中即有一篇“国风·秦风·蒹葭”。

㉚翳荟:草木繁茂。

㉛必谨复索之: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它。

㉜伏奸:埋设伏兵或隐藏奸细。

㉝覆:指敌军大举偷袭。

㉞锐:尖。

㉟卑:低。

㊱徒:徒步。

㊲条达:散乱而细长。

㊳樵采:打柴。

㊴营军:设营驻军。

㊵辞卑:言辞谦卑。

㊶益备:加紧备战。

㊷辞强:言辞强硬。

㊸陈:通“阵,此处作动词,指布阵。

㊹无约:没有约定。另有一说“尚未受挫陷于困境”。

㊺期:期会,指按期交合作战。

㊻杖而立:杖,作动词,拄着。杖而立,拄着兵器而站立。

㊼汲:从井里打水。

㊽虚:空虚,此处指营垒已空。

㊾军扰者:军中浮动扰乱,

㊿将不重:将领无威严。

(51)倦:厌烦、厌倦。

(52)悬缻:缻,通“缶”,一种大肚子小口用于盛酒浆等的容器。悬缻,用绳子把缻悬挂起来。

(53)谆谆翕翕:谆谆,恳切。翕翕,和顺。此句意为士卒们私下絮絮不休地议论。

(54)数赏:一再地奖赏。

(55)数罚:一再地惩罚。

(56)不精:不精明、不明智。

(57)委谢:委婉谢罪。古时赠送礼物叫“委质”。

(58)合:指交战。

(59)武进:盲目冒进,或轻易用兵。

(60)併力:集中兵力。

(61)料敌:判断敌情。

(62)取人:取胜于敌人。另有一说为“用人”

(63)易敌:轻视敌人。

(64)亲附:亲近、拥戴。

(65)文:仁爱、教化。此处指奖赏、说教等手段。

(66)武:法纪、刑罚。此处指惩罚、训诫等手段。

(67)必取:必能取胜。另一说为“必然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

(68)素行:平素一贯执行。

(69)教其民:教育和要求士卒。

(70)相得:相投合。

【释义】

孙子说:凡是部署军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通过山地时,要靠近山谷行进,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与占据高地之敌作战,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渡水时,要在离水流稍远的地方驻扎;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中迎战,要等敌人渡过一半时攻击,这样才有利;想与敌人交战,不要靠近水边迎敌;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对军队处置的原则。穿越盐碱沼泽地带,一定要迅速通过,切勿滞留;如果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遭遇,一定要依傍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对军队处置的原则。驻扎在平坦地面,要右侧和背后依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区处置军队的原则。以上四种处置军队的好处,就是黄帝战胜四帝的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厌恶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而避开阴暗之处;靠近生长水草、物资丰实之地,军队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样才有胜利的保证。在丘陵堤防地带行军,一定要驻扎在阳面,而且右侧和背后要依托着丘陵堤防。这用兵的有利条件,是地形给予的帮助。上游下雨,河中必有水流涌来,如果想过河,一定要等水流平稳以后再过。

凡地形中遇有两山险峻、水流其间之地,四方高崖、中间深陷之地,三面绝壁、易进难出之地,林深草茂、形如罗网之地,沼泽连绵、泥泞易陷之地,狭窄如缝、难以通过之地,一定要迅速离开,千万不要接近。我方远离它,让敌方接近它;我方对着它,让敌方背对着它。军队行进中,周边遇有艰难险阻的地方、长满芦苇的低洼地带、草木茂密的山林地带,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这些都是敌人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人临近而安静,可能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来挑战的,可能是想诱我前进;敌人占据平坦地带,可能有它的好处或企图。许多树木摇动,可能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可能是敌人用于迷惑我而布下的疑阵;群鸟惊飞,可能下有伏兵;野兽惊骇乱奔,可能是敌军大举突袭压过来。尘土飞扬得高而尖,可能是敌人战车飞驰而来;尘埃飞扬得低而广,可能是敌人步兵开来;尘土飞扬得散乱,可能是敌人拖着柴草在走;尘土少而时起时落,可能是敌人正在扎营。敌方使者谦卑却又加紧备战的,可能是企图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言辞强硬而部队又作出前进姿态的,可能是要准备撤退;轻车先出动,部署在两翼的,可能是在布列阵势;敌方没有约定而来讲和的,可能是另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排兵列阵的,可能是企图约期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企图诱我前往。敌军拄着兵器而站立的,可能是饥饿的表现;负责供水的士卒打水先喝的,可能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进兵争夺的,可能是疲劳的表现;敌营上空群鸟聚集的,可能营地已空虚;敌军夜有惊叫的,可能是因为军心恐慌;敌军纷乱无序的,可能是敌将没有威严;敌人旌旗胡乱摇动的,可能是敌军队伍已混乱;敌军头领大发脾气的,可能是太烦倦不堪;敌军杀马吃肉的,可能是军中断了粮草;敌军中悬挂着汲水器不收回营舍的,可能是走投无路、准备突围;士卒窃窃私语、长官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的,可能是敌将失去了人心;不断犒赏士卒的,可能是敌军一筹莫展;不断惩处部属的,可能是敌人处境困难;敌将先对士卒暴虐,后又畏惧士卒叛离的,那是敌将愚蠢到了极点;带着礼品来谢罪的,可能是想休兵息战;敌人盛怒而来,却久不交战又不撤离,必须仔细观察,摸清敌人的企图。

打仗并不是兵越多越好,虽然不轻易大举进攻,但只要能集中兵力、准确判断,就能战胜敌人。没有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盲动的人,必然会被敌人所打败。

如果士卒还未亲附即加以处罚,士卒必然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士卒亲附而法纪不施行,士卒就不堪使用。因此,要用奖赏和说服教育来激励士卒,要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队伍才能取胜。平时就令行禁止、赏罚严明,士卒就会听服;平时不严格执行军纪法纪,赏罚不明,士卒就不服管束。平素就言而有信、言出法随,与士卒们就会相处融洽、形成一体。

【解析】

顾名思义,“行军篇”集中讲行军。但这个“行军”是广义的,并非是单纯的“走”,而是“走”与“打”、“走”与“防”、“走”与“驻”、“走”与“察”、“走”与“管”等一系列要素和环节的相互交织、有机结合。行军虽属战术层面,重在操作性,但其间也贯穿着很强的思想性。

一、孙子的行军理论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孙子对山、水、斥泽、平陆地形的处置,对高、下、阴、阳地形的处置,对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地形的处置,对远、近、动、静、进、退、赏、罚、卑、强、战、和、迎、去等三十多种敌情的分析判断,并非凭空想象,也非主观臆断,更非取于鬼神。而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非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是其“知天知地”“知彼知己”思想的具体体现。也足可看出,孙子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是多么细致入微。如果没有长期的实践体验和总结积累,是绝然提不出来这些见解的。当然,这些见解也不是绝对的。就相敌而言,对各种敌情的分析判断,只能说是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例如,“众树动者”“鸟起者”,未必是敌军所致,也可能是野兽出没;而“兽骇者”,不一定是敌军来袭引起,也可能是猎人扰动。但在临战情况下,首先就要想到敌情因素,而不可麻痹大意。就处军而言,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空间千差万别,时间千变万化,应对措施也不能搞成模式化。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就更有所区别。我们应该遵循孙子因地制宜、因情制宜的基本思想原则来加以变通,否则就会陷入机械唯物论。

二、孙子的行军理论充满了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孙子看来,事物都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只有把握好这些规律,才有取胜可能。因此,他从因果关系入手,一项一项地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性的判断。仔细分析一下,有的属于归纳推理,有的属于演绎推理,有的属于类比推理。这些推理虽然具有或然性,但给我们提供的思路是宝贵的。难能可贵的是,孙子不但揭示了一般规律,还探析了多个方面的特殊规律。例如,“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等等,都是深谋妙算之语。特别是孙子在文尾,阐发了两条箴言,颇具哲理性:一条说透了兵力多少与战争胜败的关系,启示人们要注重精兵谋胜;另一条说透了管理宽严与治军成败的关系,告诫人们要赏罚并举、宽严适度、令素以行。这对于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科学管理,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注:本文采用的《孙子兵法》版本,系谢祥皓、刘申宁1994年编录出版的《孙子集成》中宋雕本“魏武帝注孙子”样本。

(曹永孚 整理并解析)

Chapter Nine about The Army on the March of The Art of War

猜你喜欢

士卒行军孙子兵法
雪域高原,行军千里练战法
《孙子兵法》组歌
望梅止渴 废寝忘食
吴起治军
唯美食不可辜负
行军蚁
大郭小郭行军锅
大郭小郭行军锅(连载一)
一曲征歌写华章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