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品
——博物馆沟通、服务公众的桥梁

2017-01-27阴何涛

文物季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晋城琉璃观者

阴何涛

藏品
——博物馆沟通、服务公众的桥梁

阴何涛

根据对藏品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了藏品与沟通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以沟通为目的的藏品设计是提升博物馆服务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为博物馆促进与公众的沟通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藏品 博物馆 沟通 叙事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博物馆章程》第二条)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藏品搭建沟通的桥梁”,这一主题旨在号召博物馆致力于创新吸引观众的途径,以拉近博物馆与相关行业者的距离。博物馆行业的不断变化,要求其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传统使命,着意寻求新的路径和方法,以使藏品更为紧密地贴近观众,为群众服务,努力搭建服务、沟通群众的桥梁。

一、沟通:体现“资源共享”的大背景

“沟通”具有多重意义,有文化的沟通,也有心灵的沟通,具体包括:以“藏品”为媒介的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不同民族博物馆之间的合作而开展的异域文化沟通,以及以参观博物馆为桥梁纽带的国际化沟通;其次是不同种族以及具有种种不同的集体或个体在任何共同体的推动下,形成无距离的心灵沟通,沟通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沟通建立在紧密的联系之上,今天的博物馆既要面对复杂的社会与形势,又要善于让历史告诉未来,以丰厚的历史积淀,指引时代前行,参与其未来建设。首先,博物馆是植根于某一个社会区域,通过举办展览和活动,博物馆让人们了解到其所在区域的文化内涵,并帮助他们了解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其次,博物馆是一个中介组织,通过举办展览和活动,博物馆让人们与其历史建立联系,形成了人们与历史的亲密接触。人们可以在博物馆学习新知识、休闲娱乐、专心思考,产生新的洞见,提升精神。挖掘博物馆系统内的文物资源,进行互动式拓展成为建立更广泛联系的有效途径,这样使各个地区博物馆所拥有的各具特色的宝贵藏品充分发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切实实现系统内的资源共享共用。不管是藏品资源还是文化产品资源都应充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为更广大的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一主题,不仅强调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而且也证明了它们在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知识传播方面的重要性。博物馆藏品是一种凝聚了国家和民族最核心历史记忆的公共物品,蕴涵着十分独特而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均是特定时空环境内,特定的人群生产、生活状况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物证,是任何一种文字都难以准确描述或根本没有记述的实物资料。因此,只有更深层次地挖掘藏品的价值,多方面解读藏品的内涵,以各种方式展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提升其服务,满足观众的多层次需求。

二、叙事交流: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的藏品,从古到今范围宽广、门类繁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数量浩大,不仅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历代珍品,而且还包括见证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演变的各种原始物件。若将一件冷冰冰的藏品摆在观众面前,作为外行的参观者大多只能观其外表,无法领略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可能对一件从未谋面的艺术品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藏品角色的诠释尤为重要。博物馆必须丰富藏品信息,挖掘并延伸藏品的深层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沟通人心的中介和桥梁。

博物馆藏品都是意义的物质载体。每件藏品的概念是很清晰的,不同门类的藏品扮演不同的角色,诠释不同的意义。“作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藏品必须成为交流的中介,成为被参观者深切感知的对象,从而实现陈列展览效果的最大化。叙事,或者讲故事是促进沟通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以不为人知的故事为切入点,娓娓道来一段精彩的藏品背后的故事,以悠远、传奇的来历打动、吸引观者,使其对一件看似普通的藏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情感反应,以此拉近藏品与观者的关系,实现以藏品为媒介的博物馆与观众的真正沟通。

晋城市地上文物种类丰富而地下文物品种比较匮乏,在一次抢救性发掘中一件紫砂壶被发现,显得弥足珍贵。仔细探究这件器物背后的“故事”,可以充分展现其文化意涵。以观众的眼光观其外表,它和大部分紫砂壶几乎没什么两样:光滑的外表呈褐色,壶嘴精致工巧……,但是其铭文显示:这是一款存世只有数十件的时大彬紫砂壶。这件紫砂壶的主人是一位明代宜兴紫砂陶成就最高的艺术家,文献中记载了他很多卓越的成就。在藏品展示设计中,可以将藏品主人的故事情节融合进来,营造逼真的历史情境,激发参观者的生动想象。晋城博物馆珍藏的这件“丁未夏日时大彬制”款圆壶,质地为紫泥夹砂胎,是一件造型圆润流畅、小巧精致的艺术品,堪称紫砂陶研究的范本,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依据。同时观众也由于其罕见、珍贵浮生出想多了解它的念头,一系列和紫砂壶有关的打泥片、划泥片、围身筒、打身筒等紫砂成型的主要步骤和方法都列入观者的学习范畴,观者的求知欲体现了博物馆周到的服务和强大的教育功能。

不管是一些墓葬出土的陶俑、琉璃,还是征集的民间器物,它们都是一出精彩戏剧里不可缺少的角色,它们代表着社会的复杂背景也好,代表着不同人群的审美观也罢,都是通过自己独有的内涵诠释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三、以人为本的藏品研究:为促进博物馆与参观者的沟通注入动力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重点与专业服务的中心,观者的需求指引博物馆服务的方向,正确的方向为博物馆服务贴上好口碑的标签,藏品是服务的重点,藏品研究是博物馆服务提升、与观众沟通的新动力。

随着博物馆对藏品收藏对象的不断拓展,藏品的研究方向、方法的不断更新,涉及的学科也纷繁众多,如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实践中也迫切要求学者更具创新式的尝试、更灵活的运用,这也需要我们研究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并努力将其融会贯通。在此,博物馆的藏品研究也需要改进:(1)让不同层次参观者有机会了解博物馆藏品另一层面的内容,而非仅从考古学和古器物学的角度;(2)充实冷门艺术品的展示,发掘其自身有趣且从不被人关注的学术内容,排除一些世俗眼光的局限性,拓宽藏品研究的宽泛性;(3)藏品研究成果的运用要切实为博物馆的服务注入新活力,并非仅为研究而研究。

晋城市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建筑达46座。晋城博物馆陈列有以古建筑为主题的《晋城古代建筑艺术展》。然而以古建筑为主题的陈列在具体实施时涉及到诸多困难,由于古建筑的不可移动性,使得陈列内容不能以实物展出,取而代之的是复原景观和模型。但经过多方努力能做的最大突破是以模型、景观为主,辅以古建筑装饰艺术作为陈列内容的补充。因此,在《泽州古寺庙》展厅展示了玉皇庙金代琉璃屋脊、坪上玉皇庙壁画等建筑艺术构件。晋城玉皇庙创建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金、元皆有大的重修与修缮。它是一座综合艺术的宝库,这里的建筑、壁画、碑石、琉璃、砖雕、彩塑无一不为上品佳作。庙内共有殿宇楼阁、亭榭厢房一百余间,其中著名的二十八宿彩塑陈列在二十八宿殿里,展厅陈列的金代琉璃屋脊为玉帝殿正脊。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前,琉璃多出自山西,晋城地区是主产地之一。玉皇庙的金代琉璃脊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据金泰和七年(1207年)碑石记载,该琉璃由晋城东元庆琉璃匠人李道真制作。琉璃脊由16块组成,正面饰物为二十八宿,着色以明快的黄、绿、孔雀蓝为主。这正与二十八宿殿的元代彩塑二十八宿相呼应,原本二十八宿是用来测量天体的二十八个星座,分布在日月运行的轨道上,最初是古人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唐代的阴阳五行家袁天罡在原有名字的基础上,将二十八种动物与金、木、水、火、土、日、月七纬进行了组合,从而形成了后来所沿用的三个字的名字“二十八星宿”,这也为玉皇庙的二十八宿人物形象提供了造型的依据。

琉璃脊的二十八宿人物形象与二十八宿殿的二十八宿彩塑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都以二十八个人物与二十八种动物进行有机的结合。二十八宿像取男、女、善、恶等形象,年龄、表情、面容、姿态各不相同,个个祥云托起,绸带飘逸,有温文尔雅的虚日鼠,有面目狰狞的翼火蛇,还有慈眉善目的毕月乌……整组人物雕饰得沉雄古逸、惟妙惟肖,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常的智慧,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琉璃脊、壁画、窗棂木雕等建筑艺术构件的展出很大程度填补了古建陈列的诸多不足,它们的纹饰、图案以及民间工艺涵盖了很多相关的天文、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虽然博物馆不能展示各式巧夺天工的古建筑,也没有实物带来的震撼效果,但强大的知识量也能为观者带来一席丰盛的视觉盛宴。

晋城博物馆的《晋城古代建筑艺术展》巧妙地将直观的古建剖切模型与古建筑装饰艺术结合,克服了古建筑陈列诸多困难,从发掘琉璃脊、壁画等自身有趣且不被人关注的学术内容入手,排除一些展示内容的局限性,拓展了藏品研究的宽泛性。在特殊的展示手段下配以趣味藏品使观者不仅有幸了解了古建筑内部结构,还欣赏到了在古建筑实地反而不能近距离观摩的古建筑构件。古建筑陈列以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为媒介,架设起一座无形的连接古建筑与观者的桥梁,加强了博物馆与参观者的沟通,同时为促进博物馆与参观者的沟通注入动力。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晋城博物馆)

猜你喜欢

晋城琉璃观者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端午节观龙舟赛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马不停蹄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