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新挑战 顺应新形势*
——评《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

2017-01-26闫晓静回娅冬

中国出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常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文│闫晓静 回娅冬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各方面都呈现新特征。特别是当前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思想环境?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如何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更为切实可行的途径?这些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所著的《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一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性研究的基础上,探寻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角度和主要策略。可谓是面向新常态,直面新挑战,适应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路作出的集中性、宏观性、前瞻性思考。

本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刘建军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书中凝聚了作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思考,体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创新年发展的深刻理解,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理论样态及其对时代精神的把握,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对策,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阐释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

书中的立意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寻找新的视角。那么首先要了解社会“新常态”,明确中国力量和时代精神,而且要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的认识,重点是找到迎接挑战的新思路。具体而言,作者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难题的哲学解答入手,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复施教,阐明了科学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寻求以学术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尊,号召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家”,等等。从而在理论与社会现实、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中言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路径。

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的探讨,运用了多重学科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学阐释,对新常态的经济学解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视野分析,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以及抗战史的历史追寻,对时代精神在文化层面的界定,等等,体现了作者从多学科的思维体系出发,立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新常态,从不同的学术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景式的思考,彰显了对这个问题的综合性思考。

在分析了新使命、新挑战、新思路之后,作者着重剖析了爱国的理由、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核和实践步骤,在理论透视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走向予以详细介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更加明晰。从这个角度说,本书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独辟蹊径的视角,也清晰地展示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指明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读罢此书,可以感受到新常态下,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与之相伴的更是文化的崛起,这样的社会氛围无疑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自信。沿着这个独特的视角,坚定我们的信仰,我们相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将会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常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