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汉族民俗 扬传统文化*
——品读《中国民俗艺术(汉族卷)》

2017-01-26□文│张

中国出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汉族民俗文化民俗

□文│张 剑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但是,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侵袭,面对单向度和同质化的社会现实,许多民俗文化已然消失在大众视野,对民间文化的抢救已是势在必行。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就是抢救和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人物,由冯先生主编、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担任名誉主编的《中国民俗艺术(汉族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以画册的形式,记录了大量汉族民俗事项,以此详细述说汉族的民俗艺术,引领群众全面感受汉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读罢有领略汉族民俗精华、升华文化自信之感。

本书最初策划于20世纪80年代,由钟敬文担任主编,费孝通、张仃等名家担任顾问,中间历经曲折,直到2014年转由冯骥才先生继任主编,并重新选用了一批图片,由此经过30多年才最终出版。其间可以说是凝聚了诸多民俗学和民间艺术专家的心血。本书的付梓对于已然作古的钟敬文、费孝通、王朝闻、张仃、马学良等顾问和编委而言,也算是一种心愿的达成。

由宁成春先生设计的封面和书匣,简约不失大气,明快不失精美。全书共有472页,共收入852幅民俗图片,文字简洁,图片恢弘,内容丰富,视野开拓。从装帧到图片,从结构到细节,整本画册予人气势磅礴之感。

本书是系统展现汉族民俗艺术的大成之作。书中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岁时节令、人生仪礼、衣食住行、信仰崇拜。每一部分又涵盖了若干专题,如岁时节令中分别介绍了腊月忙年、春联、灶君、门神、年画、剪纸、庙会等习俗,以及春节、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将节气、节日、风俗结合起来,形成岁时节令的庞大画卷。如此的行文结构囊括了汉族民俗的方方面面,为充分了解汉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本书是还原汉族民俗艺术的精品之作。编委会在编撰过程中尽可能尊重民俗文化的本来样貌,力求原汁原味地展示汉族民众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文化特色,通过一幅幅图片,如关于婚礼、花轿、嫁妆、寿诞、发丧等礼仪,以及布老虎、泥木玩具、荷包、虎头鞋等具体物件的介绍,以客观、中肯的姿态反映了民间生活的多姿多彩,彰显了汉族生活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汉族民间艺术和民众精神的关注,保留并全方位地体现了汉族群众绚丽灿烂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本色描述也为研究汉族民俗文化提供了最本真、最直接的一手资料。

本书是抢救汉族乃至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作。书中收录的民俗图片中,其所涉及的民俗事象已经在长期的社会变迁中无人守候,许多习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被人所忽视乃至逐步消失,不得不说这些文化遗产的濒危已成为文化传承所不能承受之重。而本书所呈现的对民俗文化的视觉见证、对人文精神的崇敬、对民间文化的守护、对文化传承的努力、为守护悠久的汉族文化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本书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之作。其成稿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浓缩了诸多学者大家的研究成果,融合了民俗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专题,其叙述理路更是一个对汉族民俗的整理历程,也是一次与汉族文明的对话。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精致性在书中诸如对江南水乡民居、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江西民居、徽州民居、四川竹笆房、闽粤土楼等住宅的记录和对关帝圣君、文武财神、妈祖娘娘等传统文化中神明的研究中一览无遗。这种对汉族民俗文化的娓娓道来和历史追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翻阅这本画册,既是了解汉族民俗文化的一次心灵洗礼,也令人备感骄傲自豪,文化自信亦油然而生。

猜你喜欢

汉族民俗文化民俗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