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2017-01-26梁上启

中国出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指标体系

□文│梁上启 段 维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设计,一直困扰着出版管理部门,业界也十分关注,如2004年上海市设计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体系,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的《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2015年魏玉山“关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估的思考”等都设计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起草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结合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无疑对出版单位提高社会效益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制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出版界的共识,业界也正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从理论层面,出版管理部门和业界专家在探索,如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设计的《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2015年魏玉山发表的《关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估的思考》文章,都设计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立项,制定了新闻出版课题——《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

从操作层面,业界也在不断实践中,如“上海市从2004年开始进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估体系’的探索,一直延续至今,浙江省最近几年开始社会效益考核,其中宣传舆论导向是重中之重。此外,陕西省对出版集团社会效益的考核,则侧重于考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1]

由此,不难发现,制定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出版界的共识,并且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企业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中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软与硬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硬有的软,有些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其软和硬还会发生变化,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谨慎对待评价指标的软和硬。

1.软与硬的辩证关系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软和硬应该具有如下含义:硬包含着对某些指标的硬性要求和可以高度量化并可以直观比较的指标;软包含着对某些指标的选择性要求和难以量化难以直观比较的指标。由此不难理解,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软和硬是辩证的。

第一,社会效益中有一些指标具有方向性,这样的指标就是硬指标,也是硬要求。这是出版单位的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执行这样的指标是不能有半点含糊的,如2008年《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中的“确保导向,提高质量是图书出版的基本要求。评价出版的图书是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就具有方向性,就是硬指标,硬要求,出版单位在这些指标上必须全面遵守。

第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在有些方面的硬与软是密切联系的,并且很多指标,硬中有软,软中有硬,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不能为软而软,更不能为硬而硬。过去实践中的“主题出版数量”“重点出版物数量”“单品种发行量”“出版物获奖情况”等,是可以量化的指标,偏向硬,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规模的出版单位可比性较差,因此,这些指标在评价时又显得较软。

“队伍培养与人才资源”指标,难以量化,显得较软。大家知道,不同出版单位队伍培养和人才资源模式千差万别,对具体人才的理解和使用会产生很大差别,要想获得一致的评价比较困难,特别是单位中出现低学历高贡献、高学历低效率的人和事以后,这项指标的软和硬就发生很大变化,此现象在出版单位中已很常见。

第三,在过去的实践中不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具体指标设置不一样,“有的单位把获得国家出版领域三大奖作为社会效益的指标;有的单位把获奖与入选国家出版规划作为指标;有的把获奖、入选规划及获得基金资助作为指标,等等。”[2]使得相同社会效益指标在不同单位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从而使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软和硬发生一定的变化。

第四,业界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认识误区与出版单位内部对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认识误区,也会使出版单位某些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软和硬发生改变。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集团已经开展了社会效益考核,但是,业界还存在不少错误的、模糊的认识。

可见,要正确理解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软和硬,就要辩证看待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软和硬。

2.用制度规范软与硬的关系

从过去的实践来看,尽管国家十分重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问题,有一些出版单位也在考核社会效益,但大多数还没有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表现出考核结果使用周期太长,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太大等特征。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层面“有的人强调政治,有的人强调经济,有的人可能强调文化。这样使得我们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强调意识形态的,就忽略了改革;强调产业属性的,就特别突出改革,试图用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套办法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忽视了文化的品位。文化产品没文化,甚至是文化垃圾,这也是目前引起反响的一个问题”;[3]在操作层面,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企业设计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时,系统性和长远性思考不够,难免造成评价指标设计不严谨,科学性不够,针对性不强,评价过程中指标的硬和软具有随意性等缺陷。

要想根本改变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现状,第一要提高认识,不能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作为临时性工作对待,要上升到制度层面来设计;要将所有出版单位作为考察对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硬指标和软指标,细化硬指标量化标准,明确软指标的边际,制定相对明晰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考核机制,明确考核的操作程序,正确把握评价指标硬与软的辩证关系,正确区分软指标硬要求和硬指标软要求的差异。

第二,操作层面要按制度化的要求来执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规则或规范。制度化的意义在于,它必须具有普遍的激励性、约束性和惩罚性,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其目的借由制裁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保证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公开公平公正,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三,由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评价考核制度,出版单位也会依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效益责任意识,并在实践中慎重处理评价指标的软、硬关系,完成社会效益各项指标,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融入到自身的文化建设中。

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考

从对出版管理部门、业界专家和部分出版单位的探索中不难发现,只有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软和硬的辩证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可行的。

1.共性兼顾个性原则

改革开放以后,出版单位开始服务于经济社会,开始抓经济效益,这时出版单位的专业差异、服务对象差异、隶属部门差异、地域差异、注册时间差异等等开始显现,使得不同出版单位发展开始出现不平衡。因此,在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在考虑出版单位共性的同时应该兼顾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出版单位的差异,科学把握指标的软和硬,将不具有普遍性的硬指标和软指标进行调整。

比如: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中的“获奖数量”指标,虽然是容易采集的硬指标,但由于出版单位的差异很大,不具有普遍性,只能作为软指标对待;“单品种发行数量”指标也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作为硬指标。

“版权输出”“重点品种数量”“获奖数量”等指标,对注册时间长,规模大,专业分工有优势的出版单位有利。这类指标,如果作为硬指标,就应该进一步细化,用“版权输出/总品种”“重点品种/总品种”“获奖品种/总品种”等来做进一步“软化”处理,就比以往的同类指标更具可比性,这类指标也就硬的起来。

只有充分考虑所有出版单位的共性和个性,在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处理好各项指标的硬和软,在评价过程中把握好评价指标软和硬的辩证关系,指标体系才具有可行性。不然对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不利,对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健康发展不利,也不具有可行性。

2.简化性原则

为了便于考核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指标设计要优先考虑数据可采集性,以保证指标体系的操作性。在以往的实践中有的指标就值得商榷,如“专业特色和市场占有率”指标就比较模糊,难以量化,操作比较困难,评价过程中难以把握,类似的指标最好谨慎设计。

总之,将一些非硬性的模糊指标、个性化太强的硬指标进行“软化”处理,不作“硬性”要求,在一些方向性的指标上给予硬性规定,在不影响社会效益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操作起来可能更方便。

3.核心性原则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指出:“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奋斗追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这就是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核心指标,也是毋庸置疑的硬指标,出版单位在这方面都硬起来了,其社会效益就会大大提高。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是保证核心指标的认真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不出问题,也才能在此基础上,使出版单位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彰显。

三、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出版单位履行社会效益职责的好坏,而不是综合规模的评比,在考核结果应用上,要注意适用范围。

1.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由于出版单位也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出现个别影响自身社会效益的问题,出版管理部门和业界应该经常督促出版单位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及时公布评价考核结果。因此,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必须常态化,或一年考核一次,最多两年必须考核,并标注年份,考核结果用于反映考核期间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基本情况。

2.作为单项评先评优的依据

在进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过程中,由于涉及的指标多,硬指标和软指标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特别是核心指标一旦实现,出版单位其他社会效益指标的硬和软就是相对的,很难区分伯仲,虽然不同出版单位之间有些硬指标会出现差异,但指标之间的权重却很难区分。因此,社会效益年度考核不容易将不同类型的出版单位进行综合比较,但可以设计单项评优评先,以表彰出版单位在某项具体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上取得的成就。

3.作为等级认定的参考

不同的出版单位有不同的出版范围,编辑队伍专业结构千差万别,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综合评级,对出版管理部门和评审专家来说操作起来都是很困难的。有的出版单位出版了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产品,有的出版单位在受众面很窄的专业中出版了权威性出版物,在社会效益评价方面应该考虑并尊重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此,要想在不同类别的出版单位中评出谁的综合等级更高,的确存在难度。

2008年出版单位的等级评定是一次有益的试水之举,最终形成的共识是:既要看重出版单位的综合出版实力,也不能忽视中小规模出版单位在专业领域的特殊影响。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好坏应当科学设定指标,合理采集数据,谨慎进行评估。无疑,只有这样的评估结果才可以作为对出版单位进行综合等级认定的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关于印发《出版单位变更资本结构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