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龙岗探索

2017-01-26卢喜群欧阳兵

中国机构编制 2017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龙岗区权责

● 卢喜群 欧阳兵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龙岗探索

● 卢喜群 欧阳兵

2014年以来,深圳市龙岗区以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载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不断改革创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标准统一的权责事项管理体系,建设了区、街道、社区“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了“一窗式”改革,实施“多规合一”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改革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开启“一扇门”,全面构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

以智慧便民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各级政务服务平台。一是打造智慧便民服务大厅。区行政服务大厅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启用“龙岗政务服务”政务微信,建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大厅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推行“两集中两到位”,15个区属部门设立了审批服务科,3个部门成立了审批服务专责小组;推动24个政务服务部门进驻大厅,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28项。二是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推动全区439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网上办事大厅,覆盖了24个区属部门、8个街道和111个社区,据统计,累计办理各类审批业务24万多件。三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探索全流程网上办理、主动服务、快递收送件的办理模式。率先在全市实行商事主体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到大厅现场排队等候的办事群众大幅减少了90%以上。确定了16组多部门关联事项,采取“一窗受理、内部流转、资料共享、一次送达”的办理模式,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出台《龙岗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推行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功能定位、机构设置、管理机制、名称标识统一,推进规范服务事项、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运行监督、信息化建设,建立检查考评、经费保障、队伍建设、议事协调、文化建设机制。2015年6月,全区8个街道、111个社区全部建成行政(便民)服务大厅并投入运行,初步构建了分工清晰、各级联动、运行规范、管理一体、体验一致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

二、编制“一张单”,创建权责清单制度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是审批服务事项的标准化,并要与行政审批改革、流程优化同步推进。2014年3月,龙岗区组织全区各单位开展行政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同步推动多项配套改革。一是编制党政全覆盖的权责清单。2014年,龙岗区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权责受监督”的原则,明确每一项行政权力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职责,全区53个单位共编制权责事项12934个,每个权责事项都编制了详细的信息表和流程图,明晰了法律依据、运作流程、申请条件等权责要素。2014年12月1日,区委及77个党组织机构和14个党群部门正式对外公布党务权责3446项。二是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组织全区各单位对710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优化再造,其中精简政务服务事项121个,优化589个,政务服务减少办理条件30个,减少申请材料153份,减少收费事项18项,减少审批环节50个。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审批服务标准化。针对底数不全、标准不明、流程不清等问题,组织全区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7300多条,倒逼审批服务标准化。同时,注重厘清权责划分,解决了区、街道、社区之间权责不对等、职责不清晰、下放不规范、财权不一致、行政不高效等156个具体问题,进一步明晰了部门间权责界限。四是建章立制,规范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定出台了《龙岗区行政权责清单管理规定(试行)》等系列配套制度,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权责清单开展工作,未纳入权责清单的事项不得对外实施和办理。

三、推行“一窗式”,“互联网+”助推政府服务改革

2015年9月以来,组织开展“一窗式”政务服务改革,改变部门分别受理的传统模式,推行“一窗通办、受审分离”。一是实行“受审分离”,变碎片服务为整体协同。由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统一招录管理前台工作人员,分主题或全部设立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办理)各部门事项。2016年7月,龙岗区完成了各级“一窗式”改革。目前,区行政服务大厅按商事登记、工程建设、综合服务三类主题设置了30个综合窗口,窗口数量从成立之初的92个,下降为目前的59个(包含咨询窗口)。同时,规范事项办理标准,按照“分层办理、便捷高效”的原则,法人类、工程类事项主要在区大厅办理,个人服务事项主要在街道、社区办理,将39个区级事项下放至街道、社区受理,把原需要到街道、社区两级办理的17个事项调整为一级受理。二是实行“一网运行”,变各自为政为统一管理。开发了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窗式”的信息化系统,凡是进入审批服务流程的事项,一律在系统平台中进行推送。截至目前,龙岗区“一窗式”平台系统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20.5万件。通过平台对审批服务事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同时,通过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倒逼业务部门不断完善审批服务标准。专项检查制度实行后,共有34个单位申请调整388项政务服务事项,是前两年调整总数的3.84倍。推动“一窗式”系统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了资料不重复提交。整合织网工程等平台现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后台数据比对,减少申报审批服务事项所需提交的材料。三是拓展智慧便民服务,变被动审批为多元服务。开发了“龙岗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与“一窗式”系统对接,可进行网上预约、网上申办、微信取号,查询办事指南、审批进度,得到窗口排队等候提醒等服务。开发双屏平板评价功能,群众可通过双屏了解在办事项流程,审查提交的材料,进行服务评价等。开发样表查询系统,在填单台上通过PAD查询。推行跨区域通办,打破服务行政壁垒。根据审批服务标准化梳理的成果,依托“一窗式”审批服务系统,梳理了第一批共21个通办事项,群众可在任何街道或社区办理,实现了从封闭式管理到跨区域无差别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探索主动精准服务。在南湾等街道试点,通过分析大数据信息,主动筛选出符合办理敬老优待证、高龄老人津贴等事项办理条件的人员信息,由网格员(网格志愿者)主动上门服务。

四、服务“一条龙”,“审批围绕项目转”助推投资项目提速

在“一窗式、一网式”改革的基础上,以服务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针对制约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效率的瓶颈问题,开展了“多规合一”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一是构建“多规合一”项目协同生成机制。建成了全区统一的“多规合一”系统,推动部门间关联数据共享。该系统已经整合接入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定图则、林地生态红线等市区两级多种空间规划数据,涵盖近160个数据图层,实现了“一张底图”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为提高项目策划生成效率、提高项目可实施性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在系统生成项目44个。二是建立项目双向发起机制。一方面,要求各部门根据职能“自上而下”主动对照相关规划目标,寻找发展差距,分层次、分类别建立项目库。另一方面,发动社区居民、“两代表一委员”及辖区企业等主体“自下而上”提出民生需求项目,主动谋划项目。三是优化项目预评价决策机制。通过对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征拆、环保等技术可行性要素进行预评价,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规划编制与项目生成有效对接。探索建立征地拆迁进度网上协调平台,形成共同参与拆迁的工作合力。四是建立“审批围绕项目转”的审批机制。改变“部门只管审批、不管项目进度”的被动审批模式,建立以项目进度为导向的协同责任机制,由项目单位倒排审批计划,明确各审批部门的服务职责。采取取消、合并、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多种措施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全流程的审批时间。设立工程建设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网运行,统一项目代码,打破“主体缺失、手段缺乏”监管难局面,通过电子监察、绩效考评、重点抽查、定期检查等方式,绩效、督查、监察等多方联动,建立统一监管运行机制。目前,已按照改革新措施办理了政府工程项目业务3722多笔,提前办结率约为31%,总体审批时间大大缩短。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政务办副主任;管理协调科科长)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龙岗区权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的通知
龙岗区曾齐高名师工作室
龙岗区曾齐高名师工作室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砥砺奋进谱华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速
深圳市龙岗区麻疹发病时间与节气特征性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