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职校校内实践教学的方法研究

2017-01-24董金梁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职校

摘 要:职校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职校校内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和探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生产性教学设备等方式方法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软、硬件方面的不足,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产、教、学、研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校;校内实践教学;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教学设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246

1 概述

校内实践是职校的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岗位体验、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实践与创新、工作经验获取的重要环节。笔者调查发现职校校内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校内实践教学仍以实验性、仿真性为主,缺少生产性实训;二是随着学生培养要求的提高,现有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来改善现状,并打造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自主或合作研发生产性教学设备来提高师生教、学、研能力,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2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2.1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①生产性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使得教学过程贴近生产实际,实现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②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基地。教师既是生产性实训的组织者、设计者,又是技术骨干,通过“真刀实枪”的生产锻炼、企业运算,成长一批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③生产性实训基地促使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建共享;④校内生产性实训能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

当然,各院校也普遍认识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然而受到机制、资金和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约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面临多重困难,大部分院校还处于建设的起步阶段。

2.2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参考模式

按投资形式来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学校自建;二是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共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模式:

(1)学校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是指学校根据实训需要进行自主投资和运营管理。① 来料加工型。学校利用实训设备,对外承接机械加工任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既减少了实训耗材,又获得了真实的实训任务,可谓一举两得。采取该模式,经营风险较低,管理相对简单,任务多样;不足之处是基地经常缺乏稳定的加工业务,导致生产性的实训时断时续。②生产经营型。主要是指利用学校师资、场地、资金等资源,学校建设具有独立所有权的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如校办工厂等。这种建设模式投资大,风险高,关键点是项目选型要准,要选择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且能满足学生技术训练要求的项目进行建设。③技术服务型。学校利用现有的师资、技术、设备等优势资源为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服务。这种方式既使师生得到了锻炼,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根据本地特点和需求选择好切入点。

(2)企业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联合办学。① “订单式”输出型。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需求规格、规模进行培养。这种模式可以同时满足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需求,但这种模式的合作企业数量有限,只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实训问题。②引进企业型。职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已引进的企业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到这些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严格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校企双方投入较少,合作形式灵活多样,缺点是教学实训的系统性不强。

(3)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选择职业院校分布密集的区域,建设区域共享型生产实训基地。

(4)多方合作模式。①校企合资合作型。学校和企业可以以厂房、设备、技术、原料等作为投资,协商明确各自的权、责、利,使实训基地兼顾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功能。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并能采用规范的企业化管理,且技术、设备、产品紧跟市场变化,实训内容也能及时更新;缺点是校企双方合作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常常会造成不稳定或突然“夭折”。②政府资助型。例如示范校专项资金、中央或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学校自筹资金建设等,这些方式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但申请难、验收复杂、周期长。

(5)学生创业模式。学校建设“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设施条件,免费或适当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这种模式既提高了职业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真正有效实施确属不易。

3 研发生产性教学设备

3.1 研发生产性教学设备的必要性

职校校内实训基地通常直接采购现成的设备,投入的资金大,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提升培训水平,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①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太大。②难以保持先进性。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生产厂家的设备更新、升级耗资较大,大多数学校无法承担。③设备的功能扩展受到限制。由于学校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不掌握核心技术,难以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及时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改造。

针对以上客观问题,研发教学设备特别是自主研发生产性教学设备,对于校内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研发生产性教学设备的参考模式

按照研发主体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自主研发模式。学校统筹,自主组织专业教师对机械、电气进行设计,对自动化设备的运行进行数字化控制,依托学校加工车间以及外协企业完成加工生产、整机调试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对研发的设备拥有绝对知识产权,可根据教学需求及时改造升级,难点是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学校做好课时、人员、事务等调整工作,使人各尽其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已成功实践此法,并研发多种全自动化加工设备,应用于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的一线加工。在一体化教学方面,变原来为实验而研发的实验性设备为生产性教学设备,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在企业的一线加工方面,经先后多次改进完善,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并能稳定、清洁生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参考价值。

(2)联合研发模式。对于技术难度较大,学校尚不具备自主研发的系统,可以结合本校实际需求制定技术方案,并派相关教师参与全程研发,并负责相应的设计等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合理利用企业的优势,减少自主研发时的过多人力、物力的浪费,缺点是对于一些核心技术的掌控上可能存在一些争端,在核心技术实现市场价值化的过程中出现合作破裂的情况。

(3)设备改装模式。学校基于原有的实训设备,充分利用,进

(下转第287页)(上接第284页)

行自动化升级改造,加装传感器、电磁阀、智能仪表等,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设备的功能性和针对性。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投入成本相对较少,缺点是可改装部分一般受限、整体设计的约束因素太多。

4 总结

综上所述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以及研发生产性教学设备模式各有其区域特点和历史渊源,学校只有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统筹各种资源,广泛借鉴,积极创新,选择合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研发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弋旻,张雪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

[2]朱其训.国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3]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8).

[4]樊开青,邰燕,蔡善亚,朱晓彦.自主研发改善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条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

作者简介:董金梁(1984-),讲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方向的教科研工作,已成功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多种,应用于一体化教学和企业一线加工,并获5项专利。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职校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适应计算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术业有专攻的职校生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