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汉辞典》俗字略考

2017-01-24吴函书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俗字宋元辞典

吴函书

(浙 江财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葡汉辞典》俗字略考

吴函书

(浙 江财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与中国的交流日益深入。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奉命来到中国,志在将上帝的福音传播到这个广阔且神秘的国度。在华期间,两人合作编写了一部《葡汉辞典》,这部辞典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欧汉双语辞典。《葡汉辞典》的汉语词条部分由中国助手编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汉语俗字。将辞典中俗字同历代辞书及文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为历代的传承俗字,还有一些俗字是书写者新创的汉语俗字。

《葡汉辞典》;汉语俗字;传承俗字;新创俗字

引言

《葡汉辞典》完成时间大致在1584-1588年间。此部辞典从未正式出版,数百年被放置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内,直到1934年被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德礼贤发现,才展现于世人面前。之后学术界对此部辞典做了初步的研究,我们以《葡汉辞典》为载体,主要研究辞典中的手写汉语俗字。

一、《葡汉字典》中的传承俗字

《葡汉辞典》中存在大量的传承俗字。

何谓“传承俗字”?何华珍认为,“传承俗字”指在中国典籍或碑刻等文献资料中有迹可循的那部分俗字。

为了调查辞典中的俗字,我们选取了元明清的中国本土文献,以及查阅《碑别字新编》《敦煌俗字典》《宋元以来俗字谱》等辞书,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葡汉辞典》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探讨其传承及发展变化规律。本文将主要例选取个俗字进行具体分析。

按:舅,段注本《说文·男部》:“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正字通·臼部》:“舅,俗作。”“”为“舅”更换声符所形成的俗字。“臼”同“旧”,两者音同,且字形相似,所以凡臼形多作旧。《中文大辞典·力部》:“,舅之俗字。”《书法大字典·臼部》收(宋)黄庭坚所作“”。《宋元以来俗字谱·臼部》“舅”引〈烈女传〉、〈三国志平话〉、〈太平乐府〉作“”。如《京本通俗小说》:“高宗皇帝母~吴七郡王时遇五月初四日,府中裹粽子。”《三国志平话》:“车中者乃皇亲国~。”同前:“国~不知元帅奏甚表章。”《石郎驸马传》:“国~抬起头来看,不想身缠九股绳。”

(二)风-凨

按:风,许慎《说文·风部》:“八风也。从虫,凡声。凡风之属皆从风。”(286页)“凨”为“风”之俗字,改“䖝”部为“云”。《汉语大字典》:“凨同风。”“凨”可能是“风”的草书楷化字。《书法大字典·风部》收(唐)月仪帖“”;(明)文徽明“”;(明)宋克“”。草书书法中,多将“风”草写作“凨”之行,“䖝”字笔划连写作“云”。

“风”俗写作“凨”在宋元以来广泛地出现在民间的小说中,《宋元以来俗字谱·风部》引《通俗小说》《太平乐府》《娇红记》等作“凨”。如《京本通俗小说》:“白云本是无心物,又被狂~引出来。”同前:“怨~怨雨雨俱非,~雨不来春亦归。”

(三)叫-呌

《宋元以来俗字谱·口部》引《三国志平话》作“呌”。“呌”字虽在古本小说中极少见到其用例,但在明代的唱本中,我们还是能见到诸多例子。如《富贵孝义传》:“呌过亲儿十七人。”同前:“早起开门鹦鹉~,晚间闭上凤凰声。”《石郎驸马传》:“公主当时将言说,~言嫂子听言因。”同前:“来到阵前高声叫,高声便~石官人。”

二、《葡汉辞典》中的新创俗字

在《葡汉辞典》中存在一些不见于各类辞书、字书的汉字,理应将其归于错字一类,但我们发现这些字不是因为纯粹的书写错误而产生的,它们的字形构造是想表达某些意义的。是辞典编写者在书写过程中自己新创造的俗字,虽为新创,但也并不是毫无理据、随意书写的。

按:《说文》未收“奶”字。“嬭”为“奶”之古字,《正字通·女部》:“嬭,改作奶。”“奶”的本义为乳房,乳汁;用作动词指用乳汁喂养孩子;引申又指婴儿时期的。“奶”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女,尔声。隶变后俗作“奶”。“奶”字从女,表示女人的乳房;从乃,像一个低头垂手的妇女,凸显其乳房,乃兼表声。如今规范化,以“奶”为正体。“奶”俗写作“”,将其意符“女”部改作“肉”部。许慎《说文·肉部》:“肉,肉。象形。凡肉之属皆从肉。”“”也许就是受这一定律的影响,“奶”其一义表乳房,乳房也属于人体器官的范畴,“”仍然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

从上可以看出,造俗字者往往力图表示事物的概念或类属,故俗字创造时往往是根据汉字体系加上相应的形符。

(三)涂-

三、《葡汉辞典》俗字特点

这部辞典的内容虽然不及后来的字典、辞典那样丰富、详细,但作为一本为西人提供汉语学习的辞典,文中的汉语注释也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俗字数量多

辞典中存在非常多的汉语俗字,究其原由,主要是中国助手的文字修养不高,并受到当时社会书写习惯的影响,导致辞典中俗字“琳琅满目”。

(二)传承俗字居多

我们将《葡汉辞典》中的俗字同中国的刻本、写本、碑刻等字书如《宋元以来俗字谱》《敦煌俗字典》《碑别字新编》作了对比调查,发现《葡汉辞典》中的绝大多数俗字字形都在这几本字书中可以找到。同时我们也对比了宋元以来的小说、唱本,发现其俗字也广泛地存在于本土文献中。

(三)字形多趋于简化

《葡汉辞典》中的俗字字形有增繁、改换意符、改换声符、异形借用等形式,但其中最多的还要数简化而来的俗字字形。如:爱-爱、办-办、笔-笔、变-变、灵-灵、数-数、继-继、礼-礼、乱-乱等大量简化俗字。

四、结语

《葡汉辞典》作为一部从未排印出版的手稿辞典,于2001年影印出版,呈现给我们辞典最原始的面貌。作为最早的欧汉双语辞典,我们可以从辞典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汉语俗字,这些手写俗字是我们窥见明代汉字使用情况的一扇窗户。

[1]刘复,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M].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语言所,1930.

H124

A

吴函书(1991-),女,汉族,籍贯浙江常山人,浙江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俗字宋元辞典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能甚深人智慧海——以《青藏辞典》“觉悟之旅”为中心的解读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文人笔记与俗字研究
亚鲁辞典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盘王歌》与《宋元以来俗字谱》俗字比较初探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