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发展及模式研究

2017-01-23陈煌鑫陈国铁

价值工程 2016年35期
关键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陈煌鑫+陈国铁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界定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和融资作用,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构成要素和核心竞争力要素,并简要探讨了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前提下,提出基于互联网背景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展望。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and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financing func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literature. It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and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Under the premise of innovation drive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based on Internet.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融资模式;展望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development process;financing model;prospect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30-04

0 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全球化贸易体系和经济发展下发展起来的全新企业融资模式,它以供应链生态为依托,以信息化和互联网化为加速器,正迅速成为现代企业融资的一种利器。英国的财经杂志《Euromoney》(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当今“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并预测该业务的需求在未来将持续增长[1]。根据中国社科院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非金融企业供应链金融可融资资产总量已达到68万亿,供应链金融拥有巨大市场亟待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有效的融资手段,研究供应链金融具有积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学术界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一般从商业银行业务扩展、企业融资服务多样化以及企业运营资金优化等三个方面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阐述。从商业银行业务扩展的视角分析,胡跃飞、黄少卿(200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业务在企业间贸易融资的延伸和深化,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多赢的融资解决方案[2];胡跃飞(2009)提出了商业银行依据供应链上上下游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信用水平,以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开展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3]。从企业融资服务多样化的视角分析,杨绍辉(2005)认为供应链金融将机构的资金有效分配到企业的产业链管理中,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多样化服务[4]。闫俊宏(2007)提出,供应链金融是为产业链中的企业提供新型融资模式,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5]。从企业运营资金优化的视角分析,MichaelLamoureux(2007)指出供应链金融是对企业融资来源和财务成本进行合理优化的过程,其中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生态圈发挥了重要作用[6]。王晓东,李文兴(2015)从产业整合的角度,提出供应链金融是把供应链上所具有的金融资源进行有效提炼整合,并且为供应链金融中的特殊组织方提供完整的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资金流管理问题的策略方案[7]。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不同研究者对供应链金融提出不同的见解,综合诸多学者以及实业界的理论和观点,在此把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金融机构或相关资金提供方在对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商业交易监管和信用评估的基础上,围绕核心关键企业,打造针对核心企业和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一系列一整套的融资计划和融资方案。

2 供应链金融的要素和生态分析

2.1 供应链金融的构成要素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供应链关联企业和物流企业,它们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的角色如表1所示。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金融公司和相关资金提供方,是供应链金融中资金的供给主体。它们将资金和信用注入到整个供应链体系,通过对融资项下的资产的控制,给予供应链上企业以授信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了“1+N”模式,这里的“1”是指核心企业,“N”是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群,其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和声誉是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的关键安全节点,核心企业的信用关联到整条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群中,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深发行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结算、理财等综合融资服务。

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供应链长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群能友好合作商定融资条件和融资计划,并建立起高效成熟的信息交换平台,而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运作能力,能有效控制和承担自身产业与金融业的双重风险,有些核心企业本身拥有实力雄厚的财务公司或金融子公司,既能提供较低的融资利率条件,又能保证盈利的要求。

供应链金融中关联企业在贸易中,由于有时候单笔交易金额较大、发生频率较低,融资困难,买方一次性付款难度较大,而且还对买方的自有资金和订单数量造成影响。关联企业依托核心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租赁、设备租赁、存货代持等服务,帮助它们在有限的资金流下尽早开始业务运营、偿还货款和融资费用,同时拓展市场规模。

在供应链金融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供应链关联的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的同时,还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是供应链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也是对整个供应链交易信息的实际监管者。物流企业通过其在供应链中掌握的贸易信息优势、客户关系优势和监管优势等,利用在赊销贸易中抵押货物的精确信息,给低风险的赊账客户提供应收账款的短期资金融资服务,从中获取贷款利润。

2.2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供应链金融开始实现了“互联网+产业供应链+金融”高度融合,根据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资金来源、风险把控、业务形态、产融结合等角度出发,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

一是上下游企业规模较小且数量庞大,核心企业对应的上下游企业规模越小、数量越庞大,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空间就越广阔。传统金融视角下,小型上下游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从银行渠道难以融资,才有可能转向以产业链角度考察企业风险状况的供应链融资。

二是互联网深入渗透,基于互联网的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帮助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中风险定价(第三方平台等)与资金来源(P2P等)两大难题,可通过较少的投入对接供应链体系并深入渗透其中,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归集与整合,构建垂直电商也成为传统行业公司纷纷跨界迈入供应链金融领域所广泛采取的途径。

三是资金成本低、融资杠杆高,自身的较低的融资成本可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例如利用通畅的海外融资渠道往往可以获得更大的息差;融资杠杆方面,运用杠杆比例较高的金融工具可以拓展更大的业务空间,例如10倍杠杆的保理或租赁要优于2倍杠杆的小贷。

四是强关联性、强风控能力,供应链金融业务得以运转的根本基石在于资金提供方可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产业链中发生的真实交易进行风险评估。作为主导方,牢牢把控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以及对于交易双方具有较强黏性的第三方平台需要提供上下游企业多方面的信息数据,帮助资金提供方把控风险。基于风控的考虑,线上业务需要具备第一手且真实的交易数据,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借助征信系统做辅助支持;线下业务以物流仓储做监管配套也将为风控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背靠大垂直行业,支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业链需具备大体量的特点,所处行业必须具有较大空间,否则金融业务容易触碰到天花板,影响甚至限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长性。

2.3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构成

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包括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三个层面,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策、制度、法律和技术手段等;产业环境主要为平台提供商与交易风险管理者之间交叉融合的产业情景;微观环境为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等四流合一的产业链环境。具体详见图1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示意图。

供应链金融的宏观环境,是指国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手段之间环环相扣。国家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层面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物流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手段层面的业务或产品创新体现在对整条供应链不同环节设计各种各样的融资产品,并科学评估其融资风险水平;在供应链金融1.0时代,由于金融机构、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供应链金融的技术应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进入供应链金融2.0时代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云平台和现代各种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各参与方的无缝对接。

供应链金融的中观环境,也可称为供应链金融的各类行为主体,也就是各类平台提供商、交易风险管理者、流动性提供者和风险承担者间存在交叉融合的产业情景。作为供应链金融支持服务的提供者,交易平台提供商为风险承担者、流动性提供者提供诸如电子账单呈现等信息传递及开票、支付、融资等金融操作的基础和载体;在供应链金融中交易风险管理者发挥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分析工具,支撑交易与信用保险、整合物流数据、推动融资行为等作用。平台提供商与交易风险管理者之间存在交叉融合的产业情景,承担着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方案设计,并共同提出融资解决方案;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风险承担者和流动性提供者也是最终承担融资风险的主体,他们承担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提供资金和信用增进、后台风险管理等职能。

供应链金融的微观环境,主要指供应链金融涉及参与运营活动的所有部门涵盖商流(采购、生产)、物流(仓储、分销)、资金流(融资、投资)、信息流(互联网平台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四流合一”。供应链金融通过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构成面向供应链中所有上下游企业的系统性融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整个产业链和关联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

3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

3.1 国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供应链长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群能友好合作商定融资条件和融资计划,并建立起高效成熟的信息交换平台,而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运作能力,能有效控制和承担自身产业与金融业的双重风险,有些核心企业本身拥有实力雄厚的财务公司或金融子公司,既能提供较低的融资利率条件,又能保证盈利的要求。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存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中,单笔交易金额较大、发生频率较低,融资困难,买方一次性付款难度较大,而且还对买方的自有资金和订单数量造成影响。核心企业基于自身设备提供相应的融资租赁、设备租赁、存货代持等服务,不仅能帮助买方在有限的资金流下尽早开始业务运营、偿还货款和融资费用,同时还能帮助自身拓展市场规模。比如通用电气信用公司(CECC)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为通用的子公司,主要提供设备租赁、融资租赁和存货代占等三种供应链金融服务[8]。

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商业银行开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主导确定融资条件、制定融资标准,建设信息平台,规范风险管理。这种模式的运作过程是,供应链中的买方企业在收到采购货物后,根据卖方企业提供的货物提单和有效发票在开通保理业务的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将此作为“货款”支付给卖方企业,卖方企业向相应商业银行支取款项,买方在到期还款日内支付货款和融资款项。这种模式中,商业银行与客户企业处于双向选择中,企业可以选择融资比较优惠的银行,银行可以选定实力强的风险低的企业。由于这种模式比较标准化、流程化和批量化,能广泛用于供应链中的企业群[9]。

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通过其供应链中掌握的信息优势、客户关系优势和监管优势等,利用在赊销贸易中抵押货物的精确信息,给低风险的赊账客户提供应收账款的短期资金融资服务,从中获取贷款利润。在这种模式中,物流企业实际上承担的是金融机构的角色,并主导融资方案、融资利率和融资规模,同时主导供应链融资的物流企业本身实力强大,其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有大量的客户群,具备分散、规避融资风险的能力[10]。物流企业主导模式比较典型的是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该公司与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公司合作,Walmart在商业合作中,往往要求供应商预垫全额货款,货物到岸后1-3个月才能结清货款,为此给供应商造成巨大资金压力和财务困难,而UPS提供的供应链融资灵活解决了这一难题,即供应商把货物交付给UPS后,交付物流费用、清关费用和相关融资费用后,UPS把货款先支付给供应商,剩下的工作就由UPS与Walmart进行交割和结算。

3.2 国内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在我国,银行业最早涉足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圳发展银行是第一家开展此项金融服务,随后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先后启动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模式比较粗放,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贸易融资策略,采用信用证和托收的结算方式,主要业务是在贸易过程中处理电子支票和汇款。这种模式现在认为是供应链金融1.0时代,其短板是,与客户的关系比较疏远,业务增长点低,风险识别成本较高,操作手续比较复杂,对于小额、高频的融资需求难以保障。

上市公司主导模式。随着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综合应用和全面渗透,供应链金融进入了2.0时代,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交易平台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用于风险评估的关键性数据,面对供应链金融丰厚的利润,截止2015年末沪深30多家上市公司进入供应链金融市场,他们的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大部分资金是自有,但有限的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需求,他们通过设立财务公司或自建P2P融资平台来筹资。比如瑞茂通公司,随着保理业务的迅速,公司的财务费用水平和短期借款规模也随之猛增,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总额达到1.19亿元,占营业利润46%。

电商巨头主导模式。供应链金融进入了3.0时代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极具市场潜力,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苏宁和京东等公司也都已布局供应链融资业务。由于凭借着强大的数据掌控能力和完善的场景化金融,电商巨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和有利地位,他们充分利用销售的核心平台,积极提高用户的商业粘性,把用户紧紧吸引在现有的融资平台上。比如京东公司,京东金融提供“京小贷”、“京保贝”等供应链融资产品,利用用户在销售平台上商品情况、交易记录和消费者评价等相关重要数据,掌握用户的信用和经营动态,为用户提供浮动利率的融资业务。

P2P主导模式。近年来,随着P2P的兴起,部分P2P网贷平台也进入供应链金融业务,P2P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是凭借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交易过程中所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介入供应链体系,P2P网贷平台与核心企业、供应商(渠道商)签订三方认可的契约,供应商以核心企业开具给自己的应收货款债权进行质押,便可向P2P平台申请融资,P2P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面对中小微企业。据统计,P2P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涉及的行业主要以零售业、制造业为主,此时出现的P2P供应链金融业务能满足8%~18%融资区间的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4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未来展望

4.1 “互联网+产业供应链+金融”大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金融3.0时代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蓬勃发展,在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继续发展发扬传统业务优势,发挥其数据来源的优势,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利用了ERP云平台交易信息、O2O贸易交叉数据、电商平台交易数据、财税数据、仓储物流数据、深度分销平台线下终端数据等,实现了便捷获得与高效使用;基于供应链关系而实现风险可控的融资需求,在资金来源方面,小贷及无理论杠杆上限的P2P等作为新兴的资金来源,商业保理的嫁接关系积极发展中,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金融与P2P携手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智慧供应链金融3.0时代“互联网+产业供应链+金融”三大要素的高度融合。

4.2 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资金来源多元化

供应链金融1.0时代以商业银行融资为主导,但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方面比较呆板,难以覆盖海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迈入供应链金融2.0时代后,掌握大量客户资源的第三方平台以及对上下游掌握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开始利用自身优势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除了小贷公司作为资金来源外,各种社会闲散资金通过互联网的平台综合起来,为丰富资金来源渠道提供了新的选择,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展。

4.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将成为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形态

在长期的供应链金融实践中,由于应收账款相较存货拥有更好的流动性,因此在供应链金融的三大业务模式中起步较早。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事前的资信调查、事中的融资和分账户管理、事后的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于一体,风险控制和管理贯穿全程。根据提供服务机构的区别,保理业务可分为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其中商业保理的资金来源涵盖小贷公司(自有资金)、P2P等。在信息技术渠道应用方面,可以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互联网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数据作为主要来源。

4.4 大型电商将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提供者

大型电商依托B2C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数亿网购客户和数万供应商的行为和信用分析数据。基于这些大数据和资金,大型电商具备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能力和基础,可以面向电商所有供应商和平台商家提供一整套综合金融服务,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贷款融资等形式。在物流方面,大型电商基于其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也拥有了最完整的供应链基础数据,除了对其自营产品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之外,也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了开放平台上的非自营供应商。因此,以大型电商供应链数据积淀为基石,向供应商与平台商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已进入佳境,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时代背景下,要积极发挥供应链金融的巨大效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大潮,推动供应链金融3.0建设,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提供大量急需资金,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张敬峰.供应链金融理论动态与实践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1(10):53-55.

[2]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194-206.

[3]胡跃飞.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中国金融.2007(22):38-39.

[4]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金融服务[J].物流技术,2005(10):179-182.

[5]闫俊宏.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6]Michael, Lamoureux. 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 [J]. Supply Chain Finance, 2007(4): 34-48.

[7]王晓东,李文兴.供应链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产业与金融互动机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100.

[8]郭清马.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2-5.

[9]弯红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 2008(11):109-111.

[10]余国杰,许志慧.基于供应链角度对存货融资模式的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7):129-131.

猜你喜欢

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