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网络技术在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应用研究

2017-01-23熊卫卫李富英

价值工程 2016年35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熊卫卫+李富英

摘要:本文开创性地以能力成熟度模型为参照分析高校科技活动的任务,并将工程网络技术应用于校企合作这一系统化工程,以获取相应关键路径,从而为学校科技管理机构顶层设计提供依据。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MM as reference to analyze the sci-tech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applies project network technology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get the specific critical path method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top-level desig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科技创新;关键路径法(CPM);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critical path method;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195-03

0 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及国家相关层面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共同创新也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的内在要求[1]。全国各省市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2]。在此背景下,理论与实践领域研究人员围绕校企合作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理论探索[3]。然而,鲜有将成熟的工程管理经验引入到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管理应用与实践。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校企合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背景,利用工程网络管理技术之关键路径法提出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作为吉林省地方性农业院校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自2014年教育部倡导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以来,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校企合作的尝试与探索,创办了吉林省高校范围内首个校企合作的鼎利学院。学校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以此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探索,取得了大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学校在与世纪鼎利集团合作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工程网络管理技术,开展了校企合作创新的机制与发展路径的理论、实践探索,并基于工程网络之关键路径法提出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1 工程网络及在校企科技创新管理的适用性

1.1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工程网络(Networking Planning,NP)及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CP)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于1986年首次提出来的一种改进软件过程的策略。CMM策略力图改进软件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技术和工具的管理。

NP是制订进度计划时一种常用的图示化建模工具,它能够描述任务分解情况以及每项任务(作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此外,它还能够显式地描述各个作业(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工程网络能够显式地通过圆圈表达每个任务开始的时间节点(即事件),结束的时间节点(即事件),并通过节点间的箭头(即任务)表达任务间的依赖关系[4]。当工程网络图中有部分事件的最早时刻和最晚(迟)时刻相同,这些事件就定义了当前工程网络中的关键路径。

通过工程网络这个建模工具,系统分析人员能够估算整个工程的进度。特别是,借助于各个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可以确定每个事件最早开始的时间、最晚开始的时间。随后,以工程网络中第1个事件的最早时刻定义为零,从左到右,并行或串行分析其他事件的最早、最晚发生的时刻。按照这个方法,分析人员不难沿着工程网络从左至右顺序算出每个事件的最早时刻及最晚时刻。

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CP)的确定。当工程网络图中有部分事件的最早时刻和最晚(迟)时刻相同,这些事件就定义了当前工程网络中的关键路径。即,关键路径上的事件(关键事件)必须准时发生,组成关键路径的作业 (关键作业)的实际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估计的持续时间,否则工程就不能准时结束(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管理人员,应该要密切注视(关注)关键作业的进展情况,如果关键事件出现的时间比时间晚,就会使最终完成项目的时间拖后。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系统的及时、高效完成,管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关键作业,并在必要的前提下,增加关键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才会有相应的效果。

1.2 工程网络技术在校企科技创新管理中的应用性

工程网络图适用于复杂的工期不定情况下的多任务分析与管理[6]。在利用工程网络技术对于复杂系统、多任务进行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关键路径来确定系统中的核心关键任务[7]。校企合作科技创新是一个多任务、任务间存在着时间或资源的制约关系。因此,利用工程网络来解决相应的校企合作创新,是可行的,并为校企创新的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工程化解决方案。

当然,基于不同任务的划分、任务间时空资源的制约关系的认识不同,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关键路径[8]。对校企合作创新的管理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反馈,以不断优化这一工程管理的实践。利用工程网络技术管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要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中的过程能力、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理念,对于校企合作科技创新这系统工程中的任务划分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启发式原则。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管理完全可参照CMM的理念进行分析,划分不同实践域的关键活动。学校及企业要组织人力对校企科技创新管理活动进行观察、访谈,以CMM为参照分析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相关科技创新活动。

其次,工程网络技术对CMM所获取的主要管理活动与任务进行分析,明确任务间的制约关系、关联关系;利用工程网络技术获得关键路径图,得出校企合作所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或任务序列,即关键任务链。

最后,以关键路径中的任务序列表向学校及企业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任务分析及关键路径。从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核心业务(任务)的进程,以期及时发现阻碍因素,保障关键路径中的核心任务的完成,保障校企双方的投入得到及时的回报。

2 工程网络方法语境下的校企科技创新管理——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2.1 学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所开展的活动即子任务分析

首先,分析学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主要活动域,并根据各个活动之间的时间、空间、资源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D→E→I→J→End所示的路径。其中,学校启动校企科技创新合作工作(如图2之Start->A所示),双方签署意向性协议;校企双方的参观,双方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与沟通(如图2之A→D所示);对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及合作可行性分析(如图2之D→E所示);业务专项能力与研发背景的了解,潜在成果项目的分析(如图2之E→I所示),形成合作的企业的资质报告;最终为校企科技合作创新的正式协议的签署提供企业方面的信息支持(如图2之I→J所示)。

其次,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制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活动域,并结合各个活动,即子任务间的资源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G→H→K→J→End所示的路径。其中,校企合作中所涉及的学生及教师或企业员工的业务评价(绩效)管理与评价制度建设调研(如图2之A→G所示);组织保障与效益分析(如图2之G→H所示);校企双方在资金与人力投入方案协商(如图2之H→K所示);合作机构的建立(鼎利学院)的建立(如图2之K→J所示),合作机构运行机制与制度的建立,包含人员及工作职责的制定,事项的决定议程。

最后,围绕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法律事务为主线进行学校主要活动的分析,并依据子任务间存在的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B→C→F→J→End。其中,校方创新团队组建(如图2之A→B所示);合作项目可行性分析、企业现有项目研究本地化分析(如图2之B→C所示),得到技术可行性报告;双方经过初步磋商,签订框架性协议(如图2之C→F所示);然后经过校企双方在法律事务、管理、财务、人事、宣传与公共关系、知识产权等细节上的反复磋商后,签署双方正式协议(如图2之F→J所示);最后是阶段性评价,对相关事项执行与检查,可以通过会议、数据分析等定性及量化方法评价合作绩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关键活动域的迭代与优化(如图2之J→End所示)。

2.2 对任务间的制约关系的再分析与关键路径确定

根据时间序列完成了子任务的划分及约束关系确定只是完成了部分任务间的关系分析。利用工程网络法来寻找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关键路径,还需要对任务间的其他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图2之D→F表述了签署框架性协议需要完成双方意向性磋商及协议的签署,如图2之E→F表述了签署框架性协议还需要完成企业合作资质报告的形成,如图2之H→F表述了组织机构等保障可行性报告是框架性协议必要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网络技术就可以提出一个初步的关键路径,如图2所示Start→A→D→E→F→J-End。由于子任务间时空、资源的约束关系因视角不同、研究人员经验等因素,可能所获取的关键路径不同。因此,需要反复论证,并以实际案例进行验证,最终形成基于关键路径的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报告。

3 结论

利用工程网络技术来显化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管理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它为高校提升校企合作效率,为校企合作的成功提供了任务视角下的时间序列管理。但由于工程网络技术应用人员对于每个任务的确定、任务序列间制约关系的分析、任务划分视角与粒度感知的不同,因此工程网络技术在校企合作管理领域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规范化的过程。本文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世纪鼎利合作科技创新实践,利用工程网络技术进行了合作主关键路径的分析,为高校提供了技术视野下的管理思路,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希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8,30:22.

[2]张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15-17.

[3]申俊霞.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赢发展路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2:14-15.

[4]杨青.关键线路在工程网络计划中的作用及确定[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171,213.

[5]张海蕃,吕云翔.软件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68.

[6]刘叶志.工期不确定下工程网络计划关键路线的确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164-166.

[7]邝英强.工程网络中关键路线的确定方法及其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4:54-57.

[8]陈同英,舒信国.多关键路线的工程网络系统的概率评价方法[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7,01:55-58.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