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福奇主任医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特色

2017-01-21高凤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胃气反酸主任医师

高凤霞

101200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刘福奇主任医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特色

高凤霞

101200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刘福奇主任医师认为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认为其病因多为肝胃不和,饮食失调,湿热内结,胃气上逆,多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同时配合练习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晚餐应少吃、早吃。

反流性食管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

刘福奇主任医师是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平谷名老中医秦子安、闫子光,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老年病及甲状腺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特色及体会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反流性食管炎可归属于中医的“吐酸”“嘈杂”“反胃”“胃脘痛”“噎膈”等范畴。对于吐酸病名及病因病机的最早论述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其谓:“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谓:“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1]指出了吐酸的病因为热,病位在肝胃。隋代巢元方又提出了痰饮食积克于脾胃,食谷不化,令人腹胀气逆,导致吐酸的见解。近现代的医家王万卷等认为本病病因是情志不畅,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机升降失常,郁而化热;饮食不节,烟酒肥甘,损伤脾胃,湿热蕴结;或劳倦久病,脾气虚弱,均可致肝失疏泄,胃失通降,胃气上逆,反流到食管。主要病机为肝气横逆,升降失衡;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提出舒肝和胃为治疗大法[2]。

刘福奇主任医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胃不和,饮食失调,湿热内结,胃气上逆。忧思郁怒,情志不畅,郁结化火,肝火犯胃,胃气上逆而吐酸;喜食辛辣,食酒过量,助湿生热,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而吐酸。其病位在食管,关键在肝胃,以肝胃不和为本,湿热内结为标。

辨证分型

肝胃郁热型:以烧心、反酸、嗳气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口苦咽干,或心烦,两胁胀痛,胃脘部灼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其主要病机为患者平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横犯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

肝气犯胃型:以吐酸,嗳气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心烦,胸膈痞闷,两胁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其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饮食积滞型:以嗳腐吞酸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胃脘部饱胀,矢气臭哕,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其主要病机为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饮食过量,饮酒无度,损伤脾胃,升降失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胃气上逆。

四逆散

四逆散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出自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原为少阴四逆而设,从药物组成来看,是以苦、甘、辛为主,具有宣达郁滞之功。方中柴胡宣阳解郁,使阳气外达;枳实迫滞气;白芍和血;甘草缓中调胃以解郁热。柴胡、甘草同用,和中舒肝;枳实、白芍同用,通经散结[3]。其原文是这样说的:“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人或咳,是指咳嗽,反流性食管炎也引起咳嗽,而这种咳嗽当则之于肝胃。可见古人很早就对这种咳嗽有论述。刘福奇善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用枳实,用枳壳,因为枳壳的理气宽中作用更好。甘草选择用生甘草,不用白芍,用赤芍,因为赤芍的清热凉血作用更好。刘福奇主任医师常用的治疗方剂如下:柴胡6 g,赤芍10 g,枳壳10 g,甘草6 g,茵陈15 g,蒲公英15 g,海螵蛸15 g,煅瓦楞子15 g(先煎)。

临床上根据兼症随症加减,伴有口苦口干,两胁胀痛,嗳气吐酸,舌质红,苔薄黄的,可加龙胆草、醋青皮、左金丸;伴有饮食量少,食欲差,胀满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的,可加山药、白术、醋鸡内金、炒麦芽、焦神曲、太子参;伴有大便不畅,腹胀,舌苔厚腻的,可加苍术、厚朴、炒莱菔子、火麻仁;伴有情志不畅的,可加醋香附、郁金;病程比较久,疼痛明显,舌质紫暗,久病入络的,可加三棱、莪术、延胡索,也可适当加虫类药,如九香虫、土鳖虫等;伴有空腹及夜间疼痛,连及后背,得食则止的,可加小建中汤。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健身功法之一。近代的一些研究证实,八段锦可以协调肢体躯干和内脏器官运动,进而改善腹腔胃肠的血液循环;通过肢体伸展使肝、胆、胃、肠等内脏受到牵扯,进而促进消化器管蠕动,增强消化酶腺体分泌功能;协调呼吸运动,动静结合而调节胃肠自主神经功能[4]。刘福奇善将其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运用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低,食管酸阔清功能下降[5],胃液及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刘福奇主任医师认为通过练习这节操可以加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抑制胃酸及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还可以调畅胸部气机,调节脾胃的升降功能。其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一手掌心向下,另一手从腹部掌心朝上,到胸前反掌,掌心朝上伸直,两手一手向上,一手向下,反方向用力拉伸。左右手交换,每边做50次,每天晚上练习。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通过练习,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能得到明显的好转。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48岁,初诊时间2016年4月28日。主诉:胃部烧灼感半个月。伴有反酸,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坚持用药,测血压120/80 mmHg。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为吐酸。辨证为肝胃不和,痰热内结。治法为舒肝和胃,化痰清热。处方:柴胡6 g,赤芍10 g,枳壳10 g,甘草6 g,海螵蛸15 g,煅瓦楞子15 g(先煎),茵陈15 g,蒲公英15 g,黄连5 g,吴茱萸3 g,龙胆草5 g。 7剂,口服,1剂/d。二诊:2016年5月5日,胃部烧灼感、反酸、口苦减轻,舌脉同前,去龙胆草,加炒麦芽15 g。7剂,口服,1剂/d。三诊:2016年5月12日,患者胃部烧灼感消失,反酸、水口苦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继上方7剂口服,1剂/d,服药后反酸、口苦症状消失,停药。

例2:患者,女,53岁,初诊时间:2016年9月1日。主诉:咳嗽半年。患者咳嗽半年,口服多种止咳及消炎药,效果不佳,仍咳嗽不止。主要症状:咳嗽且夜间重,有少量黄痰,咽部不适,轻度打嗝,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慢性气管炎,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为咳嗽,吐酸。辨证为肝胃不和,肺胃气逆,治法为舒肝和胃,降逆化痰。处方:柴胡6 g,赤芍10 g,枳壳10 g,甘草6 g,海螵蛸15 g,煅瓦楞子15 g,苦杏仁10 g,桔梗10 g,茵陈15 g,黄芩10 g,地龙6 g。7剂,口服,1剂/d。二诊:2016年9月8日,夜间咳嗽明显减轻,饭后胃胀,舌脉同前,加焦神曲15 g,炒鸡内金15 g。7剂,口服,1剂/d。三诊:2016年9月15日,夜间咳嗽基本消失,胃胀减轻,舌质暗红,苔薄白。继服上方7剂,1剂/d。四诊:2016年9月22日,咳嗽及胃部症状均消失,停药。

例3:患者,男,59岁,初诊时间2016年5月5日。主诉:胃胀痛1个月。伴反酸,胃脘部烧灼感,呃逆,大便干,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辨证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治法为舒肝和胃,理气活血止痛。处方:柴胡10 g,赤芍15 g,枳壳10 g,甘草6 g,海螵蛸15 g,煅瓦楞子15 g,茵陈15 g,蒲公英15 g,元胡15 g,炒莱菔子15 g,九香虫3 g,醋香附15 g。7剂,口服,1剂/d。二诊:2016年5月12日,胃胀痛减轻,反酸减轻,呃逆,大便不干,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去炒莱菔子,醋青皮15 g。7剂,口服,1剂/d。三诊:2016年5月19日,胃疼消失,呃逆减轻,反酸减轻,舌脉同前。继服上方7剂,1剂/d。四诊:2016年5月22日,反酸消失,呃逆消失。继服上方7剂,1剂/d,巩固疗效,停药。

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导致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日久可发生食管黏膜变性,甚至发生食管癌。刘福奇主任医师强调要早发现、积极治疗。临床上在遇到夜间咳嗽,久治不愈的,一定要想到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嘱其每天晚上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坚持3个月,能够治疗和巩固疗效。再有就是患者自身的饮食及情志调养,每顿饭应吃到八分饱,晚饭应早吃、少吃,保持良好的情绪。

[1]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王万卷,丁霞,文智英,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3(7):1515-1518.

[3]高成芬,郭学梅.四逆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2,20(12):29.

[4]曾进浩,潘华山,张怡,等.八段锦运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J].环球中医药, 2016,8(11):1382-1385.

[5]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浙江13项医疗康复进医保

浙江省人社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完成基本医疗保险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的通知》,从2017年4月1日起,徒手平衡功能检查等13项医疗康复项目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据悉,除徒手平衡功能检查外,还包括仪器平衡功能评定、手功能评定、手功能训练、轮椅功能训练、有氧训练、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职业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助听器选配试验、真耳分析、定向条件反射测定、失认失用评定等康复项目。这些医保支付新增医疗康复项目不仅兼顾了儿童和成人等不同人群的康复需求,涉及医疗康复的肢体、听力、语言等不同残疾类别,还将到了法定就业年龄段且有就业意愿残疾人的职业功能训练也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据www.news.cn)

The experience of Liu Fuqi chief physicia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

Gao Fengx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Nandu Le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inggu District,Beijing City 101200

Reflux esophagitis is a common disease of the digestive system.Liu Fuqi chief physician believes that the disease must be early detection,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and believes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the disease were Ganwei Buhe,Yinshi Shitiao,Shire Neijie,Weiqi Shangni.He treats the disease with modified Si Ni San,at the same time,he suggests that the patients practice"Tiao Li Pi Wei Xu Dan Ju"of Ba Duan Jin,and patient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eating less and eating early with dinner.

Reflux esophagitis;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0.100

猜你喜欢

胃气反酸主任医师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