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沙底质中不同含沙量对青蛤成活率影响的试验

2017-01-21汪志清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9期
关键词:底质泥沙成活率

汪志清

(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天津 300457)

泥沙底质中不同含沙量对青蛤成活率影响的试验

汪志清

(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天津 300457)

随着底质中泥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沙质越多,成活率越高的趋势。青蛤在文章的试验设定的范围内,最适底质泥沙比例范围在1∶2~1∶3之间。

青蛤 泥沙底质 实验底质配比 成活率

青蛤(Cyclima)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关于青蛤的生态环境有诸多水产科技人员进行了研究,大部分的结论是青蛤能适应多种底质,在粗砂、粉沙、泥沙底质均能生长。在池塘养殖中采取相同的技术管理模式,各养殖试验区域在敌害生物防治效果、水质条件、饵料生物、稚贝质量等无明显差距的情况下,养殖成活率差异较大。通过综合分析后,均为泥沙底质,但泥沙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泥沙底质中不同含沙量可能是影响养殖结果的因素之一。在养殖结果较好的5号池塘底质含沙量明显高于其他实验区域,其泥沙比例为1∶1.8~1∶2.3,其他养殖试验区底质泥沙比例在1∶0.8~1∶1.6之间。该池塘养殖呈现出随着底质中泥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沙质越多,成活率越高的趋势。为了验证以上推论,设计并进行了泥沙比例在1∶1~1∶3之间的底质对青蛤养殖成活率影响的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青蛤来源:从塘沽盐场采购壳长1.0~1.2 cm青蛤5 kg用于试验,从中选择外壳完整光亮、进出水管完整、活力强的健康青蛤,满足实验数量要求。试验所用底泥:采自各养殖实验区域,分别为1号池塘(3 hm2)、2号池塘(3.33 hm2)、3号池塘(3.2 hm2)、5 号池塘(3.33 hm2)、12 号池塘(4 hm2)。试验容器体积0.7 m³塑料桶,铺泥沙厚度为20 cm左右,实验用水: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经沉淀及200目绢网过滤,加水70 cm。

1.2 方法

1.2.1 各底质中泥沙含量的分析及实验配比

各养殖实验池塘划定9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不同地点取样3次,每个样品范围10×10×10(cm);底质样本烘干碾砕后,经60目绢网过滤后再分别称重,得出原养殖区域底质中泥沙比例,并按试验设计要求分别在各底质中混匀直径0.5~0.8 mm左右的细沙,达成如下泥沙配比(1∶1,1∶2,1∶3)进行试验,各试验底质经过25%双氧水浸泡24 h消毒,再经淡水处理无害后使用。

1.2.2 试验组次及日常管理

不同底质试验设3种不同配比,分别为1∶1,1∶2,1∶3;每个配比均随机投放30粒青蛤并进行3个重复,共投放90粒青蛤;全部试验用青蛤1 350粒。(实验用比重1.030~1.031之间的自然海水经沉淀及200目绢网过滤。)定期检测分析水质理化因子,试验期各指标均在青蛤正常生长范围内。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00%,换水的同时观察青蛤成活情况,挑出死蛤,补充饵料。饵料为自然海水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和部分人工培育的单胞藻,其数量满足青蛤正常生长。每天记录水温及死亡青蛤数量。实验自9月15日开始至10月22日止,共37 d。水温19.2~24.6OC,比重 1.030~10.31。

2 结果

经过37 d不同底质培养试验,青蛤存活情况分别为:泥沙比例1∶1,成活率71.11%~74.44%;泥沙比例1∶2,成活率93.47%~96.56%;泥沙比例1∶3,成活率92.67%~97.21%;可以看出:不同泥沙含量的底质对青蛤存活率有明显影响。

3 讨论

各实验底质泥沙比例为1∶2和1∶3的成活率均较高并且两者无明显差异;比例为1∶1的成活率均较低,并且无明显差异。

原5号池塘底质中泥沙比例为1∶1.8~2∶3,其养殖效果最好,泥沙比例为1∶2和1∶3的成活率均较高;在试验中减少沙含量到泥沙比例1∶1,成活率降低,试验结果与养殖结果对比明显。

青蛤在本试验设定的范围内,最适底质泥沙比例范围在1∶2~1∶3之间。

该实验结果与于业绍等人的青蛤生态环境调查结论相符;与曾海翔等结果相近。

该试验支持推论。随着底质中泥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沙质越多,成活率越高的趋势。存在这一趋势的可能原因是过多的泥质中,存在的有机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底质环境恶化,影响成活率。当有机质过多时,在水体交换好的大水面或水体自净能力强的区域,成活率虽然未必显著降低,但在水体交换差的小水面(如人工池塘等),自净能力较差,存活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该实验对养殖青蛤的人工池塘底质选择有一定参考意义。

[1]曹华.沿海滩涂青蛤死亡原因初探及对策.科学养鱼杂志社,2004,4

[2]于业绍,顾润润,杨星星.青蛤的保活与营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3]孙同秋,田杞承,李永明,等.青蛤栖息分布及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水产科技情报,2003,05

[4]冯敏山,孙学文,高山林.养殖青蛤生长发育规律的探讨.中国农学通报,2003,2

[5]叶朝庚,陈昌富.青蛤的生态习性及滩地放养.苏盐科技,1996,02

[6]杨建花,高小芹.黄河三角洲地区文蛤、青蛤浅海增养殖技术研究.齐鲁渔业,2005,3

[7]吴志广,聂顺泽.不同养殖因素对青蛤生长影响的试验报告.河北渔业,2002,3

[8]曾海祥,孙同秋,王建立,等.池塘底质对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的影响.齐鲁渔业,2010,02

猜你喜欢

底质泥沙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泥沙做的父亲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第一次养虾就赚钱!投苗42天才喂料,25万尾苗养出6千多斤虾,成活率惊人,他到底有何成功秘诀?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