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涪陵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2017-01-21郑永忠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9期
关键词:稻瘟病纹枯病病虫

郑永忠,郑 军

(重庆市涪陵区植保植检站,重庆 408000)

涪陵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郑永忠,郑 军

(重庆市涪陵区植保植检站,重庆 408000)

为推广应用各绿色植保技术,扎实做好病虫害防灾减灾工作,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病虫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11~2017年开展了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水稻病虫害 绿色防治 技术应用

1 坚持“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明确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为目标,大力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行动、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推广行动,扎实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病虫防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为保护农业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2 工作目标

水稻病虫为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粮食高产万亩示范区控制在3%以下。粮食高产万亩示范区即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全面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建立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和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并在千亩核心攻关区、百亩核心试验区继续进行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和植保新技术新农药试验。大面积推广应用各种非药剂防治手段,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友好对路农药以及科学用药技术,尤其要抓好三生一诱(即生物防治、生物农药防治、生态防治;灯光诱杀)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充分利用专业化防治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统防统治,该区建立26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1~2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区,探索专业化防治的新路子,为广泛推广打下基础。引导、规范、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提高防治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全区高效低毒对路农药使用面积达45%左右,绿色防控面积达40%,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产品安全品质,改善了生态环境。

3 防治措施

3.1 主推绿色植保技术

稻-菜轮作治螟技术。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稻桩,使螟虫没有正常的越冬场所,降低来年发生基数,有一定灭螟效果。

打捞菌核。近几年,纹枯病每年发生重,发生面积大。病害后期形成的菌核掉落在稻田里成为下一年或下一季的病源。要重新推广打捞菌核这一传统技术,减少菌核数量,减轻纹枯病。具体做法是:春耕、夏耕沤田时,打捞浮于水面的浮浪渣,然后再插秧。打捞的浮浪渣集中烧毁。

选用抗病品种。选种了抗稻瘟病的优良品种和主推品种。

浸种、拌种技术。在播种前用三环唑药剂浸种消毒,预防稻瘟病。

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即在秧苗移栽前2~3 d,倍量喷施防治稻瘟病、螟虫、稻蓟马以及稻飞虱等对路农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

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预防稻瘟病或螟虫的农药,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农药混合1次喷施,达到1次施药预防多种病虫的目的。混合保穗药,破口抽穗初期以防治瘟病为重点兼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为害。

减量用药控害增产技术。在搞好新药剂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优选组合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及时控制水稻病虫害,重点推广使用苯甲·丙环唑和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等病害,防止水稻早衰,促进增产;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一次用药可同时控制这3种害虫,且用量少,可减少杀虫剂用量。

物理防控技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生物(生态、生化)防控技术。一是用性引诱剂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二是稻鸭共栖治虫。三是选用系列高效生物农药控制各种病虫技术。

主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白背飞虱:球孢白僵菌、噻嗪酮、噻虫嗪、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吡蚜酮、球孢白僵菌、噻嗪酮、噻虫嗪、哌虫啶;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球孢白僵菌、阿维菌素、茚虫威、甲氧·茚虫威;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球孢白僵菌、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茚虫威、甲氧·茚虫威;防治稻瘟病: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申嗪霉素、井冈·蜡质菌、井岗·蜡芽菌、井冈霉素,兼防治稻曲病。

3.2 防治流程

防治播种前,认真落实3项预防措施。

淘汰感病品种,预防稻瘟病。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稻-菜田轮作治螟。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稻桩,使螟虫没有正常的越冬场所,降低来年发生基数,有一定灭螟效果。

搞好种子处理,预防病虫害。水稻种子用包衣种。

秧苗移栽前2~3 d,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分蘖期螟虫、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

秧田:每667 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 g,兑水30 kg喷雾,预防稻瘟病。

三环唑浸秧:即在秧苗移栽前2~3 d,每667 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 g,兑水30 kg喷雾或浸秧。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在害虫发生始盛期前开始。杀虫灯从5月初开始使用。性诱剂诱杀二化螟从第1代(4月上中旬)开始,诱杀稻纵卷叶螟从5月中旬开始。至7月下旬结束。

分蘖于孕穗期搞好病虫害防治。以预防叶瘟和纹枯病,防治一代二化螟为重点。在5月上中旬防治一代二化螟,枯鞘丛率达8%以上或枯鞘株率达1%的田块进行防治,同时,发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及时施药防治。6月下旬防治稻飞虱为重点,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7月中旬预防纹枯病为重点,防治稻飞虱兼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在水稻破口初期,以防治稻茎瘟、稻飞虱为重点,同时加入防治纹枯病的药,防治纹枯病,兼治螟虫。

4 工作措施

4.1 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一是搞好病虫监测。认真搞好水稻主要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的调查监测。3~8月每日进行测报灯监测和每周进行1次水稻主要病虫田间定点,定田系统调查及大面积普查。二是准确及时发布病虫情(警)报。根据病虫监测结果和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科学准确及时地发布病虫情报。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4.2 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的重点是用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受众,提高宣传的覆盖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媒体,标语、条幅、宣传画、黑板报等传统方式,病虫情报、病虫灾害动态、示范等各种场合,全方位、多样化宣传,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因人制宜,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宣传,提高植保信息知晓率。

4.3 加强防治技术指导

一是及早制定和发布防治方案,为农民全年的病虫防治提供指南,为当地政府组织防治当好参谋。二是指导农民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全面禁用高毒农药,提高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三是在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为农民防治病虫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督促落实绿色防控措施,检查防治效果。四是抓好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示范户的防治指导工作。认真做好核心试验区内的水稻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4 加快专业化统防统治

规范有序地发展一批专业化防治组织,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防止片面追求数量,要保证质量,务求实效,确保病虫专业防治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工作,在粮食高产万亩片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一般在示范区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2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防治效果提高2~5个百分点,防治效益每667 m2提高15元。

4.5 搞好技术培训

开展减量用药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防治知识培训,从万亩片农民培训扩大到大面积农民培训,内容主要是杀虫灯、性诱剂、生物防治、高效低毒新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防治的有关知识,施药器械使用维修技术。培训采取室内集中培训,田间现场讲解等形式。

5 结论

通过近5~6年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病虫防控技术水平上有较大提高,在防治效果上取得了较好成效。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共计30.3万hm2,其中:稻-菜轮作治螟技术推广6.33万hm2、打捞菌核防纹枯病2.33万hm2、浸种或拌种预防稻瘟病技术推广5.33万hm2、秧苗移栽前喷施送嫁药技术推广9万hm2、选用抗病品种达85%以上、物理防控技术推广0.67万hm2、生物(生态、生化)防控技术推广6.67万hm2(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4.67万hm2、枯草芽孢杆菌防稻瘟病2万hm2);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共计17.2万hm2,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应用,经测算减少农药用量达15%以上,防治效果提高10%左右,在全面实施了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田块,每667 m2施农药减少施药次数1~2次;经过几年的实施,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田生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提高了农田生态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绿色放空区减少了农药施用量,提高了防效,降低了农民防治每667 m2成本15元,增加产量5%~7%,每667 m2相对增加农民收入60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猜你喜欢

稻瘟病纹枯病病虫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