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三江源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7-01-20水利部原总规划师张志彤

中国水利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水利部三江补偿

□ 水利部原总规划师 张志彤

三江源水生态文明建设特刊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三江源水生态文明建设

□ 水利部原总规划师 张志彤

水资源是最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之源,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因此确保三江源“一江清水向东流”,促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对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和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水利部高度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2015年10月,陈雷部长赴青海玉树调研,2016年11月又专门在部机关主持召开玉树水利工作座谈会,采取各项实际措施,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三江源水生态文明建设、牧区水利、人才培养等工作。

近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在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的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高兴地看到,三江源保护成效显著: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十年来三江源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m3,与2004年相比,水源涵养量由每年 384.88亿 m3增加到每年408.95亿 m3,增幅达6.25%,黄河源头多个干涸的高原湖泊再现波光粼粼;水质始终保持优良,生态功能明显恢复,长江、澜沧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I类,黄河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三江源区湿地面积增加1000多km2,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三江源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又属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三江源生态环境依然非常脆弱,保护任务重、难度大。确保“中华水塔”功能永续利用,必须立足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系统保护思路、方略和措施,加快推动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体系、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丰富和完善生态系统保护方略,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确保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团结进步。

为此,建议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方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生态保护与维护稳定的关系,严守生态红线,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面上大保护”,优化“点上小开发”。加大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类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强化节水治污,推进山水林草湖系统治理和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尽快完善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二是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研究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增量收益、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积极探索推进江河源头区综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巩固与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为目标,陆域水域并重,统筹考虑各种生态要素,统筹使用各类补偿资金,逐步提高和规范补偿标准。三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完善干部绿色GDP考核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跟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涉水突出问题,总结成功做法与经验。突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中各类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保护优先的对策措施和管理事权等。四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水利科研单位支撑作用,加大对三江源保护方面的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对策、三江源自然资源、河湖水域本底调查与评价等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执法人员和生态管护员进行全员培训,改善当前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注:本文为水利部时任总规划师张志彤2017年4月21日在三江源水生态文明建设高层研讨会上的讲话,标题为本刊编辑部所加。

猜你喜欢

水利部三江补偿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可见光通信非线性补偿技术
水利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解读补偿心理
谈电力客户无功补偿运行管理中的难点
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超八成不能饮用?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