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艾导入治疗慢性迟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2017-01-19许璐林晶柯敏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11期

许璐++林晶++柯敏辉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艾导入治疗慢性迟缓型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迟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紫芨清解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组在保留灌肠基础上配合电艾导入支沟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保留灌肠联合电艾导入能有效地改善便秘患者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电艾导入;慢性迟缓型便秘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73-02

Abstract:

Keywords:

便秘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属“便秘”范畴,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引起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排便困难的病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针对慢性迟缓型便秘患者,通常采用紫芨清解灌肠液保留灌肠并配合电艾导入支沟穴,在临床使用中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患者60例,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迟缓型便秘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4~54岁,平均(458±87)岁;治疗组男713例,女17例,年龄32~55岁,平均(466±8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1周自发性排便不超过2次,频发粪便硬少、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等表现,并伴有便意感减弱、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排粪造影、肌电图等项检查排除肛门、直肠、结肠的器质性病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存在。结肠传输试验有结肠运动迟缓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迟缓型便秘诊断标准的肛肠科门诊或住院患者;②年龄18~65周岁;③对本研究能够理解,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治疗有良好的依从性,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②有严重全身合并症者,如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等。

15方法

15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如下。①每日临睡前进行,灌肠前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合作,嘱患者排尿、排便以清洁肠道、减轻腹压。②将“紫芨清解灌肠液”全成分颗粒剂2包溶解于39~41℃的09%生理盐水100mL中,将配置好的灌肠液倒入一次性使用肠道冲洗器中(产品批号:YZB/闽0481-2010,生产单位:福州舒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③患者采取左侧卧位,臀下垫10cm高的软枕及治疗巾抬高臀部,便于药物顺利进入肠道;拔出肛管后用卫生纸在肛门部轻轻按揉,嘱患者尽量保留1h以上,使得药液通过肠黏膜充分吸收,以促进药物吸收。④灌肠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作记录,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1h。⑤灌肠每日1次,28d为1个疗程。

152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以电艾导入支沟穴:将电艾导入仪(实用新型专利,电艾导入仪证书号:第3119427号)对三阴交穴位进行施治。将截取好的艾条装入电艾导入仪中(艾条:江苏康美有限公司生产“清艾条”,国药准字Z32020253),打开电艾导入仪开关进行预热,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分别放于穴位两侧,将预热完毕的电艾导入仪距离穴位3~5cm,至局部皮肤潮红,以感知温度,随时调整施灸距离,使病人感到温热而不灼痛、局部皮肤呈红晕为度,单侧穴位大约5min,共取双侧穴位。28d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操作者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和保暖;电艾导入仪功能良好;艾条选穴需准确、并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烫伤;避免在病人紧张、饱食、饥饿等情况下进行,以病人耐受为度。治疗期间如有突发事件或不可耐受,则立即停止操作。

16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便秘的疗效标准制定如下。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72h,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24h,或便质干结情况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9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均未发现有患者对紫芨清解灌肠液保留灌肠与电艾导入治疗发生过敏、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

3讨论

大肠乃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出现大便质与量的变化和排便次数的改变,导致便秘等病变。大肠又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若其主津功能失常,大肠实热,消灼津液,大肠津亏,肠道失润,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大量的毒性物质会积聚于肠内而加重病情[3]。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灌肠的方法将中药液注入肠道内通过肠壁的吸收而发挥疗效,起到“直达病灶”、“药到病除”的作用。且中药保留灌肠简单且无不良反应,疗效好。本研究所应用的方剂为我院叶玲主任临床经验:紫芨清解灌肠液,全方药性为苦寒清热,其中紫草清热凉血,白芨凉血生肌,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该方灌肠具有清热解毒、助运润肠、化湿收敛的作用[4]。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可以提高局部气血流量,升高局部温度,缓解局部痉挛症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恢复失衡的机体[5]。艾条燃烧后其药性和热力可以通过体表的穴位进入体内,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补虚助阳以及防病保健之功效。但传统的艾条灸存在①预热时间长、作用慢;②需要随时掸去艾灰,存在安全隐患;③受热不集中,扩散面大;④艾烟作用于穴位局限性差。本研究使用本课题参与者的专利产品电艾导入仪[6],将传统电吹风进行改良,从中加入艾条利用电吹风外吹风的原理,加强温热感,增强治疗效果。本施灸工具可对体表任何部位进行施灸,其薰烤效力集中,速度快、面积大、深度深,能充分发挥灸条的烟热效力,能达到最佳的施灸效果。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施灸的部位。

支沟穴为通便之特效穴[7-8],属于三焦经五输穴中的“经”穴。“经”是与井、荥、输、(经)、合相对而言的。按五行属性,支沟穴为三焦经的火穴,故长于治疗因热、郁、结、气机不畅所致之诸疾。通调三焦腑气,三焦气机通畅而畅达下焦,则通大便之闭结。故将电艾导入仪应用于支沟穴,将艾条之药物功效作用于通便之特效穴,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治疗便秘的疗效。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艾导入支沟穴能更好的治疗慢性迟缓型便秘。

参考文献

[1]荣文舟.便秘[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99-30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53.

[3]陈芳,吴娟娟.中药保留灌肠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9-1170.

[4][JP2]叶玲,献明,吴才贤.紫芨液保留灌肠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5,14(2):57-60.[JP]

[5]王耀帅.古代医家经验对艾灸温通作用研究的启示[J].中医杂志,2013,54(9):744-746.

[6]林晶.电艾导入仪:中国,201320024823[P].2013-08-21.

[7]张智龙,吉学群,赵淑华,等.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7):475-478.

[8]汤昌华.针刺支沟结合推拿六腑下合穴治疗功能性便秘3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7 (10):55-56.

(编辑:穆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