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水利工程命名的文化特征浅析

2017-01-19余光洁

中国水利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塘命名水利

余光洁

(1.陕西省水利厅,710004,西安;2.陕西省水利技工学校,712000,咸阳)

古代水利工程命名的文化特征浅析

余光洁1,2

(1.陕西省水利厅,710004,西安;2.陕西省水利技工学校,712000,咸阳)

无论哪个时代,水利工程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也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从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入手,分析其命名特点,以期从另一个视角展示先辈创造的伟大工程,使现代人对水利建设尊以必要的文化缅怀。

古代;水利工程;命名文化;特征

一、反映地理环境文化

在我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水利,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水利文化。频繁的水利活动,升华出传统水利所具有的文化意识。在我国古代星罗棋布的水利工程中,有许多是以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作为命名依据的。或冠以地名,或冠以山名,或者冠以水名,使工程追随地方文化、地理文化传扬。同时,这些流传千古的水利杰作,也丰富并带动了地域文化的发展。

一是以地域(地名)命名的,如建于春秋末期的邗沟,是2500年前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图谋称霸所主持开凿的。因起于邗城(现扬州)故名邗沟。而山阳渎是古邗沟的后续工程,《资治通鉴》记载: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称为山阳渎。可见,这项工程在两个不同的施工阶段分别取名,均源于邗城及山阳县的地理文化元素。

二是以工程所在地特点命名,如芍陂(què bēi),又称安丰塘。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令尹孙叔敖所创建。这一工程引淠河水入东成湖,由于东成湖内建有白芍亭,故命名工程为芍陂。隋唐时,此地属安丰县所辖,安丰县县令上书朝廷,希望对废湮淤塞的芍陂重修再建,后人遂更名为安丰塘。

三是以山系命名,如它(tuō)山堰,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兴建,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州鄞江镇的它山之下,故取名为它山堰。

四是以水系命名,如木兰陂。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相传为长乐妇女钱四娘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首创截流筑堰。

二、纪念建设时代

水利工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重大水利工程的竣工甚至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为当时强国兴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特别是历史上的转折期会有一些有为的君主,以国家社稷为重,为广大民众生存着想,从兴建水利入手,治水兴邦,治水救国,以水利为大业,挽救国家安全和社会危局。因此,诸多水利工程因为建设时代的特殊而以时代命名。也有部分水利工程是后辈享用前人成果,而感恩于造福斯辈的过往时代所重新为工程命名的。

如造福至今的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因始凿于秦而得名。秦渠又名北地东渠,这个名称也与其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著名诗人卢纶有诗云:“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便是对秦渠的一个写照。汉渠即汉延渠(又名汉源渠),相传开凿于秦代,后汉顺帝时,按照尚书令虞诩的奏议,又进行大规模修筑,故名。再如建于唐武则天年间的唐渠(又名唐徕渠),渠口开在黄河青铜峡旁,有大小渠道 500多条,灌田90万亩(1亩=1/15 hm2)。后经各代整修,唐渠迄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大清渠原称贺兰渠,是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为官宁夏道的管竭忠据民所请创开。后人为了纪念清代的惠民之功,遂改名为大清渠。清代状元蔡升元有诗赞曰“鼎峙三渠并汉唐”,正是对水利先贤功绩的充分肯定。

三、弘扬建设人物

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凝聚了众多治水人物的聪明智慧。历朝历代先贤们不乏成功的治水案例,至今为人所传颂,他们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后代为了纪念先贤,遂用他们的名讳命名工程。

间谍修成的水利工程——位于陕西关中的郑国渠。韩国水工郑国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 246年)主持兴建。工程开建以后,秦王识破了韩国的“疲秦之计”,但还是以“工程可使韩国仅延续数年之喘,秦国可建万世之功”的眼光,免除郑国的间谍之罪,命其继续主持工程建设,并命名工程为郑国渠。

战神兴修的水利工程——白起渠。这是秦将白起以水代兵、水淹楚国鄢城的战渠。这条百里长渠在后来的1 000多年间,几经兴废。唐代胡曾以《咏长渠》赞扬道:“武安南伐勒齐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在宜城。”

官员兴修的水利工程——白公渠、王御史渠。白公渠建于汉代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赵中大夫白公奏请在郑国渠以南再穿凿渠道灌溉农田,该渠被命名为“白公渠”。王御史渠始建于元代至大元年(1308年)。西台御史王琚建议在郑国渠渠口上游续开石渠,历时5年完成。因王琚御史在其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故命名为王御史渠。

历史是公正的。不论文官还是武将,不论普通儒生还是建筑巨匠,甚或是敌国派来的间谍,只要治山治水,能够挽救苍生于水火,其姓名就能与水利工程共存,就能永远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业绩就能与日月同辉。

四、彰显所在河流文化

“都江堰水沃西川,钱塘江潮自天来。”山川河流,虽为天作,但人类始终未停止对河流湖泊的探索,无论天然河流还是水利工程,在命名上,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历久弥新。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这些响亮的称谓就像镌刻在磐石上的经文一般,被后人所铭记,同时也辉煌地彰显着所在河流的文化。典型的范例如钱塘江海塘及都江堰。

钱塘江海塘 (又名浙江海塘)系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之一。全长300 km,高6~7 m。海塘始筑于秦,海宁盐官镇一带古海塘系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重筑,现保存完好。命名彰显了钱塘江特色,成为钱塘江文化的主要元素。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公元前250年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由于都江堰分流岷江,由内江下注的河流接入府河、南河,均流入成都汇聚,称为成都江,简称都江,都江堰即由此得名。

五、赞颂工程功能,寄托美好愿景

运用工程命名,表达对美好愿景的祈求,赞颂工程功能及环境,是古人高超的文化智慧之结晶。一是对工程功能的赞颂。如建于唐五代时期吴越国的“捍海塘”,其命名承载着人们对海塘工程抵御滔天大潮的期待和赞美。二是对美好愿景的期待。元代1292—1293年,由负责水利的都水监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京城东便门至通州一段漕运河道,被忽必烈命名为“通惠河”。三是对工程环境的褒扬。唐代兴盛起来的陕西户县渼陂湖,因水美、鱼美而被文人赋诗赞美为“渼陂”。四是对工程意义的弘扬。因工程为人民带来的诸多福祉,官方会以其命名。如宋代四大漕运之一的开封惠民河、南京下关的惠民河、上海崇明县的惠民河等,都冠之以“惠民”,以彰显其意,告知天下。

六、表达工程特征及形态特色

古代水利工程功能丰富,形态各异,类型多样,仅从命名就可见一斑。一是命名表达工程特征。如建于秦代的广西兴安灵渠,因为建有诸多抬升水位的陡门,以便顺畅漕运,亦称“陡河”。二是命名表达工程形态。如西汉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召信臣兴建于南阳穰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的六门陂,则因其建有六孔堰门而命名;西汉初年建于陕西汉中的五门堰亦然;把关中“井渠法”施工方式推广到新疆吐鲁番地区建成的“坎儿井”,皆是因其形态所命名。三是命名表达工程寓意。汉武帝时期为征讨云南而操练水军所建的长安“昆明湖”,表达了汉代水军驾舟御船征战南方、踏平昆明湖的决心与气概。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如同繁星满天,数不胜数。每一个水利工程的名称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一个跨越千年时空的文明符号,工程跨越千年时光,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子孙。 ■

责任编辑 轩 玮

Analysis on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for naming of ancient waterworks in China

Yu Guangjie

Waterworks 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ir names reflect the culture character of different eras.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naming of ancient waterworks in different times in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contexts,so as to demonstrate great engineering created by our ancestors and enable modern generation to cherish the memory of culture heritage brought by these waterworks.

ancient times;waterworks;naming culture;character

TV+G05

B

1000-1123(2017)09-0059-02

2017-04-10

余光洁,助教。

猜你喜欢

海塘命名水利
浅谈新时代古海塘文化面貌“蝶变”的启示与思考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全国首个海塘遗址 博物馆杭州开馆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浙江杭州五代吴越捍海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