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生态水城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7-01-19尤其中

中国水利 2017年4期
关键词:水城淮安市水系

尤其中

(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1,淮安)

淮安市生态水城建设的对策建议

尤其中

(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1,淮安)

生态建设;水城;淮安

江苏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生态水城是其靓丽底色和固有名片。淮安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 “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美好淮安”目标,擦亮生态水城这张城市名片,是美好淮安的应有之义。近年,淮安市围绕水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持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城市水系保护、水污染防治、水景观打造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未解难题。

一、淮安开展生态水城建设的优势

生态水城,是指按照生态学理念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水韵城市。就淮安的城市自然禀赋、历史脉络和发展阶段而言,打造生态水城主要有四方面突出优势:

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淮安地处淮河下游苏北腹地,地区水系较为发达,水资源条件总体较好,地下水储量较丰富,过境水丰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24.5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2亿m3。全市约1/4国土面积是水面,属于典型的河网城市。特别是境内大型湖泊众多,如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泊——洪泽湖,蓄水面积达到1 780 km,库容39.57亿m3,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根据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淮安市拥有各类骨干河道60条,其他大小河道数万条,其中仅市区河道就达177条,成为打造生态水城的资源优势。

②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淮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得名于1 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明清时期更成为水运交通“咽喉”,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有“淮上江南”“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等历史人物,留下大禹治水、淮河女妖水淹泗州城、小白龙探母等广为流传的历史传说,这些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开发淮安人文旅游的重要资源。诞生于淮安的周恩来总理按照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生前更是对淮河、洪泽湖的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③可资借鉴的现实样板。生态水城建设是擦亮城市名片、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很多城市都十分重视、积极推动,其中浙江宁波和苏南苏州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宁波将水环境源头治理作为建设美丽宁波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自2013年起,综合推进“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水景观提升—水文化弘扬”治理,着力打造以“三江、四片、一带、群库”为总体格局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至2016年,该市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30 m3以下,县城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乡居民生活生产供水保证率在90%以上,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先导区和示范区。苏州则重点实施以 “山—河—湖—城”为纽带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着重在湿地恢复与保护、生态河道建设、城市生态建设、水土涵养林保护等方面发力,同时加大对以吴文化为基础的水文明挖掘与培育,形成“水清可渔、水美怡人、水兴惠民”的现代水乡特色。这些城市水生态建设经验都值得借鉴。

④久久为功的探索实践。近年,淮安市按照“一脉、一城、两湖、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安排投资近百亿元启动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计划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其中,突出“引水活水”加大城市水利建设力度,钵池山、楚秀园、清晏园、森林公园、石塔湖公园及樱花园等六大公园活水贯通工程相继实施,实现了水少可补、水多可排、水脏可换的公园活水目标。按照集中连片治理理念,2017年将投入8.7亿元重点实施渠北运西片水系连通、高铁新区水系调整、清安河水系连通、海天河周边水系连通等4大活水连通项目,3年一周期的城市河道轮浚制度初步形成,确保了水环境改善的持续性。立足恢复河道自我调节能力打造“会呼吸的河道”,对一大批河道实施的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同时成为“生态红线”,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创建全面启动,碧水工程深度实施。白马湖、洪泽湖等河湖生态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白马湖成为江苏省唯一通过国家良好湖泊环境保护竞争立项、获得国家重点专项资金支持的湖泊。46处水文化遗产通过《淮安市水文化遗产名录》予以明确并重点保护,里运河、古淮河已经成为市内两条重要的以“水”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廊道,“南有秦淮河、北有里运河”的水上旅游品牌正靓丽呈现。

二、生态水城深入推进中面临的难题和困境

淮安市生态水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水城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快解决。

①整体推进步伐亟待加快。淮安四水穿城,具备良好的生态水城建设基础,但其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甚至与周边缺水城市相比生态水城建设的优势并不明显。整体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无论是国家治理层面推行的“水十条”“海绵城市”以及河长制,还是管理体制改革层面的“水务一体化”等,在认知程度和落实力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各方协同推进、捏指成拳的效应没有完全形成。在重要河流打造方面,虽然已经围绕里运河和古淮河两条河流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辐射影响力还不足,盐河等重要河流打造相对缓慢。

②城市水系保护仍需加强。城市规划对水系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淮安“多规合一”但独缺“水”,城市水系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除几条大的骨干河流外,部分城市河流缺少新鲜水源的补充,河道水生态系统脆弱,缺乏足够的纳污能力,不能实现自我修复,已经成为纳污河。同时,大部分城市河道受历史因素和城市建设影响,河湖岸带被各种密集建筑占据,房屋等相关设施紧临河道,有的河堤和调蓄水面被侵占,有的为了交通和环境需要,将明河改为暗沟,造成水系混乱、输水困难、滞水严重,河湖的调蓄功能减弱、景观功能消失。城区水域面积缩减较快,据统计,至2015年年底,市区(不包括洪泽区、淮安区)因沟渠填埋、“明改暗”等,沟渠水域面积减少了292万m2,并呈逐年萎缩态势。部分河段已经成为黑臭水体,城市涉河涉水违法活动屡禁不止,水生态系统遭受较为严重破坏。

③水体污染问题需着力解决。近年,淮安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批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使用,但仍存在污水设施处理标准低、管网不配套、雨污不分流等问题,对生态水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城郊结合地区及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入河道,加上汛期雨水裹挟大量面源污染进入河道,导致河道水质难以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破坏了水生态环境系统,水功能区现状水质达标率偏低。全市“双水源”格局尚未真正构建,目前饮用水水源多为开放式河流,河湖水域水质存在潜在威胁,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矛盾日益凸显。

④内在文化底蕴有待深入挖掘。淮安有着悠久的治水史,也同步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化遗产,但是在水文化研究方面,目前还缺乏专业的研究开发团队,着眼点相对不宽、不高,对地方特色水文化遗产的内容、种类和分布等情况研究不细、不深,水文化遗产与生态水城建设实践相联系的结合点不多,许多景点在水特色打造方面过多注重物质上“形”的构建却缺乏水文化“魂”的体现。

三、加快生态水城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水城建设是淮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河道排涝、低洼片区治理、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人文资源培育等方方面面,必须有超前理念谋划、科学规划指引、切实项目支撑,并持续重点推进。

①强化支撑保障,切实形成联动合力。生态水城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并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议能够成立生态水城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由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水利、住建、环保、交通、旅游、发改、财政、林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全面形成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和建设合力。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切实增加对生态水城建设的投入,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国家和江苏省相关政策,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如可针对滨水区经济发展出台专项财政引导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淮安地方特有的历史名人文化、美食文化融入水城旅游中,拓展餐饮、娱乐等旅游产业链条,加速形成依托水环境的经济圈、文化圈。

②坚持规划引领,着力彰显淮安水城特色。建议加大城市规划对水系管理的重视,在“多规合一”中充分考虑和尊重“水”元素,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提升规划管理水平,依靠顶层设计保护和彰显淮安的水城特色。应着力做到“三个围绕”:一是围绕秀美壮丽的水资源,以游览休闲、体育健身、低碳出行为特色,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田园肌理为基底,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围绕古淮河沿线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级平原水乡逸养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一流的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使淮安“青山常在、绿水常在”;二是围绕丰富多彩的水文化,依托古末口、洪泽湖大堤(高家堰)、清晏园、镇淮楼等极具文化价值的水文化工程和景点,以及治水史存、诗词歌赋、神话传说等一大批水文化遗产,通过物质水文化、精神水文化、行为水文化、制度水文化和水文化产业五个方面建设,围绕里运河、盐河等线路,全力加快打造“漕运城”等景点,进一步彰显淮安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三是围绕“水美乡村”建设,整合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等农村水系的骨干网络,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见清澈灵动水、记得起厚重思乡愁”。

③重抓达标治理,全面实施生态水系工程。生态水城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为载体,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管理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全面制定施行城市河道轮浚制,形成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和保护水环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系统整治与连通城市境内河湖水系,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实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快突破思维定式,将水环境打造深度融入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加快入海水道二期等重大水利、交通项目建设,确保“建一座工程、成一处风景、惠一方百姓”。中心城区应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启动实施东环城河、城市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城区排涝建筑物改造以及城市水系调整等四大工程,持续推进城区“补水活水”等调水引流工程,修补完善主城区水循环体系,提高区域河网连通能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有效构建“四水穿城、二河绕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市水系格局。

④突出宣传引导,着力构建创建长效机制。生态水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淮安市实际出发,在现有基础上选取部分地区 (如清江浦区、洪泽区)开展生态水城试点工作,可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通过以点带面,积累经验。充分用好立法权和执法权,在出台《古淮河保护条例》基础上抓紧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地下水管理和水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地方法规,推动河道管理的立法工作,同时加强水环境执法力度,巩固提升联合执法机制和水平,组织开展专项执法和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水资源、危害水生态、影响水安全等违法行为,为生态水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水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建立生态水城建设意见建议反馈机制,开展诸如“我为生态水城献智献力”等主题活动,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弘扬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淮安生态水城建设的浓厚氛围。 ■

责任编辑 马颖卓

TV+X171.4

B

1000-1123(2017)04-0010-02

2017-01-18

尤其中,局长。

猜你喜欢

水城淮安市水系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习作点评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