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2017-01-17李海芸

考试周刊 2016年102期
关键词:人文环境幼儿教育

李海芸

摘 要: 幼儿园人文环境主要指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主要体现在师际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及家园关系等方面。人文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如下:丰富幼儿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人文环境 幼儿社会性 幼儿教育

“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满足儿童的安全、被关爱、探索、游戏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3-6岁的幼儿可塑性很强,这一时期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当“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等词慢慢渗透到学生心里的时候,营造和谐幼儿园就成为发展目标。“坚持幼儿园人文教育为先”。“把幼儿园人文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不仅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样肩负着发展幼儿良好社会性的重任。幼儿社会性的不断发展是在一定环境下实现的。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园里各种物体之间,各方面的交流与活动都离不开“环境”这个重要媒介。

让幼儿见证宇宙的蕴吐,拥抱鲜活的生命,感受爱的恩泽。幼儿园的环境要想真正贴合幼儿发展实际,只配备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剖析幼儿的精神生活,从儿童发展规律和社会文化习惯中总结出人文环境创建原则。幼儿园要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幼儿教育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一、幼儿园人文环境

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即人文环境,主要指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主要体现在师际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及家园关系等方面。

构成幼儿园人文环境的资源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如特色活动室、教职员工群体、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制度、幼儿园的历史、幼儿园的特色文化等,都是构成幼儿园人文环境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人文环境能折射出教育人员教育的理性与智慧。环境具有诱导行为的意义,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忍不住驻足贪看,很好地诱导幼儿的行为,同时使身处其境的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环境对幼儿的教育重在内源,强调幼儿的融入。通过人文环境的熏陶,使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幼儿处理好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最终培养幼儿积极情感,促进人格发展。

二、人文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和评价等要素。人文环境中蕴含的自由、自觉、超越等人文精神,以及自我意识、超越自然、追求自由、创作自由等精神理念直接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

幼儿园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增强爱心。置身于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幼儿能直接感受到其中情感因素的熏陶。构成人文环境的每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让幼儿接受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净化。特别经过教师的讲述、引导、示范,给幼儿以精神的振奋。在这种人文环境下,幼儿能更多地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乃至爱民族等。有了爱心和情感,才能让孩子们热爱生活,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在园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养成。幼儿园中,师生、员工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彼此之间温和、谦让,都能给孩子以感染和陶冶。教师通过待人接物表现出来的诚信、善良、同情心等,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孩子相应的道德品质和观念。教师营造的信任、表扬、理解、尊重的班级氛围,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此外,教师良好的做事、做人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做人、做事、学习的习惯。

(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个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的和谐相处,着眼于情感的发展和人文精神提升及良好个性与人格的培养。因此,幼儿园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带动师与师之间、师与幼之间、幼与幼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最终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三、人文环境创建的原则

原则是正确行动的根据和尺度。因此,在幼儿园人文环境创设上,我们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原则。如何营造和谐的幼儿园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员,领导、教师、幼儿、家长都有指导、教育的责任。

(一)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指在幼儿园人文环境创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的存在,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创设的原则。

这个世界,但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贯彻情感性原则,要求创设者首先把握好有用的教育资源。如广泛存在于幼儿园各领域的责任感、美感、义务感、荣誉感,以及爱劳动、爱科学、爱祖国等高尚情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蕴含的以情动人、用心聆听等良好的方式和行为;以及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温馨、宽松的活动气氛,美观整洁的环境;师幼互动中耐心的询问、友善的交流、身心的投入等。

(二)文化性原则

文化性原则指在创设幼儿园人文环境的过程中,以文化积淀为源泉,以文化分类为指向,以文化发展为导向,科学系统地创设人文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文化资源包括可以物化的、感知的实体,包括各种社会规范、制度等,还包括民风民俗等行为文化和价值观、审美情趣等心态文化。

(三)社会性原则

幼儿园人文环境创设的社会性原则指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对于内容的选择、方式的运用、活动的设计等充分考虑到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如房舍的结构、活动室的布置,不应像个“教室”,而应布置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起居室”。

四、人文环境创建的几点要求

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不只有人际交往、语言等,还有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幼儿园在创设良好人文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开发资源,考虑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指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社会经验,还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

(一)重视幼儿园中人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幼儿园的教材、活动,幼儿的家庭、社区等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人文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幼儿园的人文教育资源包括教材、保教活动、教师、幼儿等多个方面。幼儿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蕴含在儿童故事、儿歌、艺术作品、绘本、图画等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能够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消除幼儿的不良情绪等。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主要包括入园、盥洗、进餐、教学、游戏、饮水、如厕、睡眠、离园等。在这些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文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将一些教育要求有意识地渗透进每个环节中,长期下来,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有帮助。

幼儿教师丰富的知识、情感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行为、礼仪与人际关系等都是幼儿园重要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是素材性人文教育资源的载体,也是人文性教育资源的基本条件资源,幼儿园要立足教师进行人文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

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情绪情感等是幼儿园重要的人文教育资源。幼儿身上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是最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因此也是最容易转化的。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为进行正确引导,将其转化为有效教育资源。由于先天、后天因素的不同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较大的个体差异,需要幼儿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实现,教师要通过自身人文精神启蒙幼儿人文精神。

(二)充分发挥家庭、社区中人文教育资源的作用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友善融洽的邻里关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很多幼儿入园前很多不良人际交往行为已经形成,充分说明家庭在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中的重要性。家庭和幼儿园应共同努力,为学前儿童营造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促进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

社区是儿童走出家庭后直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其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在日益复杂的水平上连续不断地认识和建构其生态环境的过程。这些环境以学校、家庭、社区、整个社会文化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联系等不同形式具体存在于个体发展生活中。

对学前儿童而言,除去家庭,社区就是其了解社会生活的最初环境。社区作为儿童接触到的一种日常环境,如果能充分利用社会交往效应,可极大提高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有效互动能帮助学前儿童在社区真实而非人为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享受实践带给他们的真实体验,促进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

(三)体现幼儿园环境和课程的特色

幼儿园要立足现状,因地制宜地创设人文环境,突出园本特色,以特色带动幼儿社会化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园要加强人文环境创设的资源意识,重视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使丰富多彩、带有地方特色的幼儿人文教育资源,经过合理、及时整合、加工,进入课程和教学之中,以避免幼儿人文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园本化的特点会不断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如有的幼儿园完全是家庭式的环境创设;有的幼儿园则是充满着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设施设备的体育特色;有的幼儿园则是孩子们自由游戏、建构的天堂。不同特色的幼儿园人文环境,通过环境嫁接理念,让孩子通过环境感受教育,在活动中感受教育,从不同角度、途径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符合幼儿成长规律

由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因此幼儿社会性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人文环境创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采取适当的表现方式。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做“合作者”,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另外,在人文环境创设内容上,不能超有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以引起幼儿兴趣,获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幼教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如何让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人文环境熏陶,接受具有人文性的教育,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幼儿园大家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这其中包括领导、老师、家长、幼儿等诸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之间又不是独立、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幼儿园人文环境创设过程是幼儿园、幼儿教师自身提高的过程,是用心教育孩子、用心感化孩子的过程,也是运用人文知识帮助孩子提高社会性、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国教育部,2012.10.

[4]桑标.儿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5]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新知三联书店,2005.8.

该文章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立项“3-6岁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环境幼儿教育
“亲和”:教育根本的回归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河阳山歌文化论析
基于进化教育论的民办高校人文环境优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