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课在“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课程中的运用

2017-01-17顾建红王志强刘学忠卞建春刘宗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病学中毒营养

顾建红 王志强 刘学忠 卞建春 袁 燕 刘宗平*

(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

浅析微课在“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课程中的运用

顾建红1,2王志强1,2刘学忠1,2卞建春1,2袁 燕1,2刘宗平1,2*

(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病例缺乏、概念抽象、枯燥乏味等弊端。微课作为高校“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够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微课 动物营养代谢病 动物中毒病学 课程改革

在我国畜牧业生产追求高产和生长快速的今天,生产多以集约化养殖为主,营养供给水平往往超过正常需求,致使畜禽频频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营养过剩严重损害了高产动物的免疫力,使得高产畜禽更易受到传染性因素的侵袭,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因此,培养具有良好政治和职业素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核心技能和知识、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的首要目标。“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是建立在动物病理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兽医药理学、兽医毒物学、兽医内科学及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基础之上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2]。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从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考核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来努力提高“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的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然而,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病例缺乏、概念抽象、枯燥乏味等弊端,因此如何以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仍是任课教师和学校追求的目标。

微课具备“短而精悍、主题突出、互动性好及应用面广”等特点[4]。它以视音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以教学主要环节或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实施教学的一段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5]。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播放器观看学习[6]。因此,微课通过网络教学形式辅助课堂教学,目前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7]。然而,对于微课的认识很多人还存在误解[8]。微课在高校“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课程中的角色、如何针对“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目前教学现状,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合理地将微课应用于“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的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究。

1 微课的概述及发展

微课是一种微型课程,又称为“微课程”[9]。其在我国发展经历了“微资源构成”的认识与实践、“微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以及“微网络课程”的认识三个阶段[10]。关于微课的定义,EDUCAUSE认为它是呈现某一个知识点、具有严格定义的短小视音频[9];黎加厚]认为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10 min以内),但能集中说明某个问题;龚筱丽[12]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设计理念为基础,以视音频等多媒体技术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所设计开展的一段教育与教学的视音频。国内学者相对一致地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音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在线网络课程,其情景化强、学习方式多样。“微课”的概念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然而,微课作为课堂教学内外的有效辅助手段,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微课在高校“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教学中的作用

2.1 微课制作可以提高任课教师教学能力

微课的发展给中国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它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手段的改善,更能加强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师而言,在教室以外的场所录制内容精悍、形式丰富的微课视音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内容准确生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所教授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高超的信息技术,保证在简短的时间内既完整又形象地授予知识点。微课的制作可分为“微课教学主题的确定”“微课知识点的细化”“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相关教学课件的制作”“微课制作脚本的撰写”“微课视频的拍摄与录制”“微课视频的编辑与优化”“微课配套资源的设计制作”及“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等环节[4]。在以上环节中,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及主题的确定是最重要的部分[4]。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从选题到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要精挑细选。既要保证选题突出、内容简练,又要兼顾教学过程的充分(课程导入、内容精讲、课堂小结、巩固与提高一样也不能少)。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设计教学方案、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教学方式,这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微课中不能出现任何口误,笔者在“犬产后痉挛”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反复录制了十几遍才得以成功,这显然对教师讲课熟练程度和语言表达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以外,教师需要熟悉PPT制作、录屏、截屏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现代化进程[12]。

2.2 微课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微课集中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语言简洁易懂,表现形式较情景化,因此学生乐于观看,容易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有选择地学习难点和被遗漏的部分。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教学过程需要将知识技能和实践技能相互印证,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实践中的病例并不容易。因此,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将生产中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的相关图片或病例视频呈现给学生,再结合讲授解说,很容易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演示,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一方面调动学生自学潜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还可以依据自我学习情况,选择感兴趣或者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3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微课的制作及运用

3.1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微课素材的选择

微课的实现必然用到多媒体技术,必定会产生制作成本,因此所有能够用文字描述清楚的知识点就不要再使用微课,比如对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的讲解。然而,有一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形式无法有效地用语言表述或者概念比较抽象,比如“犬产后痉挛”患病犬抽搐、肌肉强直等临床表现比较抽象。这一类内容使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更加直接和感性,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不言而喻[6]。目前“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中比较适合做成微课的内容包括: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症状和剖检病变、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的症状、家禽痛风的症状和剖检病变、生产瘫痪的症状、维生素B1缺乏的症状、锰缺乏的病理变化、雏鸡渗出性素质的病理变化、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症状及剖检病变、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含氰苷类饲料中毒的症状、食盐中毒的症状及显微病变、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理变化、有机磷中毒的症状等等。

3.2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由于微课“精悍”的特点,需要从整本书的内容中摘录最核心、最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授,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选择好内容,因此将本课程相关的教师集中在一起,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才可能碰撞出灵感和火花。尤其中老年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相对青年教师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在“犬产后痉挛”微课的制作中,如何引入产后痉挛的概念,应该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本节微课的内容、讲授的时长等,均经过集体商议,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视频微课脚本,为制作视频微课提供依据。大家认为“犬产后痉挛”微课中片头可以播放具有抽搐、肌肉强直、呼吸急促和口吐白沫的患病犬视频,设置问题式导入方式,由思考转为兴趣和潜能的激发;然后介绍患病犬的相关病史资料;最后设计问题,让大家讨论自己对该患病犬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同时,微课的制作需要摄像机、DV等工具,还需要懂得录屏软件的使用等,因此长于网络运用的青年教师相对中老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两者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视频拍摄后的处理更需要专业团队,这就需要具有网络、现代教育或者计算机背景的老师加入。最终保证微课内容、视觉、听觉等效果均达到最佳状态。

3.3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微课的实施

系列化微课制作完成后,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资料一起传递给学生,主要途径包括课堂、本科网络教学平台以及QQ群等。例如,我们可以在讲“犬产后痉挛”之前将患病犬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调查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学生根据临床症状和背景资料分析病犬所患疾病,通过自学查找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随后在课上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引导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思考,调高学习能力和效率。这不仅使讲授内容更加直观,更能模仿临床实践过程,由症状和病史调查切入,分析可能发生的疾病,到最后的确诊、治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的技能。

4 小结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然而受到实践条件的限制,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病例十分困难。因此以微课方式制作系列成片,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一届届使用,更主要能够模仿实践情况,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实践技能的提升。同时,微课的制作过程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手段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方向的发展,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 王 哲,黄克和.我国兽医临床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家禽,2010,32(17):8-11.

[2] 刘学忠,袁燕,任建新,等.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3):260-261.

[3] 顾建红,刘学忠,袁燕,等.如何提高“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教学质量[J].北京农业,2013,(5):301-302.

[4]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5]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R].北京: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2014.

[6] 贾超贤,方仁忠[J].教学微课选题的原则与技巧[J].福建电脑,2017,(1):107-108.

[7] 王喜梅,杨红.网络时代下微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9-11.

[8] 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

[9] 姚满团.微课发展现状及其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8):28-33.

[10]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2.

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58);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顾建红(1981-),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

刘宗平(1964-),男,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代谢病。

猜你喜欢

病学中毒营养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八)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二)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三)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疫 情 报 道 高 频 术 语(一)
中毒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爸爸中毒了
蔬菜与营养
天哪!我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