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7-01-17王小新贝怀国姚海飞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禽禽流感检疫

王小新 叶 青 贝怀国 姚海飞

(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洪泽 223100;2.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牧业物资供销公司,江苏洪泽 223100)

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王小新1叶 青2贝怀国1姚海飞1

(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洪泽 223100;2.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牧业物资供销公司,江苏洪泽 223100)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国内已流行十余年,国家和地方各级相关部门都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控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在防控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更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合作用,才能做好禽流感的防控。

禽流感 防控 思考

高致病性禽流感自2005年前后在我国大面积发生,国家组织科研力量,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研究,成功的研制出了禽流感疫苗。在疫苗的控制下,各地高致病性禽流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疫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禽流感由H5N1为主的疫情发展到今天H5N1和H7N9并行。疫苗的应用从早期H5N1Re-5株疫苗发展到H5N1Re-4、Re-5疫苗,H5N1Re-4、H5N1Re-6疫苗,H5N1Re-6、H5N1Re-7疫苗,H5N1Re-6、H5N1Re-7、H5N1Re-8疫苗至目前的H5N1Re-8、H7N9Re-1疫苗。特别是今年发生的H7N9变异株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巨大而持久,同时由于禽流感对人的致病性,使之成为一个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持续多年的防控为什么不能使禽流感疫情完全得到控制,禽流感病毒的复杂性是一个本质因素,但是我们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仍然值得思考。

1 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防疫漏洞依然存在

禽流感的防控已经持续十几个年头,从免疫效果来看,疫苗的有效性毋庸置疑。但为什么还是有地方大面积发生疫情,追根溯源还是防疫不到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我国广大农村养殖业发展快迅,而多数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意识淡薄。家禽养殖大户一般饲养量都在千只以上,而且有很多养殖户都是因陋就简饲养草蛋鸡,为半开放式饲养,开展防疫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四个月后的再次免疫,此期蛋鸡已经开产,捉鸡困难,且疫苗注射影响产蛋,是不愿防疫的主要因素。②水禽饲养环境开放,且发病率低,使养殖户更加疏于防疫,而水禽实际上由于与野鸟接触机会更多,成了禽流感病毒的一个重要传播者。③肉鸡养殖更以量大、时间短等因素成为养殖者不愿防疫的理由。④在边远地区的农村散养户由于防疫力量薄弱,造成大量漏防,也成为禽流感的主要易感者。多种因素使禽流感的免疫仍存漏洞,而且有些方面甚至成为禽流感疫情传播的主导者。

1.2 动物卫生监督缺位

动物疫病防疫是所有防控工作的基础,而动物卫生监督是杜绝所有疫病传播与流行的中坚力量。我国多种动物疫病疫情的发生及流行同动物卫生监督力量的缺位与缺失密不可分。由于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我国活体动物异地运输发展快速,也使疫病在全国扩散的速度的加快提供了渠道。特别是患病动物被不法商贩异地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严重阻碍。近几年发生的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无不与运输有关,这些问题实质上都存在着监督的缺位与失职。由于动物养殖占地面积较大及养殖的特殊要求,多数养殖区域交通不便或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而我国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存在人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致使多年来,动物卫生监督的重点一直在屠宰场,而忽视了产地检疫。实际上产地检疫是杜绝疫病传播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产地早发现早处置,才能使疫情尽快扑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动物及其产品出场应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入境应查验检疫证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前要查验防疫记录、养殖档案等。禽类出入场的相关监管工作应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执行。由于家禽产品数量大特别是禽蛋频繁出场,致使无证出场、无证运输、缺位检疫与监管不力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但实质上正是禽类及其产品调运频繁,增加了禽流感疫情控制的难度。

1.3 政府管理不严谨

从我国禽流感发生对社会的影响来看,疫情一旦发生,对社会生产、商业流通及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巨大。禽流感的防疫不仅是养殖户个人的事,更应该是一项社会行为,政府的参与对禽流感防控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疫病的防疫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特别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政府更应该主动参加,督促执行。没有政府的主动参与,禽流感的防控只能是纸上谈兵,事倍功半。政府主管部门应在理顺防疫思路、协调多部门参与及宣传发动等方面先行动,多引导。不能不加思考就发文件,不协调就让基层开始工作,往往让基层工作被动,缺乏工作热情。就拿当前的H7N9防控来说,农业部要求全面开展H5-H7二价苗的应用,但疫苗使用说明书上明确标注该疫苗仅用于鸡,基层兽医在向养殖户宣传疫苗应用时,饲养水禽的养殖户都对该疫苗表示疑问。我们咨询了疫苗生产厂家,得到的回复是农业部的批文就是这样讲的,实际上水禽也能用。那为什么农业部不及时改正这个批文呢?多年的实践证明,禽流感一次免疫,抗体滴度不高,基本达不到70%的合格率。当前的疫苗免疫一次效果如何,有待观察,如果不能达标,那么对肉鸡的调运检测就是一纸空文,人为增加基层动物疫控、卫生监督与养殖户之间的矛盾。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国家强制免疫疫病,其疫苗却不能严格控制,市场上的疫苗有H5N1、H5N2、H5N8、H7N9、H9N2等不同型号的疫苗,而且养殖户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致使禽流感的免疫在某些方面失控,流行病学监测不能获得科学数据。特别是目前的防疫形势是,农业部在春防统一开会后,省市农委接着开会,到县镇基层就变成了动物疫控和畜牧兽医站的工作,政府部门无人过问,导致防疫工作开展不顺,疫情发生后再解决问题,“事前忽视,事后重视”的情况持续存在。

2 对策措施

2.1 开展有效防疫

开展有效的防疫仍然是防控任务的基础性工作。在防疫工作中应将防疫分为几种主要类型:第一是防疫隔离禽群,主要是水禽养殖和边远地区家禽。水禽和边远地区家禽与候鸟接触的机会最大,应组织专业力量,加强免疫,坚决做到一只不漏,从而形成由外向内的严密防护网。第二是重点防控禽群,主要是(半)开放式家禽养殖场、蛋禽场及非全进全出的肉鸡场等,(半)开放式家禽养殖场与外界接触,而蛋禽场及非全进全出式肉鸡养殖场产品频繁外出,人员及物品的流通不可避免,应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尽量避开产蛋高峰期,减少因免疫造成的损失,通过有效的免疫,杜绝疫病的传入。第三是全封闭式并达到全场全进全出模式的肉鸡养殖场或其同类禽场。由于目前的肉鸡养殖基本上都达到了全封闭、全进全出模式饲养,而且由于养殖量大,在禽流感的防控上可区别对待。非禽流感重点发生地区,肉鸡养殖的特点完全可以杜绝禽流感的传入,如果能够做到入场全封闭、生产全封闭、出场全封闭或就地屠宰的前提下,同时强化入场和生产期间的检测监控,应免于防疫。而且目前禽流感疫苗的应用情况来看,一次免疫达到70%的合格率基本不可能,因此一刀切的免疫方式,只能使一系列的规定流于形式。

2.2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特别是从源头上严格管控是防止禽流感疫情发生的核心。首先是对防疫的监管。由于过去动物病防控及动物卫生监督都是一个单位——畜牧兽医站,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由县镇两级畜牧兽医站具体执行,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打苗,自己监管。如今卫生监督和疫病防控分开成为两个单位,反而往往使监督缺失。按照国家规定,在出具产地检疫证时,一定查验防疫证明,但有些基层检疫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导致基层防疫工作监管不到位,防疫工作不能形成完善体系。其次对异地家禽调入的监管,家禽养殖区主要是禽苗调入的查验工作,特别是产地检疫证和运输检疫证是否证物相符。在当前禽流感防控形势的压力下,特别应重视县(区)外家禽的调入监管。对无证运输及证物不符的应立即处理,促使养殖户形成一种自觉守法的习惯。从外地购入禽苗应先检测后防疫再检测,不免疫的养殖场,更要加强入场的检测,从而确保无疫情输入。重大动物疫病出和入的关键点都在基层,应加强对基层检疫人员执法严肃性的培训,加强其社会责任感,严格执法纪律。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

2.3 重视政府主导作用

禽流感的防控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应建立全面的防控体系、预警机制及政技企结合制度,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层并落实,通过职责的明确和分级加强政府的有效性管理,这些工作的完成都应在政府的主导下来完成。要使禽流感防控问题做到长治久安,至少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工作。

2.3.1 明确防疫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是组织者。防疫的开展,政府主要领导(特别是县镇级)要表态并做好防疫的组织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引起重视。动物疫控部门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防疫技术的培训及疫病监测等任务。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同步做好违法案件的查处及防疫监督工作,保证防疫与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2.3.2 严格畜牧生产及疫苗准入制度。按照国家环保法和畜牧法的要求,因地制宜,引导和规划好家禽生产目标,一个村一个地区家禽的养殖量不能超过当地的土地载荷。督促中小规模养殖户逐步提高养殖投入标准,特别简陋的养殖行为应依法予以淘汰。依照动物防疫法,对不达标的养殖场应督促其达标生产,不能达标的依法取缔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国家应严格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严禁不同种类的疫苗在市场流通,只能按照本地区流行情况由省市主管部门决策入市。未按正规渠道流入的应严查重罚,保证禽流感防疫任务的顺利开展。

2.3.3 重视市场监管。家禽产业链从生产、运输到销售主要关系到畜牧、交通、市场三方主管部门。疫情的防控三部门也应协调工作,畜牧抓好产地生产关,活禽出场就要依法进行检疫,促使养殖户提前做好禽流感的防疫并主动做好检测。交通抓好运输监管,运输过程中要查验检疫合格证明,做到证物相符,严厉打击非法运输。多方数据表明,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及禽流感病原的集中区。由于国人的生活习惯一时不能改变,只能加强市场监管,给人们带来一个安全的环境。农业部推动建立活禽市场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的“1110”制度就是一项很好的制度,关键点是市场监管部门有没有要求交易场所严格执行。活禽入市要严查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当日未能销售的应就地屠宰,严禁过夜存栏,严禁活禽出市,从而杜绝市场隐患,并防止病原扩散。

[1] 范月明,陆艳,张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7):91-93.

[2] 张忠惠.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7):151.

[3] 郭永祥,张强,刘广红,等.浅谈湖南禽流感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6,(5):29-31.

[4] 李树博.目前肉鸡禽流感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1,(5):33-34.

[5] 谢永中.家禽禽流感特点解析及科学防控[J].畜禽业,2016,(8):9-10.

2017年度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洪泽推广示范基地”项目(项目编号:SXGC[2017]114)

猜你喜欢

家禽禽流感检疫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检验检疫学刊
禽流感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