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7-01-17胡志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猪病针头猪场

胡志明

规模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胡志明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片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丽江 674206)

随着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生猪流通渠道日渐频繁,生猪养殖方式逐渐由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型。特别是地方猪场防疫效果不佳,防病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猪场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在生猪养殖发展壮大的同时,重视猪场防疫、检疫、安全监管等问题,以保证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

1 存在的问题

1.1 防疫措施不规范

防疫措施不规范,体现在方方面面:

(1)防疫意识不强。猪病预防期间,接种防疫是最重要的,为防控猪病的关键措施。但是,对待这一工作,很多中小型猪场及养殖大户,没有将猪病的防疫工作落实到位。更多把防病的心思放在药物预防和治疗上,而不重视接种防疫工作,导致猪病的防疫大打折扣。

(2)接种程序不科学。一些中小猪场和养猪大户,虽然接种多种防疫疫苗,但是,同样不能起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在更多的调查中发现,与这些问题大致相关:其一:接种防疫程序不合理,现阶段,更多用的是集中免疫,免疫时间过早,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而影响接种防疫质量。抑或,免疫时间过迟,猪体已感染病患同样影响接种质量。其二:随意联合接种疫苗。多种疫苗间使用,导致相互干扰而发生拮抗作用,而影响到疫苗质量。第三:首免后,必须二次加强免疫。没有加强免疫的,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防疫质量。

(3)免疫操作不规范。防疫注射操作,是一项很重要的操作技术,在防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项工作安排,应有责任心强、操作水平专业的人员操作,方可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一些基层防疫人员在防疫注射时不带消毒棉球.不经消毒就进行防疫注射,操作马虎、随意,疫苗常常由于注射过快而出现跑冒滴漏,导致注射剂量不足。有的接种部位不正确,针头粗细、长短、注射深度不当,针头未能做到一猪一换,甚至不能一窝换一个针头。有的防疫人员在高温季节没有携带疫苗冷藏器具等。

1.2 配套措施不得力

1.2.1 消毒不严

养殖场消毒设施不全,工作人员进出猪场,不注意更换衣服,随意进出猪场。个别猪场,虽有紫外线消毒设施。但是,消毒不规范,执行不严格,设备形同虚设,成为猪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1.2.2 净化不力

一些猪病发生后,如果不采取严格的净化措施,隐性感染和带毒、带菌猪将在该场长期存在,则该种疾病将会在猪场反复发作,虽经免疫接种,但一旦遇到天气突变或其他疾病侵袭等情况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该病就有可能再次发生和传播。

1.2.3 封锁不及时

不少地方有疫情发生时,甚至疫情流行较严重时,未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就原因分析,与户主发病严重程度,发病时应在何时实施封锁,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对地方疫情有所隐瞒,而往往忽视疫情封锁。

1.2.4 捕杀不到位

发生大的疫情,应将病猪或同群猪,及时进行捕杀,严格无公害处理,为控制猪病的有效措施。但是,病畜捕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由此,部分地方重视防疫,而忽视捕杀,不可避免导致疫情蔓延。1.3 免疫保护率不高

1.3.1 免疫抑制影响

存在的免疫抑制病,比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或者,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高,导致猪体免疫抑制。自身体弱、营养匮乏等等,都会影响自身免疫系统,而导致免疫失败。免疫前后,盲目用抗病毒或抗菌类药物,都对疫苗有杀灭作用,导致自体免疫应答能力不足。

1.3.2 接种效果不佳

目前,一些生猪的疫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通过免疫接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有一些猪病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如猪蓝耳病、猪流感等)。从疫苗方面来看,一是疫苗保护率不高。有的疫苗保护率仅10%左右,且保护时间短。二是疫苗的抗原性问题。免疫保护需要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需要一定的抗原量,有些疫苗抗原量不足或免疫原性差,导致免疫后的保护力差。只是免疫反应严重。有的疫苗免疫反应严重,影响了防疫效果。

2 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2.1 科学化饲喂管理

生猪科学化饲养,配比全价营养,确保用料营养均衡,满足生猪生长发育需求。定期清扫猪场,确保清洁卫生,改善环境卫生,确保温湿度适宜,防控各类不良应激。生猪精细管理,降低猪病感染,增强生猪抗病体质,确保其免疫系统发育完善。

2.2 猪场坚持自繁自养

在很多中小规模猪场,频繁有猪病发生的诱因,与引进生猪不规范有着很大的关系。现阶段,随生猪流通频繁,流通范围加大,猪病流通渠道的传播更是日渐频繁。由此,防治外来病猪带进新的疫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自繁自养,确保净化养殖猪群的目的。

2.3 接种安全有效的疫苗

现阶段,疫苗生产的厂家,有很多种类。但是,不同厂家产品的质量,在使用方法上不尽相同。对待这一问题,养殖户应根据情况的不同,务必选择高效、可靠、安全的疫苗。选用疫苗方面,应以质量为取舍,而不应以价格为标准。对使用疫苗的效价、方法、保存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疫苗运输期间,尽量用冷藏箱保温。到场后,根据疫苗保存的问题,适时进行保存,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

2.4 接种程序科学合理

根据地方猪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而程序的制定,同样需视地方疫情,科学合理选择疫苗。同时,注意定期监测抗体水平,注意免疫程序的动态管理。

2.5 规范防疫注射操作

准确选择接种部位,注意部位的消毒。接种期间,一头猪一针头。或者,一窝猪换一针头,避免交叉感染。注射部位准确,根据疫苗要求,注射到应有的部位,控制注射深度,禁止注射到脂肪。选择合适的针头,注意操作准确,禁止出现打飞针,以防疫苗自针孔中溢出。根据接种要求,稀释适当浓度疫苗,确保能尽快用完。此外,夏季确保2h内用完,冬季确保在4h内用完。

2.6 制定严格消毒制度

要设立消毒室,门口一定要设消毒池,并定期添加消毒药。工作人员进入猪场要更换工作服和鞋子,拒绝外来人员入内,必须进人的也要经消毒更衣后再进场。利用泔水喂猪的,一定要将泔水煮沸消毒,彻底杀灭病原体,运泔水的用具和喂猪的用具要分开,不可混用。消毒制度应严格遵守、长期坚持。

2.7 接种前后禁止用药

在接种防疫疫苗后,同时再用药,会影响到接种质量。由此,建议在接种弱毒苗或菌苗前后5-7天内,应尽量减少用抗病毒药或抗菌药,以免影响到猪体免疫应答效果。

2.8 加强猪群检疫

猪病检疫工作的开展,各地方政府和防疫机构,务必要认识到其重要性,重视并加大检疫力度。一旦有疫情发现,应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要求,划定防疫疫区,及时捕杀病畜,注意封锁疫区,彻底清灭致病菌源,避免疫病的扩散和蔓延。

3 结语

猪场防疫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猪场防疫管理贯穿生产全过程,加强防疫管理是规模猪场取得高效益的关键。猪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搞好防疫工作。只有各个方面都处理好,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最佳效果。

[1] 刘成,陈松明,唐慧稳.浅谈规模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操作误区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7,(3):124-125.

[2] 杨汉春.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与控制对策[J].猪业观察,2004,(2):1-3.

[3] 林兆京.当前规模化养猪场兽医工作的思路[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1):138-139.

[4] 林兆京,王有木,王家钟,等.消毒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2,24(5):52-53.

[5] 唐顺其,李展芳.浅析宜兴市生猪预防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畜牧与兽医,2001,33(4):29-30.

猜你喜欢

猪病针头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浅析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