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检疫与防控

2017-01-17刘建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蓝紫色耳病致病性

刘建平

(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公主岭 13612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检疫与防控

刘建平

(吉林省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公主岭 13612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是猪养殖产业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因为发病猪两耳发绀出血呈现蓝紫色,俗称蓝耳病,本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引起。猪群一旦感染就会产生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免疫失败,并会混合感染多种疾病,继发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后,如果不存在继发感染症状,一般不会出现很高的死亡率,但是隐性带菌会反复侵染健康猪群,最终给饲养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随着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疫压力越来越大,地区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免疫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继续推行规模场程序化免疫、散养猪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做法,有序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疫工作。同时,还要求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增强养殖场户的防疫主体意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环节的防疫卫生和畜群健康水平,强化综合防疫管理,努力减少疫病损失。

1 检疫

高致病性蓝耳病缓患病猪在宰前临床症状、宰后解剖症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主要呈现多样性变化,对此检疫检验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熟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做到认真鉴别。

1.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大量患病猪出现厌食,嗜睡,精神沉郁等症状,体温升高到41℃以上,眼睑水肿,眼结膜发炎,全身皮肤发红,在两耳、鼻尖、四肢末端、腹部乳房、会阴和尾尖等部位出血呈现蓝紫色,按压后不褪色,后驱肢体无力,不能正常站立。不同年龄猪有其典型的症状。

1.1.1 哺乳仔猪。多呈现肺炎炎症,体温升高到42℃左右,咳嗽,呼吸急促,气喘,很容易并发乙型脑炎、附红体细胞病、猪瘟等疫病,发病率100%,致死率80%。

1.1.2 断奶到生长期猪。多呈现急性经过,眼睑水肿,眼结膜发炎充血,体温升高到41℃以上,咳嗽,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发红出血,耳尖、腹部、尾部发绀呈现蓝紫色,很容易继发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和链球菌病。

1.1.3 成年育肥猪。单一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患病猪症状不是很明显,多和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混合发生,发病急,呼吸急促,身体皮肤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疹块和出血病斑,体温升高到42℃以上,先便秘后腹泻,表现为突然到底死亡。

1.1.4 妊娠母猪和种公猪。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现肺炎症状,成功妊娠后在110d左右出现流产或者早产,产下死胎、僵尸胎、弱胎,产后不能正常分泌乳汁,即便是仔猪成活,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最终成为僵猪。未妊娠的母猪出现屡配不孕的现象,感染其他疾病时无任何症状。种公猪性欲减退,精子密度和生产能力下降。

1.2 剖检变化

病死猪和患病猪多数情况下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为原发感染引起的继发、并发多种混合感染,造成至少三种以上病原侵袭的疫病。因此,在对屠宰后进行剖检过程中,要注意病死猪剖检变化和病变的多样性特征。首先,酮体、皮肤全身发红呈现充血和出血性病变,在耳尖、腹部、会阴、尾巴尖等部位呈现蓝紫色出血。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充血肿大,呈现出血性坏死;其次,脏器变化。肺脏水肿出血,呈现橡皮状,肺间质增宽,呈现黄褐色大理石纹路病变,多呈现混合感染和肺炎特征。肝脏、心脏、肾脏肿胀出血,肝脏变脆,呈现土黄色脂肪肝病变,心脏内外膜、冠状沟存在散状出血点,肾间质炎症病变,皮质髓质肾盂存在散状出血点。脾脏边缘呈现出血性坏死梗病灶。心脏和肺脏粘连,不能分离;最后,胃肠道黏膜溃疡病变,黏膜充血,胆汁黏稠,胃和十二指肠上半段呈现水肿型出血,坏死等病变。

2 防控措施

2.1 处理

针对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病猪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转氨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符合检测指标的即确定为阳性,确诊后要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

2.1.1 及时报告疫情。猪场发现猪群出现疑似急性发病猪或者死亡猪情况,要立即上报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指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确诊,符合疑似结果可以判定为疑似病例,并采样进行实验室诊断。

2.1.2 疫情确诊。当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省级动物防控机构和同级别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及时将疫情上报农业部。

2.1.3 疫情处理。对发病猪场进行隔离,封锁和监控,禁止猪和相关制品进出入疫区,并病死猪、污染物、垫料、饲料、分泌物、病死胎儿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对发病猪和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1]。

2.2 预防措施

2.2.1 消灭病毒源头,净化饲养环境。及时将猪舍中被污染的垫料、污染物、粪便清理出去进行堆积发酵,杀灭病毒,使用0.5%过氧乙酸或者3%氢氧化钠溶液对养殖场内外环境、圈舍猪栏、墙壁进行全面消毒,每天两次。使用0.2%过氧乙酸带猪消毒,彻底消除污染源,减少继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2]。

2.2.2 强化免疫预防。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进一步提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同时要结合地区疫情发生的实际情况,要为饲养户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效控制和预防重大疫病的发生。当猪群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可以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

[1] 万东星.猪蓝耳病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J].乡村科技,2017,(19):69-70.

猜你喜欢

蓝紫色耳病致病性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8种蓝紫色月季引种栽培比较试验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蓝紫色的天空是突然出现的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最美蓝花楹
蓝紫野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