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2017-01-1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病猪

张 莲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秦南镇畜牧兽医站,江苏盐城 22402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张 莲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秦南镇畜牧兽医站,江苏盐城 224021)

提出“猪高热病”的防治须坚持“扶正祛邪”的原则:增强生猪的特异性抗病力;加强母猪、断奶仔猪及保育仔猪、育肥猪的保健;并提高生猪场的管理水平。在治疗“猪高热病”时还需预防继发感染并对症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肉猪养殖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在本文中,将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发病特点 防治技术

1 前言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我国肉猪养殖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尤其对仔猪有较大的危害,有较高的死亡率。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由病猪鼻的分泌物、尿、精液、粪便排出。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不断向体外排毒。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亦可垂直传播,即经胎盘、乳汁及精液。空气传播、感染猪的流动和病公猪精液等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常呈跳跃式的远距离传播。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该病症导致的损失,即需要在养殖当中能够做好该病症发病特点把握,以科学防治技术的应用做好应对与处理。

2 临床症状

当猪患病之后,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皮红、粪干、呼吸困难、精神沉郁以及高烧情况,眼睑与结膜存在水肿情况,伴随有结膜炎,个别猪会出现眼球结膜水肿情况,目光变得阴森,部分病猪双耳、腹部、及外阴皮肤、尾部呈现发绀变蓝;部分猪后躯无力,出现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在发现后期,猪鼻液将存在一定的出血情况。对于怀孕病猪,将存在大批的早产、流产、产弱仔、死胎情况,具有约30%的流产率,最高甚至可以达到70%。哺乳病猪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奶情况,甚至表现出无奶汁问题,随着乳猪日龄的增加,其发病死亡率将逐渐下降,在10日龄以内,其死亡率将达到90%左右,对于10日龄以上的,其死亡率则在20%~50%之间。生长育肥猪将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率最高可达到80%。

3 发病特点

3.1 非高温季节

非高温季节即冬春季节,在该季节中,猪流行性特点同经典蓝耳病特征较为季节,对母猪与仔猪有较大的危害。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对于自繁自养猪场,在保育舍当中通常先暴发疾病,断奶保育仔猪有最高的发病率以及较高的死亡率,将造成较大的危害。在猪患病之后,其则将表现出流感症状,主要有咳嗽、呼吸急促、打喷嚏以及流鼻涕等,严重时呼吸存在困难,少部分耳发绀;第二,母猪方面,存在早产、死胎以及产弱仔等繁殖障碍,在体温方面没有存在明显的升高;第三,公猪与肥猪方面,不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其体温通常在41℃左右,死亡率相对较低,这也是非高温季节发病情况下同高温季节间存在的显著差别。

3.2 高温季节

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正是每年的高温季节,受到继发感染以及热应激影响,肥猪将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50kg左右的育肥猪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体温通常会在41℃以上,死亡率在25%左右,大多存在肺水肿以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并表现出口鼻流出血性泡沫以及口吐白沫等情况,并发生急性死亡。在夏季持续高温环境下,部分猪场在中午炎热时间段会对猪进行淋雨处理,但因通风方面不足情况的存在,猪在机体抗病能力方面则将快速下降,并因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对此,在夏季即需要对猪舍内部的通风以及防暑降温工作引起重视。

4 防治与注意事项

4.1 增强特异性抗病力

在具体治疗当中,可以按照农业部推荐的免疫接种程序对猪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接种,但需要做好免疫应激以及免疫失败情况的考虑与防止。在具体注射疫苗时,需要先注射3~5头猪,以此进行试验,在注射完成后连续观察3d,如果在观察期间内没有发现其存在严重的应激反应,再对整个猪群进行免疫。为了对免疫效果进行提升,可以对0.5%的促免1号进行添加。在完成疫苗注射后,需要将促免1号拌入猪饲料当中,按照该种方式连续饲喂15d左右为宜。目前,我国也研究给出了呼吸综合征与猪繁殖灭活苗,同进口疫苗相比,该疫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配种处理前,需要同时对公猪、母猪对本疫苗2头份进行肌肉注射,对于18同龄以内的猪,进行1头份肌肉注射处理,且该疫苗也可以应用在紧急接种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市场当中所出售的部分弱毒苗可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感染,对此,对于怀孕母猪,则需要使用蜂胶灭活苗进行处理,肌肉注射4ml,并在3周以后再次进行4ml的肌肉注射。

4.2 母猪保健

对母猪生殖应激进行消除后,对处于妊娠后期阶段的母猪做好饲养,对1%的牲命1号进行添加,以此对胎儿免疫器官的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其初生重量进行增加的基础上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力。要做好哺乳的养护工作,对浓度为2%的牲命1号进行添加,以此实现初乳量与质的增加,通过母源抗体的应用实现对哺乳期仔猪的保护。

4.3 仔猪保健

当仔猪在21~23日龄时,需要对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进行注射。在断奶后,可以在饲料当中将2%的护仔康1号进行添加,连续饲喂15d,以此避免因断奶应激导致腹泻问题的发生,以此更为顺利地度过断奶阶段。之后,可以 对1%的“护仔康2号”进行添加,在以此方式饲喂其至20kg之后,即可以实现其抗病力的显著提升,对保育仔猪高热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进行大幅度降低。

4.4 育肥猪保健

在该项工作当中,首先要对霉菌毒素的影响进行消除,在对营养进行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动物机体免疫屏障功能的保护,起到促进其生长的效果。具体方法,即对于20~50kg阶段的育肥猪对0.8的大壮素进行添加。在50~80kg阶段,则可以对0.5%的大壮素进行添加,在其生长到80kg以上时,则需要对0.4%的大壮素进行添加使用。

4.5 猪场管理水平提升

要加强猪场管理,定期做好猪舍消毒,做好隔离封锁处理,做好封闭管理,禁止外来车辆以及人员进入到猪舍当中。保证猪栏舍的干燥、整洁,做好日常工作的通风工作,在减少舍内氨气的基础上清洁内部空气,以此实现猪个体抗病力的提升。在处于疫病流行期内,对于病死猪,需要对其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出现食用病死猪或者购入病猪的情况。

4.6 治疗注意事项

第一,对症治疗。该病症的治疗当中,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对此,在实际治疗当中以对症治疗以及继发感染为主,在具体用药时,不要使用磺胺药。为了能够尽可能减少应激,则需要做好打针次数的控制。具体治疗中,可以使用青霉素400万、链霉素200万,氨基比林10ml,混合肌肉注射,1~2次/d,连用3~4d。在病症发生初期,为了对炎症扩散情况做好预防,可以使用10mg地塞米松进行处理,每天1~2次;第二,减少应激。在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处理时,发现病猪心耳以及心肌存在较为严重的出血情况,该种情况的存在,即表明其心肌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如果在治疗过程当中存在过度抓捕的情况,则可能会在加重其心脏负担的情况下导致其死亡。对此,即需要在养殖当中做好该方面控制,尽可能减少应激,即避免在温度较高天气与时间段抓捕或者打针,并在饲养当中尽可能保持安静的环境;第三,正确使用磺胺类药。在高温环境下,猪机体代谢产酸,而当其机体都处于高热状态时,产酸情况更为严重,很可能因此加重酸中毒情况。在酸性条件下,磺胺类药物也可能会在结晶之后沉积在尿道以及肾脏当中,并导致积尿以及磺胺肾问题的发生。对此,在对磺胺药进行使用时,即需要做好碳酸氢铵的配合性使用,避免因此对猪病情起到加重情况。

5 结语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肉猪养殖当中的多发疾病,在实际养殖当中,要加强日常对仔猪、母猪以及育肥猪的保健,对猪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具体治疗当中,需要在减少应激的基础上做好对症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发病损失。

[1] 张培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因和防控方法[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7):68.

[2] 佚名.猪场蓝耳病的防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J].北方牧业,2017,(16):16.

[3] 文利新,丁小波,罗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8,(4):153-154.

[4] 刘承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策略的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14,(1):38-40.

[5] 邵卫星,魏荣,祝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7):44-45.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