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肉检疫易混淆误检的几种情况

2017-01-17陈德江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病理性屠宰传染性

陈德江

(重庆奉节县鱼复街道办事处,重庆 404600)

猪肉检疫易混淆误检的几种情况

陈德江

(重庆奉节县鱼复街道办事处,重庆 4046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切实做好猪肉的检疫工作尤为关键。虽然近些年来,猪肉检疫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是会出现一些误检的情况,如果不引起注意的话,势必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文章以“猪肉检疫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几种常见的误检情况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猪肉检疫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猪肉 肉品检疫 肉制品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升,对于生活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温饱问题即可,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能否真正吃上放心肉就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做好猪肉的检疫至关重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猪肉检疫的实际过程中,有几种常见的误检情况。如果不及时加以注意的是,猪肉检疫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其中可能是由于检疫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也可能是由于经验不足所引起的,如果能够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的话,上述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2 猪肉检疫发生误检的情况分析

2.1 几种常见的猪肉检疫误检情况

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容易发生误检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由于非传染性因子所致的皮肤出血或者是淋巴结的肿大误诊为由于传染性因子所导致的皮肤出血和淋巴结肿大;本来是黄脂,却将其错误诊断为黄疸;本来是白肌肉,却错误判断为白肌病;本来是羸瘦肉却将其错误判断为消瘦肉等。

2.2 猪肉检疫误检情况的分析

当在对生猪进行屠宰的时候,如果加工的方法不够妥当,或者是在其还没有完全死亡的时候就着手就行烫毛和其他加工工作,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导致猪的胴体皮肤出现出血,而且是弥漫性的,进而造成误诊,将其诊断为急性猪丹毒。

事实上,如果真的是急性猪丹毒的话,除了皮肤会有发红出血现象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变化,主要是病理性的变化,例如淋巴结的全身性急性肿胀,脾脏出现显著肿大等等。如果出血现象是因为非传染性因子所导致的,那么往往不会有上述病理性变化,通过屠宰前的检疫往往就可以做出鉴别。

如果饲养不得当,饲料选择不合理,或者是由于圈舍环境的不良影响的话,很容易导致生猪的胴体表面出现一些出血点,与猪瘟所致的症状有些类似,进而造成误诊,但是如果的确是感染猪瘟,病变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皮肤的表面,在皮下、在肌肉以及在浆膜等部位都是会有出血点出现的,而且无论是大小,还是程度都是有所差异的。例如,淋巴结的边缘会出现出血的现象,而且如果是进行切面的话,会发现呈现大理石状;在肾脏部位则是呈现出苍白色,肿大非常明显,在表面,在切面都有出血点,呈现暗红色或者是紫红色;如果是因为非传染性因子所导致的话,那么不会有上述这些病理性变化发生。

另外如果在进行屠宰之前,由于受到一些应激性因素的影响,例如惊吓或者驱赶等,很容易在局部或者是全身的淋巴结出现充血和肿胀等病理性变化,但是如果是因为传染性因子所导致的话,还有其他一些病理性变化,而且症状表现是非常明显的。例如,淋巴结部位如果是表现出浆液性炎的时候,往往就是急性传染病所导致的,尤其是很有可能是伴随着大量毒素的产生而形成的病原性感染;如果是淋巴结表现出了出血性炎症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急性传染病所导致的,例如猪瘟等;如果淋巴结的炎症是化脓症状的话,一般是化脓菌性传染病和化脓创;如果淋巴结有较为特殊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的话,很有可能是结核和布氏杆菌病。上述这些病理性变化都可以与屠宰之前的检疫相结合,从而加以区分。

再就是如果生猪饲喂了鱼粉或者是鱼肝油下脚料等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饲料的话,皮下的脂肪也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可能是棕色,也可能是黄色的,这样的话,在诊断上也容易出现错误,例如误诊为黄疸。事实上,黄疸的病因在于胆汁的代谢出现了障碍,一旦患病,不仅仅是脂肪会发黄,在全身皮肤、黏膜以及关节囊液等都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多是黄色。肝胆也会发生病变,如果肉尸放置久了,颜色会更深一些。

关于白肌肉,其发生往往是由于在屠宰之前运输的因素所导致的,或者一些应激性刺激所引起的,而且也和猪的品种遗传有关系。有些品种的生猪是特别容易发生这种现象的。白肌肉的特征就是肌肉是苍白的,质地松软,切面会有液体伸出来,主要致病原因则是微量元素的缺乏所导致的,而坏死则是最为主要的特征。

至于羸瘦肉,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饲料不足或者是不科学饲喂所导致的严重小号,而且和畜体的年老有一定的关系,在皮下、体腔和肌肉脂肪会有锐减或者是消失的现象,肌肉组织也会出现萎缩,但是无论是器官,还是组织,都不会发生任何病理性质的变化。在进行检疫的时候,很容易就把这种情况误检为消瘦肉。但是,消瘦肉其实是和一些病理过程或者疾病相关的,同时也会有其他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性的变化。

3 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在猪肉检疫的过程中,的确会经常遇到一些误检的情况,要想有效避免上述这些情况,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切实提升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保证猪肉检疫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提升效率,真正让大家吃上放心肉。

[1] 陈永忠.猪肉检疫易发生误检的几种情况[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0,30(5):44.

[2] 岳献瑜.猪肉检疫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102-105.

[3] 石志新.猪瘟的检疫技术要点及处理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0,(5):63-64.

猜你喜欢

病理性屠宰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