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武清区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2017-01-17袁文焕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清区存栏养殖业

袁文焕

(天津市武清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袁文焕

(天津市武清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

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如何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调整优化养殖、产品、区域结构,推进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形成真正有效的养殖产品供给,笔者立足武清实际,从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促进养殖相关产业融合、提升养殖综合生产和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做了相关调研和总结。

养殖业 供给侧改革 结构性改革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武清区地处天津市西北部,京津两大城市之间,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区域面积1574km2,其中耕地面积8.47万hm2,占土地面积的58%。辖29个乡镇街道,人口79.3万,其中农业人口69万人。武清区作为天津市传统农业区,近年畜禽总量保持在3000万头(羽)左右,以奶牛、生猪、蛋鸡、肉鸡等为主导,形成了养殖层次分明、产品多样化的养殖格局。但目前也面临着环保、安全等诸多挑战,笔者就武清区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升级现代养殖业做了相关调研,现报告如下。

1 养殖业发展概况

1.1 养殖生产总量稳定

近年,武清区紧紧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稳定控制养殖数量,加快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发展,科学调整养殖结构,突出抓好畜禽良种、动物防疫、养殖技术、无公害生产、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环保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增产增值效果明显。截止到2016年底,武清奶牛存栏4.5万头;生猪存栏24.4万头,出栏31.0万头;蛋鸡存栏245.1万只;肉鸡饲养量1004.0万只,存栏141.1万只,出栏862.9万只;肉牛饲养量3.6万头,存栏1.7万头,出栏1.9万头;羊饲养量20.84万只,存栏10.84万只,出栏10.0万只,养殖产值22.6亿元。

1.2 规模生产比重较大

截止到2016年底,全区奶牛牧场共42个,集约化饲养率100%,其中13个养殖场完成草牧业一体化发展关键设施设备建设项目,3个牧场实施种养结合养殖模式,共流转土地166.67hm2,2个牧场完成133.33hm2的燕麦种植和燕麦青贮,1个牧场完成了33.33hm2土地平整流转,实现了粪肥还田。各奶牛场使用奶牛场信息管理系统,奶牛生产实现了精细管理。奶牛优质冷精改良率达到100%,成母牛年平均产奶量达到7500kg以上,全区日产鲜奶520t。

生猪场1186个,其中: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存栏17700头;存栏500~5000头的规模养殖场43个,存栏48027头;存栏300~500头的规模养殖场62个,存栏22374头;存栏250~300头的规模养殖场37个,存栏9583头;存栏50~250头的养殖场1042个,存栏101196头。

蛋鸡场303个,集约化饲养率99%以上,其中:存栏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6个,存栏50.5万只;存栏2~5万只的养殖场8个,存栏30.17万只;存栏1~2万只的养殖场30个,存栏40.58万只;存栏0.1~1万只的养殖场259个,存栏67.39万只。年鲜蛋产量3021万kg。

肉鸡养殖场(户)99个,其中:存栏5万只以上的2个,存栏10万只;存栏2~5万只的养殖场8个,存栏26.55万只;存栏1~2万只的49个,存栏59.3万只;存栏0.5-1万只的40个,存栏27.81万只。

肉牛场65个,其中: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1个,存栏557头;存栏200~500头的养殖场(户)6个,存栏1818头;存栏100~200头的养殖场(户)9个,存栏1183头;存栏50~100头的养殖场(户)49个,存栏3174头。全区规模场存栏6732头,散户存栏10149头。

肉羊年末存栏10.84只,其中山羊1827只,绵羊106604只。年出栏31.0万只。散户饲养为主。

2 养殖形势分析

2.1 载畜尚有发展空间

随着全区撤村建居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落实,散户由于比较效益较低陆续退出养殖业,规模养殖比重逐年提高,养殖量整体上基本稳定。全区耕地面积8.47万hm2,按照每亩耕地年消纳2头猪当量粪便计算,全区畜禽养殖总量为170万头猪当量,5.67万hm2耕地便可全部消纳,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7%,尚有33%的余量,土地载畜能力在合理范围之内,为全区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安全保障仍是短板

据统计,武清区2016年处理病死畜禽1262t,平均每天产生2.5t废弃物。由于没有专门的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死亡动物主要进行深埋处理,难于得到彻底有效地无害化,不仅客观上存在直接导致动物疫病传播、病源污染水源和土壤等问题,也给不法分子收集、加工、贩卖病害动物以可乘之机,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另外从养殖产品安全看,投入品及药残监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人力、物力、技术相对不足,是养殖公共安全的隐患。

2.3 疫病防控任务较重

武清地处京津冀枢纽位置,交通物流量大,加之养殖量大,防控工作更加艰巨。近年虽然没有大的疫情流行,但病原结构变异增加,新的血清型和亚型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增强,混合感染多发,导致疫情复杂,诊断和防治困难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结核病等仍是防控重点。

2.4 环境控制仍需加强

武清近年通过实施“美丽武清一号工程”,扎实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先后完成200多家养殖场粪污治理。2017年根据煤改清洁能源目标,组织养殖场进行燃煤治理,全区先后排查并治理629家养殖场户。但是养殖场粪污治理距离生态化利用还有很多差距,仍需加大对养殖场持续安全处理粪污的监管力度,更急需探索更多的科学有效技术处理手段。

3 供给侧改革思路及举措

3.1 聚焦有效供给,提升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大推广奶牛种养结合养殖模式。充分考虑周边土地消纳能力和粪污处理能力,引导奶牛场与种植户进行土地流转,调整现有种植业结构,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加大奶牛饲料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牛场周边种植用地向优质饲料生产基地转变。加强科技推广,提高饲养水平,做好苜蓿青贮和燕麦青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饲料转化率,节本增效。

二是大力发展畜禽种业。既要保持奶牛、生猪、肉鸡、种马等在育繁推广方面的优势,也要支持名特优新品种的繁育,与科研所及院校对接,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努力促进畜禽种业做大、做强。

三是大力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优先发展优质绿色养殖产品,在源头上控制投入、减量增效,在过程中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在产品上保障绿色安全。大力发展推广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等现代化设施设备,普及矿物质元素类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技术,推广节水、节料、节能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先进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排。

四是促进养殖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养殖业发展外延,适度发展休闲养殖业,将生态文化、生态养殖、生态旅游融入休闲养殖业发展过程,培育都市休闲养殖产业集群,打造形成生态保护、健康养殖、养殖休闲的区域布局,不断挖掘、传承、弘扬、创新与养殖业相关的观赏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

3.2 落实严防严控,提升养殖业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防检疫公益职能。强化防控技术和组织支撑,加强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人畜共患病防治。保障强免疫苗供给,严格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组织开展全区春秋集中防疫和消毒灭源;全面落实村级防疫员百分考核制度,强化防检疫责任追究;疫病免疫检疫率、产地及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100%,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

二是落实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大力督导养殖场实行规范管理,增加抽检频次,真正从源头上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开展放心猪肉工程建设,开展可追溯系统软硬件、检测点设备、规模养殖场自检室的建设,指导企业质量安全自检工作有序开展。落实生猪出栏前药残检测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开展动物诊疗活动专项整治活动,严格依法查处违规诊疗、违规售药、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水养殖投入品管理,狠抓源头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投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聚焦绿色发展,提升养殖业环境治理水平。继续做好畜禽养殖场的治理,同时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现有沼气工程、配套建设商品有机肥厂,实施有机肥、农家肥替代化肥还田行动,推广使用生物制剂消除畜禽养殖恶臭,鼓励应用多元技术和先进设施,打造种养一体、循环利用、绿色养殖示范场或示范养殖小区。

3.3 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功能

一是梳理摸清养殖业关键领域的短板环节、实施难点和突破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的放矢的开展和推进项目建设,提高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使生产结构更趋合理,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养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促进种养一体化经营,确保主导产业安全供给。按照国外养殖模式,每养殖一头奶牛匹配1333.33m2全株玉米和667m2苜蓿用地的最低标准,通过“粮改饲”政策,鼓励养殖场种植0.8万hm2全株玉米,3333.33hm2苜蓿,占总耕地的13%。目前,通过奶牛饲喂青储消化秸秆数量为2万t左右,全区只有1333.33hm2的全株玉米和733.33hm2的苜蓿种植面积,调整利用流转土地的空间很大。现在全株玉米种植一季收益1000元/667m2,比其他玉米种植增效益200元/667m2。着力推进农牧结合模式,鼓励和引导牛场周边种植用地向优质饲料生产基地转变,扩大全株玉米和苜蓿种植,不仅可使农户土地实现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还可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将奶牛场粪污还田,实现生态型畜牧业经济循环利用。

三是加快生态养殖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带。按照种养一体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对已建成的未进行治理的养殖场持续进行粪污治理工程,对新建养殖场,根据武清区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全区总体规划,遵循发展与环保并重的原则,按照现有养殖状况及植物吸收、土地消化、水体自净等指标对载畜量进行综合考量和合理布局。新建奶牛、生猪养殖场重点考虑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丰富的乡镇,蛋鸡、肉鸡养殖场重点考虑蔬菜大棚相对集中的乡镇,便于就近消纳粪便。

三是建设区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目前此项建设正在筹划。预计占地面积约6000m2,购置高温高压干化法模块式无害化处理站成套设备1套,辅助设备1宗. 建立病害动物收集点8个。建成后,正常情况下日处理双班运行,处理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5t,年处理量1500t,特殊情况时可三班生产,年最大处理量2250t。可满足区内病死动物尸体以及全区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病害及强制扑杀动物实行集中处理。

3.4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宏观和市场调控

一是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为养殖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向养殖业,加强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加大畜、禽、渔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新技术推广应用、养殖产品安全卫生、信息化网络建设等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为养殖业创造良好环境。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行为,加强对养殖业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的能力。

二是推进科技进步,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按照产业科研、开发、推广、教育培训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坚持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加大科技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动养殖业的整体发展。继续完善畜牧业推广体系建设,整合乡镇畜牧水产站结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提高技术支持能力、科技辐射能力、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行业管理,为养殖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认真贯彻养殖相关法律法规,把法制建设作为维护养殖业经营秩序的重要措施,使养殖业各方面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探索行业管理的新模式,逐步做到行业自律。在发展中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努力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有效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养殖者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武清区存栏养殖业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天津市武清区发改委举办清洁生产审核培训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