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玉树草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2017-01-17英丁文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玉树草场牧民

英丁文毛

(青海省玉树市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 815099)

做好玉树草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英丁文毛

(青海省玉树市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 815099)

玉树草原系统是本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三江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玉树各部门做出不懈努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提出了尊重地方风俗习惯,制定最为合适的草原恢复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做好生态补偿立法工作;广泛听取地方民众意见,提升民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逐步拓宽牧民就业渠道,逐步解决收入来源问题等一系列的发展措施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畜牧业 环境保护 草场 生态补偿

1 玉树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玉树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草原系统是本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三江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保护好草原生态系统,对整个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保护玉树草原生态系统,玉树严格执行《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实施三江源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做好黑土滩治理、荒漠化治理、退耕还草、游牧民族定居、鼠虫害防治等等工作,确保局部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但是,仍然存在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等等问题。

2 玉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建议

2.1 尊重地方风俗习惯,制定最为合适的草原恢复法

任何法律的形成,源自地方风俗及信仰。就玉树本地而言,以游牧形态存在的社会,决定着本地极强的风俗。而社会民众行为准则的形成,同样源自习惯或风俗,而不是取决于法律。譬如青海果洛莫坝部法规定:“引起草山失火者,罚全部财产的1/2;超过草山界限放牧者,罚牛一头”。诸如此类,被民众接受的风俗,遵守的行为准则,形成的社会秩序,就像法律形成的规则那样约束着民众的行为。这种行为的自我约束,同样对青海草原的保护,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现在的法治社会,强调的是法与权的统一。就草原立法而言,初衷在于国家通过立法替代延续玉树几千年的习惯法。为恢复草地资源,国家提出的“禁牧休牧”“游牧民定居”“草原补偿”等等政策,就此,引导民众配合政府保护草原生态,以实现草场休养生息的目的。就此,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牧民服从遵守执行,顾全大局。

2.2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做好生态补偿立法工作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规范,但是偏重于污染治理,规定了排污者对其排污行为所产生的损害后果进行补偿,并未考虑到对生态保护行为所产生的利益进行奖励。由此,制定单行法宜细不宜粗,可以按照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分别建立森林、草原、矿产资源补偿机制,规定生态补偿方式、经费来源、法律责任、补偿标准等内容。

2.3 广泛听取地方民众意见,提升民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宪法同样赋予,农牧民有私权利对抗公权力的干预。而且,不受公权力主体的侵犯。但是,为维护公共利益,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样,设置限制权利条款——在特定条件下,政府有权干预民众私权利。无论自何角度考虑,草原立法的制定,务必引进立法听证制,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融合部门、法人、组织等的建议,达到提升民众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增强民众草原保护的认同感。

2.4 逐步拓宽牧民就业渠道,逐步解决收入来源问题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贫穷的问题。尤其在玉树,民众多数信教,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有更多的压力和限制。同时,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能力欠缺,限制其对新知识和技术的限制能力。此外,因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多数在离开草场后,再无其他的社会生存技能,仅仅能从事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打打短工,在社会谋生找出路的主动性较差。因此在草场生态保护问题上,仅靠奖补机制去达到禁牧限牧的目的是很难的,要不断提高牧民的“造血”能力,例如可以加大对牧民的厨师、缝纫、电焊、粉刷、装潢等技能培训,并且指导有一定技能的青年自主创业,积极发展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增加落实项目培训,引导社会人力资本投资,为藏区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示范带动牧民从事非牧业生产,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间接达到禁牧、限牧的目的。

3 体会总结

玉树草场地理环境特殊,因地处高海拔地带,气候较为严寒,而导致本地生态系统极为薄弱。但是,本地草原系统,对三江源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价值,是本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由此,注意保护好草原生态系统,对整个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树本地居民以游牧为主,在草原保护工作的开展中,要有着不同其他地区的探索和实践。就此,需要尊重地方风俗习惯,制定最为合适的草原恢复法;引导民众配合政府保护草原生态,以实现草场休养生息的目的;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做好生态补偿立法工作;广泛听取地方民众意见,尊重地方社会风俗,提升民众保护草原积极性,增强民众草原保护的认同感。同时,还应逐步拓宽牧民就业渠道,逐步解决收入来源问题,以解决后续的问题。

[1] 刘建宇,鲍青龙.天然草场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J].当代畜牧,2001,(2):6-7.

[2] 周兴民,赵新全,王启基.中国蒿草草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等.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场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2,(5):54-62.

[4] 孙祥.草原沙漠化与防治措施[J].农业经济问题,1980,(3):38-40.

猜你喜欢

玉树草场牧民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牧民歌唱冬奥会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我家门口的玉树
玉树留芳
商人买马
青青草场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