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2017-01-17宗为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猪丹毒每千克猪只

宗为俊

(云南省巍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巍山 672400)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宗为俊

(云南省巍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巍山 672400)

总结日常猪丹毒防病经验,查阅猪丹毒防控相关资料,笔者就猪丹毒的流行、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做系统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猪丹毒 预防 流行

1 猪丹毒流行

此病致病菌为猪丹毒杆菌,致病病毒在50%左右健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组织中,都能被分离出来。此外,富含腐殖质、沙质的土壤中,都很适合此菌的生长繁殖。由此,土壤污染在此病的传播流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致病菌外界抵抗力较强,干燥环境下,不能将其杀死。阳光直射情况下,可存活达24小时之久。而在粪污中,存活甚至查过数月之久。致病菌热抵抗力不强,75℃经10分钟即可杀灭。普通的消毒药剂,来苏尔液、新鲜石灰乳等,都能将其杀灭。

此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情况下,6-9月份炎热雨季,发病感染病例居多。而到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病例要少些。此病流行最常见架子猪,3-10月龄猪只发病居多。随着日龄的增加,感染病例略有降低。经剖检病例证实,致病病毒更多寄生带菌猪的扁桃体、胆囊、回盲瓣的腺体处和骨髓里。致病病毒可经粪尿等将猪丹毒杆菌排出,污染饲草、饮水、用具等等,经消化道感染猪群。此外,此病有经破损皮肤、蚊虫叮咬等传播感染的可能。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为3~5 d,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三个型。

急性型(败血型):特点是突然暴发,经过迅速,突然死亡。多数病猪体温升高至42 ℃以上(在冬季很少发现体温超过42℃,一般在41 ℃左右),拒食、呕吐、初便秘后腹泻。在耳、胸、腹等处皮肤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充血性红斑,指压退色,手松后即复原。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初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体温升高至41 ℃以上,经1~2 d后,在胸侧和背部等处,产生界限明显、圆形、方形或菱形等有热感、硬感的诊块,形如烙印。疹块大小不等,稍高出皮肤表面呈扁平突起,随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数天后疹块稍退痊愈。重者疹块部形成结痂,经久不掉,剥落后遗留疤痕。整个病程1~2周,死亡率较低。

慢性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单独发生较少。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症状,四肢关节肿胀,跛行,吃少,无力,后腿麻痹,不愿行动,喜卧地,体质虚弱,消瘦,发生心内膜炎时心跳次数增加,可听到以内杂音。体温正常或稍高,呼吸急促,食欲渐渐减少,毛色粗乱无光,后期有贫血和腹泻症状。病程可拖至数周,最后常因过度衰弱或后躯麻痹而死亡。

3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3.1 预防措施

坚持分区饲喂管理,严格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日龄猪只混群喂养。猪群管理以栋为单位,完善防疫管理体系,避免管理人员的相互串舍,减少与猪群的接触感染,避免猪病的扩散和蔓延。

完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注意改善猪场卫生,严格消毒管理制度,及时留意猪群变化情况。发现病例,及早隔离,积极诊治,避免疫情的扩散蔓延。治疗无效病死畜,禁止贩卖倒卖,以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治疗无效病畜,坚决捕杀,对被病畜污染的用具、饲草等等,集中无公害处理。已经划定疫区的爆发区,严格封锁隔离,执行严格的疾病防控措施。

改善猪群饲喂管理,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降低各类应激的刺激。很多情况下,猪丹毒的发生与不良应激关系较大。由此,务必营造良好的猪舍环境,降低各类应激的刺激。注意配用全价日粮,禁用霉变、劣质饲料,确保养猪喂料营养水平。改善舍内通风,减少舍内氨气浓度。定期清扫圈舍,注意圈舍卫生。控制舍内养猪密度,定期组织猪群驱虫。

接种防疫疫苗,是增强病猪体质,降低此病易感的关键因素。为此,每年的春秋两季,用猪丹毒杆菌弱毒冻干苗,各肌肉注射1次,能降低此病的易感性。最主要,做好断奶仔猪的预防接种工作。

3.2 治疗措施

此病的临床治疗,早期发现及时,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错。静脉注射效果更好,具体用量:每千克体重用10000单位,间隔8-10小时,注射1次,连续用3-4天,防病效果较理想。或者,尝试用丹毒霉素控制病情,用量每千克体重10000单位,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3-4天,直到体温有所下降,食欲恢复正常24小时以上。注意早期用药,不能过早停药,避免疫情的反复,有转变为亚急性的可能。后期治疗中,青霉素疗效不显著。可改用四环素,静脉注射,每千克体重5000-20000单位。或者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2万单位,静脉注射,治愈效果不错。此外,选择中药治疗,同样效果不错。用黄芩、黄柏、知母,上述各取20-25克/次;大黄、石膏,上述各取30-50克/次,混水煎熬取汁,每天1服,直到痊愈,效果更好些。治疗期间,注意圈舍卫生,严格消毒管理,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4 体会总结

对猪丹毒的防控,务必要提高认识,不要等到病情恶化,才采取预控措施。

有效防控此病,降低此病感染。

其一,了解此病的流行。6-9月份炎热雨季,发病感染病例居多。到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病例要少。而且,发病病例中以架子猪为常见,3-10月龄猪只发病居多。为此,在特殊季节,对特殊猪群,要提早用猪丹毒杆菌弱毒冻干苗接种防疫。

其二,改善猪群管理,是不容被忽视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分区饲喂管理,严格全进全出。完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注意改善猪场卫生,严格消毒管理制度。注意营造良好的猪舍环境,降低各类应激的刺激。配用全价日粮,确保养猪喂料营养水平。改善舍内通风,减少舍内氨气浓度。控制舍内养猪密度,定期组织猪群驱虫。

其三,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及早隔离诊治。早期治疗,宜用青霉素、丹毒霉素等等。后期,可用四环素、土霉素。同时,加强病猪护理,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1] 猪丹毒的防控[J]. 孙宝权,杨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7)

[2] 猪丹毒的防疫措施[J]. 于晶宇. 吉林畜牧兽医. 2014(10)

[3]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J]. 王俊坤,刘丽娜,刘欣. 吉林畜牧兽医. 2013(02)

[4]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J]. 雷踊林.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03)

猜你喜欢

猪丹毒每千克猪只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一道利润问题的变式思考
未标明每千克体质量用量时应如何换算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