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诊疗体会

2017-01-17郝树松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病畜抗病猪群

郝树松

(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栖霞 265304)

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诊疗体会

郝树松

(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栖霞 265304)

笔者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一线工作经验,阐述了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诊疗体会,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蓝耳病 防治 流行

1 流行特点

目前,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的流行,呈现这样的特点。

其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治疗率。

其二,区域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发现疫情后,能迅速波及全群,而后扩散整个猪场,并向周边蔓延。

其三,所有猪只均易感。其中,母猪和育肥猪暴发态势,而后扩散到仔猪。病程在5~15d。

其四,一些抗生素、退烧类药物,在此病治疗中,效果不是很显著。

2 症状

母猪发病初期精神倦怠,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产病弱仔猪,6周后可出现重新发情现象。可造成母猪不孕和产奶量下降,少数母猪耳朵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有的母猪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

早产仔猪在出生当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的仔猪耳朵发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育肥猪表现双眼肿胀,结膜炎和腹泻,并出现肺炎症状。患病公猪咳嗽,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

3 剖检病变

剖检可见肺部呈弥漫性间质性病变,根据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以及临床症状和间质性肺炎可做出初步诊断。

4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流行病学资料可初步建立诊断,可判定为疑似PPRS,确诊应进一步采取病猪的死胎或者弱仔猪的肺脏、脾等组织进行PRRSV分离鉴定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5 控制措施

5.1 加强猪群饲喂管理,增强猪群抗病体质

加强猪群饲喂管理,改善养猪管理条件,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做好驱虫管理工作。注意猪场环境卫生,定期组织消毒,注意清扫猪场,做好猪场环境消毒。同时,注意改善营养配比,确保喂料营养均衡。适量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同样能起到增强体质,而降低此病的易感率。

5.2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例行封闭化管理

坚持封闭化管理,控制致病菌侵入,营造无疫病环境。坚持自繁自养,净化养殖种群。严把引种关,禁止自疫区、有疫情的猪场,引进种猪,做好抵制一切蓝耳病病原入侵的可能。严格引种检疫,确保引进种源健康。进场后,做好防疫接种,结合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30d,确保健康无病患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5.3 做好接种防疫工作,增强猪群抗病体质

在诊治的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病例,目前单一病例渐少,而多数呈混合感染的趋向。尤其,与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病例居多。由此,严格免疫接种程序,强制接种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疫苗的同时,做好上述混合感染病的防疫工作。同时,定期做好抗体监测,发现有漏免情况,务必及时补免,以增强猪群抗病抗体。所有免疫接种工作,严格按照接种说明操作,至少接种2次。同时,疫苗接种期间,不要偷工减料,避免造成免疫失效,确保接种疫苗达到预期的效果。

5.4 发现病畜紧急处理,做好一切应急准备

猪群中,发现疑似病例,做好应急措施。

第一步,隔离病畜,加强护理,控制疫病。第二步,消毒被污染猪场。治疗期间,受污染猪舍,每周需带猪消毒2次,舍外环境每10d大消毒1次,并做好人员、物品、车辆消毒。第三步,此病特效药不多,对症治疗是上策。但是,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务必及时处理。焚烧或深埋,禁止其流向市场,而造成此病的扩散和蔓延。此病流行疫区,应加强猪群管理,限制病区生猪流动,减少病情扩散到非疫区的可能。通过控制病猪流动,而起到控制此病的目的。

5.5 掌握疫情发生情况,做好药防药控工作

留意此病流行情况,掌握此病发生规律,根据实际病情变化,能做到提早预防性投药。在母猪哺乳期、仔猪断奶前后、保育期等等不同生长阶段,针对性投药防控,加电解多维+金霉素+阿莫西林,以起到防控细菌性疾病的可能。

隔离病畜的治疗中,可尝试用下述对症疗法,能起到缓解症状康复治疗的目的。用1%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0.2ml/kg,每天1次,连续用5~7d。症状较轻的病例,坚持用7~10d,效果要好很多。注射黄芪多糖药物的同时,最好适量配用抗菌类药物,对缩短疗程,防控继发病效果不错。母猪用量,每次300ml,每天1次,颈部皮下注射,连续用1周。仔猪、育肥猪用,每次0.4ml/kg,颈部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3~5d。或者,饲料加黄芪多糖,每500kg用200g。同时,兑拌盐酸多西环素,每500kg用50g。

6 总结

总结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发病情况,不同以往,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治疗率。区域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而且,抗生素类药物、退烧类药物,对此病症状缓解无效。就不断恶化的态势,重视此病的防控。

防控在于改善养猪管理条件,注意猪场环境卫生,增强猪群抗病体质。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例行封闭化管理,净化养殖种群。做好接种防疫工作,严格按照接种说明操作,增强猪群抗病体质。发现疑似病例,做好应急措施。隔离病畜,消毒被污染猪场。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1-213.

[2] 王斌,张智鹏,范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37-140.

[3] 吴志明,刘桂芝,李桂喜.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宝典[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4-118.

猜你喜欢

病畜抗病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
猪群中暑咋预防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