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与实践方式

2017-01-16章鹰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践方式自主性游戏

章鹰

摘要:现阶段,幼儿自主性发展逐步得到社会各界和学前教育界的重视,幼儿是自我活动、自我成长的主体,在日常活动及教学中体现出较明显的自主性。角色游戏是提供材料与条件让幼儿扮演角色,以想象与模仿为主要方式,进而体现现实社会的创新性游戏。幼儿扮演他们了解、熟悉的人物角色,模仿同伴、成人、家长、教师等,游戏中重点体现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自主性。幼儿教师应借助角色游戏平台促进幼儿发挥自主性,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会性。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实践方式

引言

联合国大会于1989年通过《儿童权益法》。新世纪,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儿童权益,并达成某种共识:幼儿并非是成人缩影,而是逐步发展、具有独立价值的人;幼儿拥有生动、内在的精神生活;成人要参与和理解幼儿的活动与生活,不能盲目的将成人文化灌输给他们。现代幼儿观影响、冲击着传统教育理念,让社会与教育界不断反思现行的教育。而怎样尊重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最突出的问题。角色游戏在发挥幼儿自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意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想法,通过想象和模仿,使用真实材料或替代品,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以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展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也叫作象征性游戏。幼儿角色游戏客观的体现出幼儿游戏非生产性、愉悦性、社会性、虚构性、自愿性等特点,所以,该游戏对幼儿具有特别关键的教育意义。角色游戏是想象中小社会,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展现想象活动,他们出主意、动脑筋,抒发或忧郁、或快乐的情感。角色游戏要求幼儿有条理收放玩具、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养成爱护玩具的习惯等,这些都会逐步转变成幼儿对待劳动、学习和公物的态度,是其在今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品质。同时,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模仿、扮演角色,能够培训其开朗与活泼的性格,引导他们辨别善恶美丑。通常而言,幼儿喜欢扮演奶奶、爷爷、妈妈、爸爸等成人角色,游戏中会照顾“宝宝”的日常生活,喂其吃饭、帮其穿衣服,这能够提高幼儿生活能力,也培养孩子们有耐心、爱心的优秀品质。角色游戏并非孤立游戏,而是与集体教学彼此补充、配合的,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角色游戏适应幼儿的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可以符合幼儿需要,推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得到社会性、认知、情感、语言、动作等环节发展的实践,可以进一步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

二、在开放环境中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互动的质量受游戏材料与空间的影响,幼儿并非被动、消极接受,而是主动、积极的和环境彼此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开放环境中提高幼儿的自主性。

(一)让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

环境空间是进行游戏的重要条件,空间的标注、边界、安排、大小等因素都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及互动水平。教师与幼儿商讨与谈话,按照幼儿想法,基于活动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如角落、走廊等空间),和幼儿一起合理划分游戏区,每个区域都体现出明显特征。静态的游戏环境只有在游戏互动中才能体现出其适宜、合理与否。所以,老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要认真观察,发现环境与空间设置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另外,我们在每个建构区、娃娃家等区域铺设塑料地毯,其整洁、美观,调动起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并在开放的环境中,让幼儿的创新想法获得全面的实施。

(二)让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选择

设备与材料是角色游戏的支柱,影响游戏的过程与结果。材料的数量、品质、种类都对幼儿行为具有影响。所以,在提供和选择材料时,教师和幼儿要共同收集与投放。如果材料是幼儿自己提供的,他们更有参加游戏的愿望和兴趣,进而提高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选择适当数量的游戏材料,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互动是以材料为核心开展的,其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性前提。当游戏材料较多时,会降低幼儿间争抢的情况,但也降低了幼儿间的协商性与互动性。当幼儿多次因为材料而发展争抢时,教师应该考虑增加材料数量以降低幼儿间的矛盾冲突。

其次,兼顾低结构与高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具有较为单一的功能,材料设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使用高结构材料。如医院中吊瓶、针管以及医生的衣服、帽子;小剧场的海报、报幕单及演员服饰;娃娃家的厨具、餐具等等。很多老师出现重视高结构材料、轻视低结构材料的现象。低结构材料未设计预定玩法,其具有更多的功能,幼儿在选择低结构材料时,其玩法与想象空间更多,有助于幼儿间更好的开展互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用橡皮泥、积木等非真实性玩具替代真实玩具,进而增强游戏自主性和游戏能力。

最后,老师要适当更换角色游戏的材料。游戏材料对角色游戏提供支持,陈旧的材料难以调动起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一些幼儿在角色游戏时感觉不好玩、不想玩的现象,一些幼儿没开展游戏而和选择与同伴聊天,这些都和陈旧的游戏材料有关,所以,老师要适时补充新材料,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

同时可以让幼儿将平时用的物品收集起来,作为角色游戏的材料。晨晨将喝完饮料的瓶子、吃完薯片的盒子等收集起来,教师将此材料放中“小超市”中,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晨晨增加游戏材料的行为,并宣布晨晨拥有这两个材料的使用权。其他小朋友纷纷效仿,进一步提高游戏兴趣与自主性。

三、在多种游戏角色中彰显幼儿自主性

(一)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开放性的交往

据心理学研究证实,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快速发展,是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在开展角色游戏前,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寻找伙伴,随着游戏与接触次数的增加,幼儿拓展交友能力与交友范围。游戏伙伴的启发与鼓励,通常比教师的简单说教更能调动起幼儿探索及求知欲望。所以,每个幼儿都能在角色游戏中互相学习,进而促进自身进步。

幼儿的能力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同伴间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相互学习,在合作与分享中得到快乐。教师可以按照动静搭配、以强带弱、以弱治弱等方式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第一,动静搭配。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做事耐心、文静的幼儿与活泼、调皮的幼儿合作,彼此的性格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改变。我班有个名叫东东的孩子,他不喜欢动手活动,经常随意打扰其他小朋友。自从分配到动静组合后,他变得有耐心了,画画时能够均匀的涂色了。第二、以强带弱。对于玩角色游戏都在小舞台当观众、在幼儿园当小朋友、在娃娃家当孩子的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选择以强带弱的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与能力强的幼儿一起游戏,让能力不足的孩子在同伴的带动下建立信心、获得快乐。第三、以弱治强。角色游戏通常会发生两个能力不足的孩子在相同活动区游戏的情况,其表现出的特征是游戏目的性较差、游戏持续时间较短、游戏水平不高,教师要实现能力不足的两个幼儿的互动与合作,要基于游戏的前提与基础上,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竞赛。如在“小吃店”开展谁赚钱多,在“小舞台”可以开展谁表演节日多的竞赛。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游戏性与竞争性,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开放性的选择内容

过去,幼儿在选择角色游戏时,大部分听众教师安排,游戏发展通常都根据教师的意图发展。幼儿在交流过程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角色游戏的材料更丰富、气氛更宽松,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成为游戏主人,并获得游戏的快乐。当游戏中出现问题时,幼儿也能借助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或独立解决问题,或与其他小朋友协调解决问题。

首先,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老师可以让幼儿自由的玩,只是在适当时机内对他们进行指导,让游戏更加愉快和轻松。开展角色游戏时,赋予幼儿自主性可以引发他们思考并发展其创造力。

其次,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情节。角色游戏的重要部分是游戏情节,教师要在认识幼儿游戏情况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增加情节,促进游戏发展。例如玩生产糖果的游戏,很多幼儿在扮演职工生产很多“糖果”后,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要扮做顾客,启发、引导幼儿来包装、销售糖果。这样不但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也让游戏更加顺利。

四、在开放性指导中提升幼儿自主性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性。但幼儿因为年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顺利的进行活动。所以老师要主动参与活动,既维护幼儿游戏自主性,也引导游戏发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保障游戏的效果。

(一)教师成为游戏一分子,享受游戏快乐

在角色游戏中,老师的职责是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开展游戏的基础,帮助他们增加游戏情节,促进游戏顺利发展,使其在游戏中更全面的体现主动性。所以,老师引导、指导游戏时要重视、尊重幼儿,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及意愿,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老师参与幼儿活动的方式包括平行介入法、交叉介入法、垂直介入法。平行介入法是老师在模仿幼儿游戏时影响幼儿,其发挥出暗示作用,属于隐性指导;交叉介入法是老师面对没有互动经验的幼儿时,让自己成为游戏角色之一,按照游戏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垂直介入法是老师以本色参与活动,幼儿与老师是民主、平行关系,老师选择语言和眼神、动作等非语言方式指导角色活动内容。

和幼儿玩“医院”的游戏,一些男孩拿玩具抢来回跑,场面特别混乱。于是老师说“医院外边发生什么事,怎么这么吵?”琪琪说,“他们是破坏规则的大坏蛋。”乐乐说:“我刚才差点被他们撞到,多亏我躲的快。”教师马上说:“那让护士处理一下伤口吧。”男孩子就安静下来,到医院继续玩游戏。小明说:“总是这样乱,该怎么办呢?”老师说:“是啊,得想个办法”。琪琪说:“要把他们集中起来管理就好了”。乐乐马上说“那我建个警察局,把坏蛋关起来,不让他们乱跑”。老师随即夸她“真棒”。并和男孩子讨论建警察局的事。

角色游戏的成功既是教学成果,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要积极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探索活动中的参与者,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倾听他们的声音,和他们产生心灵感应,鼓励幼儿在发现与探索中逐步成长。

(二)尊重幼儿思想,妥善处理游戏矛盾

重视自主游戏,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不代表放任幼儿的游戏。所以,教师应该适度、适中的指导与帮助幼儿学习到某种技能或知识。教师指导并非为对幼儿游戏进行干扰,而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加其行为表现,更好的进行游戏。所以,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选择开放式指导策略,根据活动的状况与环节使用不同方法,让幼儿得到更好发展。

娃娃家是幼儿最喜欢、最有经验的角色游戏,他们可以将生活情景再现在游戏中。例如小班幼儿,他们喜欢玩具和模仿家长动作。但缺乏角色意识,主要是不断的摆弄、操作玩具,或和小朋友进行相似、相同的游戏。娃娃家中可欣扮演妈妈,王旭扮演爸爸,两个人都想拿篮子去买菜。此时教师要扮演成客人问:“有人在家吗?出什么事了?”爸爸说:“我要去买菜,她也想去还抢我的篮子。”妈妈说:“我也想买菜,篮子是我先看到的。”老师和蔼的说:“平时谁买菜啊”。妈妈说:“星期天我妈妈、爸爸带我一起去买好吃的。”老师说:“你们是不是也能带宝宝去买菜,看看宝宝想吃什么?”于是两个人都同意了,爸爸拿篮子,妈妈抱宝宝,高高兴兴的去市场了。

游戏中两个孩子都对拿篮子感兴趣,进而产生矛盾。此时老师的引导特别重要,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手中有喜欢的东西,就会有效的参与和指导游戏。老师要让幼儿对父母言行进行观察,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增加游戏内容。

结束语:

角色游戏为发展幼儿自主性提供优秀环境,幼儿发挥自主性为进行角色游戏奠定基础,二者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自主性可以推动其独立性、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共同发展,幼儿发展不但需要教师引导与需要环境支持。让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参与游戏材料的选择,在开放环境中自主的体现角色;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开放性的交往和选择内容,在多种游戏角色中彰显幼儿自主性;教师成为游戏一分子,享受游戏快乐,尊重幼儿思想,妥善处理游戏矛盾,在开放性指导中提升幼儿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裘晓琴.浅谈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扮演[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9:102-103.

[2]杨磊,鲁石.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回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1-93.

[3]郭雅楠.角色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89-190.

[4]卢瑛瑛.互动交流出新意 角色融入促成长——幼儿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之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5,29:67-69.

[5]蔡国蓉.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自主性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259-260.

猜你喜欢

实践方式自主性游戏
“环境英语”的主张与实践
以微型课题推进初中英语教师的知识管理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探析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
例谈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的多元评价
中职无机化学实验实践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初探
创新让自主性游戏更精彩
废旧材料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使用策略
高中数学探究型复习课的样式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