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尊重“古董先生”

2017-01-16苏展

家庭百事通 2017年1期
关键词:朱老工资卡传家宝

苏展

公公是个普通工人,却养育了四个儿女,家境自然好不到哪里去。然而,他却一辈子乐善好施,在外人面前极要面子。

一直以来,亲朋好友间只要有喜事、丧事需要随礼,公公总是尽量包最大金额的红包,并能找到充足的理由:比我们家穷的,他说要体恤人家;比我们家富的,他说人穷志不能短。婆婆说,过去家里特别贫困,有时随完礼后甚至得为下一顿饭发愁,可公公还是“打肿脸充胖子”。

退休后,公公有些闲钱,便将“慷慨大方”发扬光大——上车抢着买票,聚餐抢着买单成了家常便饭。有次吃早餐时,他抢着给小区的年轻保安买单。人家不好意思接受,他豪爽地扔了钱就走。

正因为这样,公公的人缘相当不错,常常大老远的,就有人“朱老,朱老”地跟他打招呼。逢年过节时,也有得过他帮助的人给他送点吃的东西。公公常常满足又得意地说:“看看,我当了一辈子的老百姓,还能得到别人这样的尊重,很不容易吧!”

婆婆却毫不留情地打击他:“得瑟个啥?就知道在外面逞能!你对这个家有多大贡献?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得靠自己。你好意思,我还不好意思呢!”

这些话多说几次,婆婆便把公公说蔫了。有段时间,我家买房急需用钱,东挪西借弄得焦头烂额的。公公看在眼里,生出一些愧意,直说:“都怪我没本事,都怪我没本事!”

搬来我家新房住之后,公公越发觉得对不起我们,在家低眉顺眼的,还把工资卡交给我做生活费。他不再去遛弯儿,总是闷闷地躲在家里练书法、看电视。有人打电话请他喝茶,他也推辞了,自言自语地说:“没钱就老实待在家,总是吃人家的不好!”

我担心公公闷出病来,把工资卡还给他,让他还像过去一样,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公公却直摇头,说:“我一生没能给子孙一丁点儿福荫,惭愧得很,能省就省着点吧!”

就在我以为公公这辈子都会活在自责与自卑的阴影里时,情况突然有了新的转机。

那天,公公突然神秘兮兮地把我和老公叫进房间,一脸兴奋地说要给我们看样明朝的古董。我们接过他从怀里掏出的“古董”一看,原来是一支竹箫。箫上刻了两句繁体古诗,落款是“明成祖朱棣”!

箫的材质并不好,是特意在地里埋了一段时间再挖出来的新竹,雕刻也很粗糙,一看就是赝品。我问他这玩意从哪里来的,公公告诉我们:“我在街上听人聊起郊区一个老乡过去是大户人家,现在家道中落,很多东西要变卖,于是赶过去花了两千元钱淘了这件宝贝……”公公还没说完,我们就明白这是江湖骗子。老公正要说出真相,被我用眼神制止了——既然被骗的钱不是太多,也没办法追回,就没必要让老人知道后添堵了。

公公全然不知自己上当受骗,还陶醉在“慧眼识珠”的成就感里,问:“这玩意儿年代久远不说,还是皇宫之物,应该很值钱吧?好几个人抢着买,出的价比我还略高,可人家最后还是愿意卖给我!”

“估计是挺贵的,都是您老人家平时积善多,善有善报吧!”老公敷衍他说。公公的脸顿时明亮起来。他仔细地找了块布,将那支箫包了一层又一层,让老公藏到最安全的衣柜上面去,说是将来要传给长子长孙。

有了这件“传家宝”,公公终于觉得对得起子孙,腰板再次挺了起来,说话的嗓门也粗了许多。而那支箫,隔天便被他拿下来擦了又擦,然后珍藏起来。

关于“古董”的秘密,除了公公之外,我们整个大家族后来都知道了,婆婆还背后笑他是“古董先生”。不过,那支箫确实成了朱家的“传家宝”,因为它让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仗义疏财、关爱后代,也让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孝敬老人。

猜你喜欢

朱老工资卡传家宝
国医大师朱南孙的养生之道
红色“传家宝”
我们都一样
“00后”老人与“水”结缘
九旬中医妇科学家朱南孙的养生秘诀
遗世
一间破旧的“传家宝”
怎样从婆婆那里要回老公的工资卡
挣钱多少别任性
忠厚是可贵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