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纨绔子弟”张鲁一:人生自在就好

2017-01-16卢学艳

家庭百事通 2017年1期

卢学艳

三年前,一部口碑之作《红色》将张鲁一这个“演技派”演员推入了观众的视野;再之后,《他来了,请闭眼》里帅得邪魅不羁的变态杀人狂角色“谢晗”又给他新添“偶像派”光环;2016年,《麻雀》等大剧的接踵而至又坐实了他“PS般的演技”。喜欢他的粉丝给他贴了不少标签:“文艺”“暖男”“段子手”……张鲁一却这么评价自己:“之前朋友都说我是一个无害的纨绔子弟,我觉得这个还挺好,我就是这样,一切自在就好。”

撞上了走就是,

哪有那么多理由

在大众对张鲁一的评价里,“文艺”一词被反复提及。确实,唱歌、跳舞、书法、绘画、小提琴、钢琴、萨克斯、主持、篮球、网球……这些特长让张鲁一从小就作为“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因为小提琴拉得太好,他曾给邻居家小孩招来不少爸妈的“男女混合双打”。

张鲁一却说自己有点“任性”。高中时,一次老师要求周六补课,张鲁一想去看邓亚萍、孔令辉的乒乓球比赛,一咬牙逃课了。他先是搭着别人举票的手轻而易举地混了进去,接着发现最前面有两排没什么人,就一屁股坐下。第二天,他拿着一张伪造的病假条雄赳赳地跑去教务处“销假”。当他嘶哑着嗓子、装出一副病态递上病假条时,教导主任冷笑着说:“电视台转播中出现了你12个镜头和5个特写……”他这才知道,看乒乓球赛那天,他的座位前写的是某位领导的名字。

1999年,张鲁一迎来了高考,他的第一志愿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因为律师可以“惩恶扬善”。但临了,他改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仅仅是因为听说“不用考数学”,他就毅然决然地决定考了。

高考考场上,张鲁一几乎是玩着考的数学。开考30分钟后考生才可以交卷,他一看30分钟到了立马交卷。走出考场,迎接他的是一群考生家长关切地询问:“今年数学很简单吗?”张鲁一答:“是啊,挺简单的。”家长们纷纷表扬:“哎呀你看人家的孩子!”“实际上我只做了做数学卷子上的选择题,至于分数是多少我早不记得了。”回忆起此事,张鲁一仍是觉得有些好笑。

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在读完导演系本科后,张鲁一又考入了北京大学读艺术硕士。而这,也是别人让他报考的产物——2004年,林兆华导演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开招艺术硕士研究生。林兆华第一个想到了张鲁一,张鲁一立刻点头应允,理由是“正好不知道要做什么”。

在大学里,张鲁一也没少“惹事”。因为排戏总是一条过,同学见他就叫“撸一条”;上中国古典名画赏析课,张鲁一曾经因为拍戏紧张又要兼顾打点家族生意,有段时间上课总是忍不住瞌睡连连。这样的态度引发了同学的不满:“咱们大学怎么招来了这么个人!”有一天,张鲁一突然把前几堂课老师讲的画全都画了出来,画功之高,令人咋舌。

作为业界传说,老师对张鲁一这样评价:“让同辈人自叹不如,令前辈们心惊胆寒。”但张鲁一丝毫不给母校面子:“这是典型的‘护犊子。我这一路都是撞过来的。撞上了,我就接受,再接着往下走,然后又撞上。好,我接受,再接着往下走。”

怎么玩与人何干,

我自己乐意

张鲁一很烦别人说他“大器晚成”:“哪来的什么大器晚成?最多就是幸运。”作为十年前就已出道的演员,1980年生的张鲁一至今才斩获“演技实力派”的称号,在“出名要趁早”的娱乐圈,他确实属于慢性子。

从中央戏剧学院到北京大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攻读学业,他就是通过出演戏剧大师林兆华和孟京辉的多部戏剧作品,来保持与舞台的联系。2005年,张鲁一独立执导了一部作品,又参演了电视剧《玉卿嫂》,当时出演女主角的蒋雯丽直呼他为“绩优股演员”。

就在聚光灯开始聚拢过来时,张鲁一突然任性地买了一张去英伦三岛的机票。他说:“我不适应,陷入一阵巨大的失语和无措中,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整整一个月,从南走到北,张鲁一没有攻略也没有计划,走到一个城市就扎到剧院里看戏,人家演什么他看什么,一个月看了六七十场戏。最后,他得出的结论却是:“我觉得我对中国话剧能做最大的贡献,就是别再排话剧了。”

此后,张鲁一专心攻读他的北京大学艺术硕士,帮忙打点家族生意,随心所欲地做所有事,甚至包括结婚。直到2011年,他才选择回归影视圈,出演电视剧《女人帮》。

专心读书的时候,张鲁一也想过“此刻的离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回来”,但是真当到了“回来”这一天,他发现“艺术这条路不是笔直的也不是曲折的,表演也不存在对错好坏,自己舒坦就好”。

张鲁一开始挑选让自己“舒坦”的方式:2013年,他接拍《火线三兄弟》,饰演日本人。他默默地请了日语老师来教自己,半夜在厨房背日语台词,吓得母亲从睡梦中惊醒。初识的搭档黄渤一度在全剧组打听:“这个日本演员是从哪请来的?”

后来,他又接拍谍战剧《红色》,导演说他不是心目中那个上海“小男人”的最佳人选。张鲁一二话没说,立刻坐飞机来到上海,在小弄堂里一住几个月,弄一身“葱油味”回到导演面前,就这样拿下了“上海人徐天”的角色。

2015年,张鲁一接拍《麻雀》。他认为养尊处优的毕忠良应该白胖圆润,一改以前“宁可饿死也不愿撑死”的作风,自作主张地增肥20斤。他甚至给角色设计服装,《红色》里徐天的棉长袍、《他来了,请闭眼》里谢晗的奢华高定款服装都是他的私人珍藏。

他不在意别人说他矫情或“事儿妈”,只是淡然地说:“我对得起‘演员这个称号。”

没什么可假的,

天天演戏还不够

如果回到生活,张鲁一工作中的执拗、任性会瞬间消失不见。其实,“自在一点”才是他的生活观。

张鲁一把生活和工作分得很开。生活里,一个月两三条即是他的微博数量上限;他接受不了自拍,看到自己会“干呕”;他只做过一次直播,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尴尬,笑称:“我不适合当‘网红,我不知道该干吗!”

对于自己的评价,张鲁一笑称是“80后的年龄,70后的心态,60后的面相”。他爱逛年轻人云集的动漫网站bilibili,是标准的“忠实粉丝”;他喜欢美剧、悬疑故事,美国悬疑大师史蒂芬·金和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小说都是他的最爱;他会花很多时间在和朋友聊天上,尤其是和那些比他年长的朋友聊天,因为觉得“很享受,哪怕只是坐在旁边听他们聊天,也受益匪浅”;不工作的时候,他每天就是吃饭、发呆、睡觉,口头禅是“可以浪费时间是件多开心的事情”!

张鲁一将这些与潮流不怎么符合的生活方式归结于形象的“自来旧”。他自嘲自己从初中起就长成了现在的模样。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种成熟,造就了张鲁一与多位女演员扮演“姐弟恋”。这其中,蒋雯丽与他合作次数最多。由此产生的一些牵强附会的新闻,也一度给张鲁一的生活带来了“烦扰”。对此,张鲁一很是不屑:“莫名其妙!我们都是有婚姻的人,而且在我心里她是要一辈子感谢的人。”

张鲁一的这种“反常”举动被朋友笑称“有失风度”,还有朋友调侃他“自曝已婚身份,马上刷刷地掉粉”。因为张鲁一将家人保护得紧紧的,自始至终只用手上默默戴着的婚戒证明自己“名花有主”,但在这件事上他却只认死理:“我没什么可假的,天天演戏还不够演的啊?”

由于对真实性有近乎洁癖的追求,张鲁一的生活里绝不允许自己演。“自己是什么样就真实表达就好了。生活中你演啊演,演得太好,万一将来不好了,大家得多失望!”

让人意外的是,自称“不是男神”的张鲁一还是收割了一大片影迷的心——“2016年最美表演”榜单上,他位列其中。对此,他却依旧淡然:“做自己喜欢的作品,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再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