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动物防疫疫苗副反应原因及对策

2017-01-16罗仕伟周必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副反应兽医站圈舍

罗仕伟 周必炎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72)

基层动物防疫疫苗副反应原因及对策

罗仕伟 周必炎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72)

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保护畜禽健康的重要途径。基层畜牧兽医站担负着繁重的动物防疫任务,每年至少要进行春秋两季免疫注射,防疫工作量大,但在防疫过程中,常常遇到畜禽免疫应激,影响畜禽健康,重者可能导致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免疫恐惧心理和经济损失,致使免疫接种工作开展不顺利,甚至出现拒防等现象。

1 引起动物免疫副反应类型及症状

1.1 正常反应

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大多数疫苗接种后动物不会出现明显可见的反应,一般不会造成生理功能障碍。少数动物在免疫后48h内常常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注射一侧肢体跛行,个别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等现象为正常副反应,不需进行处理,持续1d可自行消退。

1.2 严重反应

指与正常反应在程度性质上相似,如果畜禽免疫后出现站立不安、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充血或水肿、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孕畜流产(含早产)等为严重副反应;这类反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抢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1.3 过敏反应

疫苗本身或其培养液中存在某些过敏源,导致动物在接种疫苗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缺氧、黏膜发绀、呼吸困难、口流涎沫、全身肌肉颤抖、呕吐食物、虚脱、惊厥或出现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施救会引起急性死亡。

2 引起动物免疫副反应的原因

2.1 饲养环境因素

散养户圈舍多数随地而建,因陋就简,或将过去的旧房屋简单搭建成圈舍。圈舍采光面积不足、通风效果差、夏季闷热、冬季阴冷。在不良条件下长期生存的畜禽,免疫注射时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

2.2 管理水平因素

因管理不善,饲养人员疏忽,畜群中一些体弱瘦小的个体未能及时分群饲喂,导致营养不良;有的畜禽刚喂食后就注射疫苗;有的畜禽刚经过长途运输,机体处于严重脱水状态就进行免疫注射;或是夏天炎热季节,选择在午后气温较高时注射疫苗,均容易造成畜禽出现过敏反应,发生死亡。

2.3 母源抗体因素

幼畜在初生后及时吃到母乳,会获得母源抗体。母源抗体会使疫苗部分或全部失效,造成免疫失败,可能会导致感染疾病。

2.4 疾病因素

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导致畜禽健康状况差,尤其是畜禽已患免疫抑制病时,免疫后不仅无良好的免疫效果,更会出现严重的免疫副反应。

2.5 疫苗质量

基层畜牧兽医站采用的疫苗均是由上级部门统一配送,接种活性动物疫苗后,活毒株在动物体内繁殖、复制,并出现轻微的自然感染的临床症状。同时在疫苗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其他物质,如果不能除尽,这些残留常会出现免疫接种后的副反应。

2.6 疫苗保管使用不当

各种疫苗对运输条件有不同要求,疫苗在运输或保管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反复冻融减效或失效,油佐剂疫苗被冻结或疫苗已超过有效期等。

2.7 免疫操作不当

免疫操作不当也是疫苗发生副反应的重要的因素。有的防疫员自以为技术熟练,往往对注射动物不进行保定,没有将生物制品注射到说明书要求的部位,而是采取“打飞针”的办法,另外,皮下、皮内、深部肌注深浅把握不准,该皮下注射的注射到皮内,错位注射等现象时有发生,接种部位不正确导致疫苗不能有效渗透而出现局部红肿或包块。

2.8 畜禽个体差异

畜禽之间由于品种个体差异,健康状况不同或者处于某种病理状态,常导致副反应发生,据调查,畜禽品种越纯,某抗应激的能力越差,发生副反应的概率就越大。

3 对策

3.1 正确选择疫苗,规范保存和运输

防疫单位要逐步改善疫苗贮存条件,建立健全冷链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机制,充分发挥冷链体系作用。夏季应避免高温运输和高温暴晒,冬季运输保存适宜温度应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在疫苗保存上要严格按不同疫苗保存条件保存,该冷藏的要冷藏,该冷冻的要冷冻。

3.2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通过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水平,从而增强畜禽机体机能状况。定期或不定期轮换使用消毒剂对圈舍进行消毒,时常保持圈舍的通风和清洁。选用优质饲料,合理配置营养成分,保证充足的营养,适时适当添加维生素、电解多维、免疫调节剂等,增强猪群的综合抗病力。

3.3 做好免疫猪群的健康检查

疫苗接种前认真了解检查免疫动物健康状况,对病畜、瘦弱畜和临产母畜不进行免疫注射,待动物机体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免疫。

3.4 规范免疫操作,提高免疫技术

动物防疫人员尽量选择气温恒定、凉爽适宜的时机进行免疫,尽量减小因气候等原因产生的免疫副反应。疫苗注射前要摇匀,免疫相关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免疫做到一畜禽、一棉球、一针头,严格注射部位消毒,减少对免疫注射部位刺激引发的免疫副反应。

3.5 妥善处理免疫副反应

对个别免疫注射后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便稀、皮肤发红的动物,不宜使用抗生素或退热药物,应供给电解质多维自由饮水,以缓解反应症状。免疫注射后立即出现站立不安、卧地不起、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口吐白沫、倒地抽搐等现象的畜禽应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3.6 落实保障机制

免疫反应补偿机制不健全,免疫反应发生后的救治费、死亡补偿费不能及时有效落实,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部分养殖户对动物免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抵触情绪严重,使防疫工作留有死角,存在隐患。对于免疫副反应可以探索“补偿方式多项 并举”的方案,如“协商补偿”、“责任补偿”、“政府补偿”、“保险补偿”几种方式,共同减轻畜主的经济负担。

罗仕伟(1981-),男,硕士学历,官方兽医,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

猜你喜欢

副反应兽医站圈舍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晚产褥期与经后放置活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分析
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