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有关问题的探讨

2017-01-16傅建功滕旭光鲁俊廷衣文娟杜宝霞董文霞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布病牛羊检疫

傅建功 滕旭光 鲁俊廷 衣文娟 杜宝霞 董文霞

(栖霞市畜牧兽医站,山东栖霞 265300)

关于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有关问题的探讨

傅建功 滕旭光 鲁俊廷 衣文娟 杜宝霞 董文霞

(栖霞市畜牧兽医站,山东栖霞 2653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影响畜牧业生产,影响畜产品质量,更危害人类健康。笔者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多年,为做好布病防控工作,于2014年10月开始,又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和结核病监测净化技术推广工作,并组织开展了培训、普查、流调、监测、疫情处置、消毒灭源等。经过两年的实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绩显著。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和难点,现将工作中的经验和看法与大家探讨。

布鲁氏菌病 防控

1 布病近几年疫情形势

山东省2010年人间感染224例,2015年3776例,6年增长了16倍。到2016年7月17日,山东省有137个县报告布病病例,有35个县报告布病病例≥25例,其中有11起聚集性感染(41人)病例。全国至2015年,人间感染布病59056例,还有为数众多的隐形病例和未就诊未知病例。疫区高发、增长,逐渐扩大,布病从法定报告的37种疫病由2000年第17位现已上升至第7位,仍呈上升趋势。2014年全国10个省份非免疫奶牛群布病(虎红实验)抗体监测47个牧场4988份样本,其中个体阳性率43.2%,群体阳性率93.6%。2015年全国8个省份监测31个牧场,7160份样本,个体阳性率55.3%,群体阳性率93.5%,人间和畜间布病疫情形势严峻。

2 人畜感染发病情况

2.1 发病情况

经调查发病人群中多为从事牛羊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及兽医科研、化验、诊疗的人员,动物接触感染占87.6%,21%有牛羊肉食用史,无明显接触史也有感染病例报告。感染后以反复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多汗为主要症状。慢性型以器质性变化,最终丧失生育能力和劳动能力,全身乏力。畜间发病主要是牛羊,其中羊占90%以上,部分牛羊有流产、死胎、不孕、附睾炎等症状,多数牛羊不表现症状,为隐形感染。人畜发病:羊>牛>猪>人,潜伏期多为2-24周。

2.2 传播途径

动物主要通过皮肤和生殖黏膜传播、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以及吸血昆虫传播。人群可以通过接触病死家畜及病菌污染物和带菌肉、奶等食品感染,特别是在养殖环节感染风险较大。

3 当前防控措施及存在问题

3.1 当前防控措施

国家暂未将布病纳入动物强制免疫目录,不提倡全面开展疫苗免疫。当前以检疫监测、扑杀阳性动物为主要防控措施。在有关省、市、县开展布病监测净化技术推广,对布病防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家畜养殖量大、易感动物移动控制缺乏有效抓手,并且牛羊运输、购销检疫申报率低,再加上养殖场户支持配合动物疫病监测不积极,导致布病疫情发生传播逐年上升。

3.2 存在问题

3.2.1 养殖环节:(1)养殖场户饲养管理粗放,接产、消毒、对流产分泌物处理措施不到位;(2)放牧场地或饲草水源被细菌污染;(3)蚊、蝇、蜱虫等媒介传播;(4)畜主不愿接受有关部门采样监测;(5)免疫疫苗使用问题,一般疫苗保护率只在70%~80%,还有达不到的。

3.2.2 经营流通环节:(1)购销运输不申报检疫监测;(2)调入调出不经审批备案。

3.2.3 屠宰加工环节:(1)不经检疫、私屠滥宰;(2)屠宰加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

3.2.4 食用环节:(1)采购食用未经检疫牛羊肉;(2)牛羊奶不经杀菌处理或饮用生奶;(3)烤肉、涮肉不熟即食用。

3.3 防控制约因素

3.3.1 流行病学调查方面:流产多种原因如细菌、病毒、饲料、免疫或物理性等,不易区分,场户不如实记录养殖情况、不建立养殖档案、不主动报告疫情。

3.3.2 监测方面:场户私自进行免疫,不经审批备案,疫苗阳性与病理阳性不易检测区分;部分患畜呈布病假阳性;潜伏期内;监测计划不科学不全面、经费制约开展率低,检测方法和技术水平关系检测准确率判定。

3.3.3 阳性动物处置方面:对布病阳性扑杀国家暂无明确补偿标准,地方财政状况也致使补偿经费无保障,实施补杀有困难。扑杀后无害化处置方式,当前仍有多数采取焚烧、深埋,易造成病毒存活再度传染,且严重污染环境。

3.3.4 疫情后续处理:(1)阳性患畜扑杀后,其同群可能因潜伏期或带菌成为潜在隐患;(2)对阳性同群外调或销售动物的追溯困难较大,擅自运转、交通发达成为追溯障碍;(3)疫区内及威胁区的场户因受利益驱动,发生疫情后私自销售、转移易感动物导致封锁不彻底;(4)消毒灭源不能彻底全面实施,原因是:麻痹大意不重视,使用消毒剂成分或消毒方法不符合要求。

3.4 其他防控瓶颈问题

(1)政府对布病防控重视程度;(2)行业组织和场户支持力度;(3)行政、法律和管理措施;(4)布病防控措施的落实等。

4 布病监测净化防控建议

4.1 制定科学的防控计划

根据《动物防疫法》、《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国办发[2012]31号)、《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将布病防控纳入重点疫病防控范畴,进一步完善控制、净化、消灭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

4.2 加强领导,体制保障

各级成立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卫生、畜牧、财政、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制定出台布病和扑杀补偿标准,保证资金落实。将布病监测、预防、控制、扑杀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部门相互协调,全社会参入,资源共享,互通信息,群防联控。

4.3 依法防治科学防控

提高布病防治科学化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实验室科技资源,强化技术研究,开发布病快速诊断和检测试剂。

4.4 落实防控措施

根据人间和畜间布病发生情况,分区制定不同的防控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监测净化方案,结合免疫、检疫、扑杀设定控制目标,加快推进布病综合防控。

4.5 加强布病防控能力建设

4.5.1 科学免疫。按照布病发病率,对高发地区实行免疫,并进行指导、审批、备案。对布病免疫动物佩戴专用标识,健全免疫档案,限制免疫动物流动,免疫动物不得向未免疫区调运,强化管理。

4.5.2 提升监测能力。在布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的琥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基础上,探索研究更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制定符合不同地区适用的监测计划,加大监测覆盖面,全面实施监测净化技术推广。

4.5.3 提升动监执法能力。加强动监执法能力建设,严格易感动物及产品的调入调出管理,落实检疫申报,未经检疫、监测不允许调运。特别要强化种用、乳用动物引进、隔离,监督染易(阳性)牛羊的无害化处理等控制措施。强化养殖环节和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提高检疫监管水平。

4.5.4 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队伍。落实隔离、封锁、扑杀、消毒所需物资和经费,对阳性动物全部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处置,确保不污染环境不留隐患。考虑对阳性动物设定全群比例标准,超出一定比例标准要实行全群扑杀,标准范围以内可只扑杀阳性动物。加强对同群及周边规定范围内易感动物流调监测,坚决杜绝染疫动物或易感动物流出疫区。

4.6 加强宣传培训、做好防护

(1)加强布病防控宣传教育,不食用未经消毒的生鲜乳及未经加工熟制的动物产品,病死动物或流产的胎衣分泌物要及时焚烧、深埋、无害化处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科学饲养,杜绝人畜混居,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中禁止吸烟、吃零食,严格做好消毒工作。

(2)全方位培训加强对养殖场户、兽医技术人员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监测人员的专项培训,切实提高流调、采样、监测、消毒、净化、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技术措施,切实提高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布病牛羊检疫
牛羊各几头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检验检疫学刊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