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白痢的防控措施

2017-01-16徐培英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痢病鸡雏鸡

徐培英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368)

鸡白痢的防控措施

徐培英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368)

鸡白痢为常见传染性疾病,此病因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而诱发,传播感染以排泄物为媒介,同时,有经鸡蛋垂直感染的可能。最早的调查中,雏鸡感染率最高,最近的调查证实;不同日龄阶段的鸡对此病均有易感性。而且,因感染对象不同,表现症状也有差异。在此病的治疗中,抗生素类药物、呋喃类药物,都有不错的疗效。除此之外,中药的治疗效果同样不错。文章就此,对鸡白痢的发生、防治一一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鸡白痢 防治 流行

1 前言

鸡白痢为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而诱发的传染病,此病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鸡群均可造成危害。这些年,地方养鸡业得到快速发展,而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以及防病措施的不谨慎,各种流行性禽病频频发生。这些疾病中,鸡白痢的危害可谓最大。此病世界范围内流行,造成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区域内。文章本着科学防病的理念,就此病的防控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发病特点

很长一段时间,鸡白痢易感群体,被认为是雏鸡。比如,刚孵化几天的雏鸡,即可有明显的发病症状,7~10日龄发病率高升,2~3周龄达到死亡高峰期,而在3周龄后发病率明显降低。

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证实:育成鸡同样为此病的高发期,可导致鸡群的批量死亡。此外,初生雏鸡在1~4日龄及育成等阶段发病率逐年呈上升态势。这与孵化时种蛋的鸡白痢血清检疫阳性率高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病是典型的经蛋垂直传播疾病,当然亦可通过多种途径水平传播。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恶劣,鸡群过于密集,育雏温度偏低或波动过大,空气潮湿以及存在着其他病原体的感染,都会加剧本病的暴发,增加鸡的死亡率。

3 临床症状

此病典型症状:严重下痢,有浆白色液体排出,常黏附在直肠周边。随排粪便次数增多,直肠常常被粪便黏糊住,影响后期的排便。因此排泄粪便期间,有尖叫声。个别病畜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甚至出现眼盲。

不过,因感染对象不同,临床症状也略有差异。

胚胎期感染,在种蛋孵化后期或者出雏器中,明显可见已死亡的胚胎或即将死亡的弱雏。不死的出壳后,多数体质孱弱、嗜睡严重、腹部肿大、食欲废绝,病鸡常扎堆御寒,嗉囊肿大,充斥着大量液体。

雏鸡感染,少数病雏无症状迅速死亡,多数病雏表现精神沉郁、闭眼昏睡、拥挤在一起不喜欢活动、绒毛松乱、畏寒怕冷、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同时出现腹泻,粪便稀薄、白色,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干结封住,致使排粪困难,频频尖叫,个别雏鸡还出现呼吸困难。

育成鸡感染,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d。

成年鸡感染,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明显影响产蛋量,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亦短,死淘率增加。有的鸡表现为鸡冠萎缩,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病鸡时有下痢。

4 防治措施

鸡白痢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类药物、呋喃类药物,都有不错的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比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皆可试用。用量及用法,拌料喂服,用量不超过0.5%;饮水喂服,用量要在0.1%~0.2%之间。以上用法,连续用5d,间歇3d,再重复用2~3次,防控效果不错。

呋喃类药物,首选呋喃唑酮,用量控制在0.01%~0.04%,拌料喂服1周,或者按0.02%~0.03%的比例投入饮水中连用1周,中间间隔3~5d,再重复使用几次。

其他一些常用抗菌药,比如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等等,也适用于此病治疗。其用量及用法:诺氟沙星,0.01%~0.02%拌料喂服5~6d;庆大霉素,针剂饮水,每次1000~1500单位,上下午各用1次,连用4d。

种鸡群污染较严重的病例,用氯霉素拌料喂服,连续投喂2个疗程,间隔一周,选择再次用药,能大大降低阳性病鸡比例。但是,单一用药时间不宜长,建议一定时间内交替用几种药物。

除上述西药外,中药的防治效果同样较好。

处方一:白术、白头翁、茯苓各等份,共研磨成粉,混拌饲料,每只幼雏每天用药0.02~0.06g,中雏用药0.06~0.1g,连喂10d。

处方二:黄连、黄芩、苦参、金银花、白头翁、陈皮各等份,研磨成粉,混料拌匀,每只鸡每天用药0.06g,防治效果优于抗生素。

处方三:蒲公英10份、甘草3份,研磨成粉,按0.4%的比例与饲料混拌,出雏后连喂3周。

处方四:白头翁、蒲公英、葛根、乌梅各8克,黄芩、金银花、黄檗、甘草各6g,研磨粉碎后,按0.3%的比例混拌在雏鸡日粮中。

5 结语

鸡白痢目前遍及世界各地,是由沙门氏菌感染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此病有急性败血型经过,有慢性感染性经过,严重影响鸡群的成活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鸡白痢易感群体被认为仅仅是雏鸡。而近些年的研究证实:初生雏鸡在1~4日龄及育成等阶段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态势,这表明鸡白痢的危害性愈发严重,因此广大养殖户必须加以重视。

[1]杨育楷.鸡白痢病的诊断与防治[J].云南农业,2017,(1):43-45.

[2]王振辉,武桂梅,刘军,等.一起雏山鸡白痢病的治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8):112.

[3]冶占顺,李海莲,谈明波.头孢三嗪防治鸡白痢病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4):89.

猜你喜欢

白痢病鸡雏鸡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