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羊羊痘的防控技术探索

2017-01-16魏廷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羊痘痘病毒紫草

魏廷俊

(青海省玉树市农牧业技术推广站,青海玉树 815099)

藏羊羊痘的防控技术探索

魏廷俊

(青海省玉树市农牧业技术推广站,青海玉树 815099)

几年来,藏羊市场需求量大增,市场行情始终在每公斤48元以上。加上,羊肉、羊绒等等价格的一路走高,牧民养殖藏羊的积极性大增。影响藏羊养殖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病害的威胁始终不容被忽视。羊痘是常见易发疾病之一,文章就其防控措施做了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1 流行病学

羊痘因羊痘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此病的存在严重威胁养羊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致病病毒羊痘病毒,更广泛存在病羊鼻黏膜和分泌物中。此病传染源为病羊和隐性带菌羊,传播感染经传染源排泄粪便、分泌黏液、形成结痂而传染病毒,此病四季皆发,其中以冬春季节流行性最为显著。通常情况下,先有一只羊被感染,而后将迅速波及全群。经调查证实:不同种类的痘病毒,对不同种类的羊群有易感性。通常情况下,山羊痘病毒不感染绵羊,绵羊痘病毒不感染山羊。此病传播可经呼吸道,被传染源污染的饮水、饲料、垫料等等,都可间接导致此病传播感染。此外,人同样有感染的可能。外界存在的不良应激,比如:初春气候骤变、寒潮气候来临、养殖管理不善等等,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2 临床症状

此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2~12d。发病典型症状,体温显著高升,结膜潮红,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病羊精神萎靡。患病羊只鼻腔内有黏性液体流出,随着病情的发展,黏性鼻液开始变成脓性。病畜心跳加快,呼吸加速。有上述症状后1~4d,开始出现发痘症状。早期在羊只无毛、少毛的脸颊、乳房等处,明显可见红肿的斑点。而藏羊感染病例,多数在乳房和乳头处,有大量的红肿斑点。在经过1~2d后,红肿的斑点变成丘疹,质地渐显坚硬,随着丘疹的逐渐变大,顶端渐渐形成含有脓液的水疱,而水疱逐渐变大,后期向内凹陷,形成大的脓疱或血疱。待脓疱破裂后,体温渐恢复正常。在脓疱破裂过程中,由于白细胞浸润和病原菌侵入,水疱逐渐变得浑浊,形成脓疱,一般一天之后,在脓疱表面形成淡褐色的结痂,最后变成乳头状的结节。脓疱破裂之后,内容物外流,患病部位变干变硬形成紫色的结痂层,脱落后患病部位痊愈。整个患病时间一般为3~4周左右,冬季发病患病时间较长,羊痊愈之后可以获得永久性免疫。此外,由于患病羊身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有的病羊出现丘疹之后不会出现其他症状。而有的病羊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发痘数量多,面积大,有时会连城一片,当外界细菌侵入后,很容易形成坏死组织,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继发感染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死亡。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羊群饲喂管理,增强羊群抗病体质

羊痘的发生,与羊自身体质相关。同时,还受饲喂管理质量、周边不良应激等影响。由此,应重视羊群的饲喂管理,首先根据养殖实际,控制养羊饲喂密度,确保羊群足够的运动空间。其次留意场地卫生,定期清扫圈舍,制定严格消毒制度,做好整个羊群的消毒工作,控制饲喂空间中病原微生物生存空间。留意羊群变化,发现有疑似症状,务必及时隔离诊治,注意场地的紧急消毒。疫区被污染羊舍、周边环境,务必严格彻底消毒,清灭舍内传染源,控制此病的扩散蔓延。场内消毒药剂,建议几种药物交替使用,3%漂白粉、20%石灰乳等等,都为不错的选择。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防暑,确保喂料营养全价,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增强羊群的抗病体质。

3.2 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检疫,确保种源的健康卫生

本着自繁自养的原则,做好种源净化工作。特殊情况,必须要引种时,应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一方面,做好引种地调查,确保健康后引种。另一方面,引进后不要立即合群。早期隔离饲喂,留意羊群变化,隔离饲喂至少30d,确定种羊健康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在羊群引进过程中,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同样很重要和关键。尤其是这些年,藏羊市场交易的日渐频繁,羊只交通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某种程度上为此病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蔓延带来安全隐患。由此,在藏羊交易和运输期间,地方防疫部门务必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严禁病羊在交易市场的四处流通,彻底切断传染源为控制羊痘疾病蔓延的重要环节。

3.3 调查此病流行情况,在流行季到来前接种防疫疫苗

自此病常年流行地区,或受羊痘威胁的羊群,应注意接种防疫疫苗,通过接种增强羊群抗病体质,而降低此病的易感率。建议每年都要用羊痘冻干弱毒苗,定期接种注射,能大大降低此病的易感性。稀释羊痘疫苗用50倍生理盐水,注射期间,所有羊群不能有遗漏,不能因为太小、太弱、太老等等,而忽视对疫苗的接种,确保接种整齐度。接种部位选择在羊尾下或股内侧皮内注射,注射用量每次0.5ml。多数在接种后1周,即可产生免疫效力,接种后能确保1年内不发生羊痘病例。此外,在此病流行初期,通过紧急接种,同样能大大提升为感染羊群的免疫效力,而起到遏制此病扩散和蔓延的初衷。

3.4 治疗

在羊痘初期治疗中,尝试用免疫血清,注射治疗效果不错。但是,免疫血清价格昂贵,体重大的还需加大注射量,推广应用不太划算,由此,紧急注射血清,仅适合用于昂贵的种羊和羊羔。

常规的治疗措施,有西药疗法和中药疗法。西药疗法,针对病羊的皮肤病变程度酌情进行对症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洗患处后,涂碘甘油、紫药水。对细毛羊、羔羊,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单位,每天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10~20ml,肌肉注射1~3次。中药疗法,旨在:清热解毒,宣表透疹。组方可用:葛根汤:葛根、紫草、苍术各15g,黄连9g(或黄檗15g),白糖、绿豆各30g煎灌,每日1剂,连服3剂。根据验证资料,紫草、黄连、黄檗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而紫草的有效成分为乙酰紫草素,黄连、黄檗均含有小檗碱(即黄连素),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羊痘痘病毒紫草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尾寒羊痘病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鼠痘
不同种类紫草对比研究
药用紫草醌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HPLC 法测定新疆软紫草属4 种植物根中萘醌类成分
春季羊痘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索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