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舒适度全程手术室

李 哲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李 哲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6例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时段为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以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43例患者为实验组,而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舒适度明显较高、焦虑评分明显较优、手术配合度明显较高、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各项对比数据分析结果均P<0.05。结论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手术室;全程护理;舒适护理模式

在临床上手术治疗作为治疗方案的常见类型,对手术效果进行提升,是达到治疗目的,保证患者健康及生命的关键。手术治疗为物理应激操作,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对预后也造成影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身心功能进行调整 ,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1]。舒适护理模式与此要求相符,从患者心理出发,提升患者手术依从性,在生理上将患者手术配合度提升,以此将手术效果提升。本研究主要分析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以下为分析经过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6例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时段为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以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43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年龄最高者为70岁,年龄最小者为23岁,中位年龄为(49.6±8.5)岁;而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包括21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高者为6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中位年龄为(48.5±8.8)岁,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信息,数据分析结果P>0.05,提升了此研究中对比数据参考价值和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在手术室中巡回护士首次对患者进行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指导,与麻醉医师向配合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促进麻醉顺利完成。在手术中对手术医师进行配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上报异常情况;手术后将患者护送回病房[2]。

舒适护理模式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模式为:①术前1 d,对患者进行首次接触,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一般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对手术的流程进行讲解,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将其不良情绪消除;并对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身体是否出现过异常进行询问,将手术室环境及术中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将患者畏惧感消除,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对患者心理感受进行特别注意,使患者感受到舒适[3]。②手术当天,以患者的需求为依据对手术室环境进行调整,主要保证湿度和温度适宜,因为麻醉药物会造成患者有口干的感觉,因此,在手术室中要将纱布和饮用水准备好,对患者口唇进行湿润,将其不适感减轻。③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将手术室相关人员及时向患者进行介绍。④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隐私要注意保护,做好保暖,并予以患者安慰的语言。⑤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手术无关事项及患者的身体情况严禁议论,同时要增强与医师的配合度,要用轻柔的动作进行护理操作。⑥在手术中在患者肢体下垫入一个棉垫,以此作为支撑,避免肢体损伤,影响血液循环,并且间隔15 min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1次,对肢体沉重感进行缓解[4]。⑦手术后,对患者体表进行清洁,对患者进行帮助整齐穿戴,并送患者回到病房,做好交接工作,并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⑧手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再次接触,增强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了解,并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

1.3 评价指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调查问卷对患者总舒适度、手术配合度、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工具: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对比数据分析和整理工具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所涉计量数据表示方法和验证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和t值,所涉计数数据表示方法和验证方法分别为%和卡方值,判定形成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总舒适度为95.35%(41/43),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总舒适度为65.12%(28/43),实验组手术总舒适度明显较高,2组患者手术总舒适度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χ2=12.3905)。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总配合度为93.02%(40/43),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总配合度为60.47%(26/43),实验组手术总配合度明显较高,2组患者手术总配合度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χ2=12.7697)。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43/4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40%(35/4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χ2=8.8205)。

实验组患者手术前的焦虑评分为(131.6±19.0)分,手术后的焦虑评分为(94.5±13.5)分,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的焦虑评分为(132.6 ±18.5)分,手术后的焦虑评分为(122.3±16.5)分,手术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P>0.05(t=0.2473),术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较优,对比差异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t=8.5509)。

3 讨 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的治疗场所,可对患者生命进行挽救,手术质量直接与患者预后相关,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对手术流程可以全身心的配合。由于患者对手术知识了解缺乏,对手术疼痛较为害怕,也缺乏预后的信心,对手术配合度造成影响,以此导致手术不适感产生,因此,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至关重要[5]。在手术前予以舒适护理,将患者手术信心增强,体会到家人的关心,提升患者心理上的舒适感,提升手术的配合度,将术后功能恢复能力最大程度的提升。将情感支持予以术中患者,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进行缓解。术后对患者进行探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本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可提升患者舒适度、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1] 沈志玲,付东宏.舒适护理在胸外科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1):150-151.

[2] 王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4,27(17):229-229.

[3] 刘瑛,王燕.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7):229.

[4] 王芳.手术室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舒适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8):82-84.

[5] 周淑梅,何敏儿,廖正锡,等.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218-219.

R473.6

:B

:1671-8194(2017)21-0286-02

猜你喜欢

舒适度全程手术室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