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期剖宫产血栓

贾 晶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

贾 晶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使剖宫产术的160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产科护理上再行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下肢静脉临床症状积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围生期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围生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现今剖宫产手术应用范围越发广泛,然而剖宫术本身存在较大创伤性,且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这将直接影响着产妇健康及术后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严重并发症之一,伴随剖宫产率的提升该并发症也在呈上升趋势,为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实践发现给予产妇周到精细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1]。本文旨在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特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使剖宫产术的160例足月产妇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使剖宫产术的160例足月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0±8.4)岁;产时孕周最低37周,最长42周,平均孕周(39.5±0.9)周;术前体质量59~78 kg,平均体质量为(68.5±1.2)kg;经产妇42例、初产妇1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证,纳入对象中排除合并妊娠并发症产妇、精神障碍者和血液疾病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孕周、生产次数、术前体质量等多方面信息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产妇基础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①孕期护理,监督并指导孕妇妊娠期定期到院进行产检,积极参加孕妇学校讲座,学习孕期保健及生产后基础母婴保健知识,了解常见孕期并发症,并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因为相关研究发现有难产、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等状况的产妇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会更高。孕期护理人员还应指导孕妇充足休息,情绪勿大起大落,均衡饮食,合理控制体质量增长,预防巨大儿、合并妊娠综合征的发生。②入院后护理:a.入院后再次向产妇讲解术后饮食结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下肢局部按摩步骤及下肢保暖等。b.围术期避免在产妇左下肢穿刺输液,尽量选择上肢输液,护士提升穿刺技能,同一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并保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为减轻药物对静脉血管壁的刺激,还应尽可能免除高浓度抗生素的输入;术后必要补充水分,以纠正产妇脱水状态。c.饮食相关护理,向产妇及其家属解释饮食和DVT的关联,术后12 h可进食米汤等流质食品;术后肠道排气正常后可进食稀饭等半流质食品,如此循序渐进进食。d.早起锻炼及运动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是避免DVT最直接的方式,产妇麻醉清醒回房后护理人员应去其枕平卧6 h,家人可对其下肢进行轻柔按摩。麻醉效果完全消失尽早摘除导尿管,指导产妇排空膀胱,并尽早下床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下床活动每天3~5次,一次5~10 min,以自身耐受为限。另外还应提醒产妇静坐时间不宜太长,坐时脚部着地;穿宽松衣裤、不扎腹带。e.环境护理,术后将产妇安置在干净舒适的病房,室温保持在25 ℃以促进其静脉血液流动[2]。

1.3 观察指标: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临床症状积分。下肢静脉临床症状积分标准:皮肤无改变、皮温正常、无疼痛肿胀感、无浅静脉扩张均视为0分;皮肤紫玕、皮温轻微上升、轻度或中度疼痛肿胀症、浅静脉局限扩张均视为1分;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高、疼痛肿胀症明显难以忍受需进行相应处理、浅静脉弥漫扩张均视为2分,每位产妇多个症状对应单个分值,相加总和为临床症状积分。

2 结 果

2.1 下肢静脉临床积分组间对比: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为(3.99± 2.20),对照组为(5.01±2.95),数据分析观察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1例(1.2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 论

DVT是剖宫产产妇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为预防此症状的发生,术前首先应严格手术指证,尽量降低不必要剖宫产率。从DVT高危因素出发,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来保证产妇生命健康安全。研究发现DVT高危因素有肥胖、妊娠高血压症、下肢活动减少、下肢多次反复静脉穿刺、术中大面积组织剥离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等,基于此围生期护理人员必须行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预防DVT的发生。围生期,孕期应提升产妇保健重视度,科学饮食、合理控制体质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多进行有氧运动;对DVT相关知识进行详细宣教,使产妇及其家属有深刻的了解;术前让产妇认识到尽早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导正确锻炼方法,着重亲临指导主被动运动法,嘱咐家属一旁学习;术后早期下肢多进行被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循序渐进坐起到站立,慢慢进行活动锻炼;强化舒适环境护理,促进静脉血液流动[3]。本次研究显示,给予围生期预防性护理的观察组产妇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低,因此证实了围生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产妇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1] 乔莉生.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70.

[2] 杨学敏.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177-178.

[3] 汪艳红,金琍文,张庆华等.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7-1108.

R473.71

:B

:1671-8194(2017)21-0266-02

猜你喜欢

生期剖宫产血栓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围生期抑郁症筛查与管理研究进展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围生期抑郁女性心理求助行为研究进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爱尔兰全科医生对围生期心理健康的观点:一项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