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护理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7-01-15魏秀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个人卫生四肢共情

魏秀梅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中心医院四门诊,辽宁 大连 116400)

共情护理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魏秀梅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中心医院四门诊,辽宁 大连 116400)

目的探究在四肢骨折伴抑郁患者护理中采用共情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88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44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抑郁情况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抑郁情况明显较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护理中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共情护理;四肢骨折;抑郁

四肢骨折作为一种骨科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患者在面对疾病及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情绪和心理变化,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是抑郁的心理反应,四肢骨折伴发抑郁较为常见,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必须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和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1]。我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给予共情护理具有理想的效果,本研究对此进行进一步探究,选择88例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88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44例患者为1组,其中对照组包括30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6岁,最低年龄患者为26岁,中位年龄为(45.8 ±15.2)岁,最高病程为6个月,最短病程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4.3 ±1.5)个月;实验组包括29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5岁,最低年龄患者为25岁,中位年龄为(45.2±15.8)岁,最高病程为6个月,最短病程为1个月,平均病程为(4.5±1.2)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中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可作为其他类似研究的参考。

1.2 方法: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给予相应的药物指导,常规健康宣教等。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方式,具体方法如下:实验组护理人员经过共情护理专业培训,并经过考核后对患者进行护理,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技巧为主要培训内容[2]。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倾诉进行认真倾听,在患者倾诉时不要将其随意打断,也不要给予明确的语言判断,可通过点头示意及眼神交流的方式对患者发言进行鼓励;以患者的肢体语言及倾诉情况为依据对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并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患者的情绪,对抑郁情绪的敏感性进行逐渐提升,将共情反应增强[3]。以患者的价值观和角度对外部事物进行评价,体会患者的痛苦,多与患者交流经验和感悟。针对患者的信息要应用适合的表达方式进行整合和反馈,以此来判定是否与患者的内心产生认同感,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4]。

1.3 评价标准[5]: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表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共有项目24个,评分0~4分的5个等级,无抑郁为0分,轻度抑郁为1分,中度抑郁为2分,重度抑郁为3分,极重度为4分,严重抑郁为总分>24分,轻、中度抑郁>17分,无抑郁为<7分;应用NOSIE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共包含7个大项,即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精神症状、激惹、抑郁、退缩,一共30个小项,每项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评分为0~4分,无为0分,偶有为1分,有时有为2分,经常有为3分,一直有为4分。

1.4 统计学方法:此研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相关研究对比数据处理方法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整合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验证方式为t验证,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值进行衡量,如<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反则表示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2 结 果

2.1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抑郁情况:实验组护理前的抑郁评分为(29.45±4.65)分,护理后的抑郁评分为(17.36±3.05)分;对照组护理前的抑郁评分为(28.82±5.03)分,护理后的抑郁评分为(23.85±3.20)分,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对比差异P>0.05,差异并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而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较优,差异对比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前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及个人卫生评分分别为(17.20±3.18)分、(17.51± 3.19)分、(14.05±2.88)分,护理后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及个人卫生评分分别为(9.12±2.00)分、(8.70±1.78)分、(6.16±1.50)分,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及个人卫生评分分别为(16.80±3.66)分、(16.95±3.10)分、(13.85±3.13)分,护理后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及个人卫生评分分别为(12.60±2.01)分、(11.55±2.30)分、(9.05±1.95)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及个人卫生评分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而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及个人卫生评分对比差异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四肢骨折发生一般具有突发性,不但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痛苦,也会因此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变化,难以接受生活方面的改变,很多患者会产生抑郁的情况[6-7]。本研究给予实验组患者共情护理干预,站在患者的角度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其消除恐惧、孤独等不良心理,使患者体会到认同感,以此缓解抑郁情绪,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此种护理方式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护理中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1] 谭群,朱琼.共情护理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2014,18(9):1797-1798.

[2] 王明英,张秀华.陪伴式情感护理对住院四肢骨折患者抑郁康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9):1160-1162.

[3] 朱珊珊,张青.心理护理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3216-3218.

[4] 曾湘云,李刚,郑勇前等.综合护理干预在牵引复位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3):110-112.

[5] 张雪梅.68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4):759-760.

[6] 张爱平,李桂荣,陈红等.心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37(3):331-332.

[7] 张爱萍.心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A].//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C].2014:2323.

R473.6;R473.74

:B

:1671-8194(2017)21-0234-02

猜你喜欢

个人卫生四肢共情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于健康有益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于健康有益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跟踪导练(四)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个人卫生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