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微量缬沙坦肾病

韩 玉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韩 玉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分析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历号尾数进行分组。尾数为偶数的患者有48例、纳入研究组的范畴;其余46例患者纳入参照组范畴。参照组单独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4 h尿微量蛋白、肌酐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24 h尿微量蛋白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改善尿蛋白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胰激肽原酶;缬沙坦;糖尿病肾病;尿蛋白

糖尿病属于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脂肪、蛋白质与糖类代谢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对于全身血管造成破坏[1]。糖尿病肾病是非常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发生之后患者表现为蛋白尿、血压上升以及肾脏功能减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造成肾功能衰竭,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缬沙坦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纲要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能够更好的改善尿蛋白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单独应用缬沙坦以及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的疗效差异,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94例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满足WT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在6个月内连续尿检3次,超过2次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在30~300 mg/24 h),均有水肿、血压上升以及肾功能异常症状;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根据病历号尾数对患者进行分组,尾数为偶数的患者有48例、纳入研究组的范畴,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47岁,平均(63.5±6.2)岁。其余46例患者纳入参照组范畴,男性患者27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48岁,平均(62.3±5.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施统计学处理,发现组间差异小,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两个患者均应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主要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以及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干预,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下。参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每次给予80 mg口服,每天1次;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每次240 U,每天给药3次[3]。

1.3 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的改善,肾功能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肾功能指标也有所变化;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4]。②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进行观察统计。

1.4 数据处理: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使用率(%)的形式表示,比较通过卡方值检验;24 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等计量资料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的情况下提示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48例患者中通过治疗被评价为显效的有30例(62.5%)、评价为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6例(33.33%)、另有2例患者通过治疗无效(4.17%),总治疗有效率为95.83%,;参照组46例患者中评价为显效的有21例(45.65%)、评价为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6例(34.78%)、另有9例患者通过治疗无效(19.57%),总治疗有效率为80.53%。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分别为 (2.33±0.31) g/24 h以及 (0.43±0.17) g/24 h、治疗前后的尿素氮水平分别为 (6.22±0.97) mmol/L和 (5.53±0.82) mmol/L、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6.89±11.34)μmol/L和(83.84 ±9.76)μmol/L;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分别为(2.39±0.28)g/24 h以及(0.79±0.21)g/24 h、治疗前后的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16±0.92)mmol/L和(5.42±0.79)mmol/L、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7.01±10.96)μmol/L和(83.16± 9.53)μmol/L。研究组的24 h尿微量蛋白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高血糖启动因素诱发血管活性物质、化学趋化因子以及生长因子综合作用[5],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以及肾小球微循环异常,随着病情的进展演变成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为危险的标志之一,尤其是24 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提示患者病情加重[6]。因此,在控制血糖与血压的基础上对蛋白尿进行干预是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方法。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拮抗相应受体、降低肾脏灌注压、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的状态;胰激肽原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的一种,人体中本身就存在的成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防止基底膜增厚,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改善肾脏功能[7]。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发现对比单独应用缬沙坦的疗效更为显著,对患者24 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的改善效果更好,未见不良反应现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国洪,任汉强,王芳,等.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8):585-587.

[2] 陈关芬,罗秀蓉,郑宏宇,等.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评价[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67-69.

[3] 符弟,王秋雁.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其对Cys-C及尿β2-GM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7(12):2152-2155.

[4] 王维平,何萍,姜璐,等.来氟米特联合缬沙坦及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 (3):236-238.

[5] 杜玮,周艳艳,杨萍,等.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8):594-596.

[6] 任欣,曹洪义,陈应辉,等.缬沙坦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6):423-424.

[7] 双振宇.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92-93.

R587.2

:B

:1671-8194(2017)21-0164-02

猜你喜欢

微量缬沙坦肾病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