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粒细胞白血病真菌

杨 瑞 宁 婧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

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杨 瑞 宁 婧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从而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1000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有200例,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进行抗真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200例患者中135例痊愈,显效25例,进步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1.0%。无效的患者改用伏立康唑治疗,17例患者的真菌感染均获得了控制。结论临床医师要根据此病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AL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治疗,改善预后。

急性白血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属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病时,骨髓中非正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加,储存于骨髓会抑制正常造血,浸润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临床多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浸润等特点[1]。相关学者推断可能与急性白血病患者自身拥有免疫缺陷,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药物、抗菌药物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对AL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1000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参照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所有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分析、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性562例,女性438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1.6±7.4)岁,其中通过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果、肺部CT、G实验、GM实验及真菌染片镜检等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有200例。

1.2 诊断标准: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参考《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3个等级。在本研究中,经血液标本培养确诊为真菌感染的患者为75例,临床诊断为115例,拟诊为10例。

1.3 方法

1.3.1 菌种鉴定:选用法国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ATB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根据菌落的形态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对菌种进行鉴定。痰涂片采用革兰染色,镜检出现假菌丝或菌丝与出芽酵母(芽孢),念珠菌属的特点是并存。

1.3.2 治疗方法:对于AML患者,标准方案为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PL患者可使用反式维A酸(ATRA)诱导分化,口服治疗直至症状缓解。对于ALL患者,方案为VP(长春新碱、泼尼松)。对VP无效或白细胞计数很高(>50×109/L)、T细胞型者加用柔红霉素(DNR)或门冬酰胺(L-ASP),组成DVP或DVLP方案。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输注成分血、补液、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同时对于IFI患者进行抗侵入性真菌治疗,服用伊曲康唑胶囊预防真菌,每次200 mg,每天1次,疗程为21 d,对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每天测量体温观察基本体征,每周进行血常规、肺部CT检查,观察真菌感染情况。

1.3.3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体征、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②显效:体征、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50%好转;③进步:体征、临床症状无好转或轻微好转,影像学检查好转<50%;④无效:体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恶化。

2 结 果

2.1 真菌分布:1000例患者中有200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0.0%。通过患者的血液标准、骨髓穿刺标本、痰标本或者肺泡灌洗液培养出了真菌菌株19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有98株(49.49%),热带假丝酵母菌为54例(27.27%),曲霉菌感染患者为46例(23.23%)。由此看来,AL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曲霉菌感染率最高。

2.2 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中性粒细胞缺乏、中心静脉置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运用都可看作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子,所有患者在发生感染前均使用过广谱抗生素,所有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均发生过中性粒细胞缺乏(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

2.3 治疗效果: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200例患者中135例痊愈,显效25例,进步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1.0%,无效的患者改用伏立康唑治疗,17例患者的真菌感染均获得了控制。

3 讨 论

真菌侵入生物体组织、血液会造成侵袭性真菌感染,其生长会损伤组织、破坏器官功能,还会引起炎性反应[2]。近两年来,由于病原学的不断进展,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率逐渐升高,但仍缺乏确切的病原学依据。引起IFI的病原体可分为两类:①真性致病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曲霉),免疫功能破坏的宿主易被侵犯[3]。

侵袭性真菌感染无特异性,其临床症状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类似。但是有些影像学对于真菌感染的诊断仍然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侵袭性细菌感染具有曲霉侵入肺小血管,造成出血性肺梗死,出现实变、晕轮;十天到半个月后肺结节病灶开始液化甚至坏死,出现空洞或新月征的病理特点。

本研究发现,1000例患者中有200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0.0%。通过患者的血液标准、骨髓穿刺标本、痰标本或者肺泡灌洗液培养出了真菌菌株19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有98株(49.49%),热带假丝酵母菌为54例(27.27%),曲霉菌感染患者为46例(23.23%)。由此看来,AL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感染曲霉菌最多;患者年龄、广谱抗生素的运用、中性粒细胞缺乏、中心静脉置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运用都可看作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关因子,所有患者在发生感染前均使用过广谱抗生素,所有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均发生过中性粒细胞缺乏(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200例患者中135例痊愈,显效25例,进步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1.0%,无效的患者改用伏立康唑治疗,17例患者的真菌感染均获得了控制。

总之,AL患者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为了使得该病的发生率下降,临床医师应该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的措施,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避免接触相关因素,如降低抗生素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等。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AL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治疗,改善预后。

[1] 蔡静怡,杨志刚,谭健烽,等.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0):935-939.

[2] 郑昌成,刘欣,汤宝林,等.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1,31(10):1691-1695.

[3] 杨尚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9):1182-1184.

R733.71;R563

:B

:1671-8194(2017)21-0088-02

猜你喜欢

粒细胞白血病真菌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