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张 洋

(盘锦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盘锦 124010)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张 洋

(盘锦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98例受检者(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98例受检者均实施静脉血血常规检测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可得,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但组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的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应尽量选择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效果

血常规检查属于临床常用的生物学检验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其主要通过对细胞数量、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来判断、评估患者的病情[1]。我院为了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对入住我院的98例受检者均实施静脉血血常规检测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现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入住我院的98例受检者(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98例受检者男女分别为53、45例,最小受检者的年龄为20岁,最大受检者的年龄为63岁,98例受检者年龄均值为(46.21±2.35)岁。98例受检者及其家属在进行研究前均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均已获得受检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对98例受检者均实施静脉血血常规检测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98例受检者均空腹8 h以上,使用BC-32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选择真空采血法对受检者实施采血。末梢血选择受检者左手食指、无名指的内侧面进行采血,采血量为40 μL,将其放置于2 mL的稀释液中,并将其混匀以备用。静脉血选择受检者的肘部静脉进行采血,采血量为4 mL,分别将其置于两支血常规抗凝管内,并将其混匀,注意控制力度,避免出现溶血现象。由我院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该操作,检测前,对仪器进行检查并校正,在检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血球计数仪器的说明书及规章流程进行操作。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减小误差,可由两人完成该项操作,一人负责仪器计数,另一人负责采血。1.3 评估指标: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主要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血小板(PLT)进行比较。

2 研究结果

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组中,98例受检者的血红蛋白为(12.71± 4.42)g/L、红细胞为(4.11±0.69)×1012/L、白细胞为(5.36± 0.62)×109/L、血小板为(214.46±82.63)×109/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为(26.91±4.38)pg、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3.59±5.58)fL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08.77±24.36)g/L;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组中,98例受检者的血红蛋白为(103.87±15.69)g/L、红细胞为(3.75±0.62)×1012/L、白细胞为(6.51±0.74)×109/L、血小板为(209.87±80.77)×109/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为(26.73± 4.15)pg、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4.11±6.39)fL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07.42±22.41)g/L;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可得,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组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的结果不存在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

3 讨 论

血常规是医学检验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可为临床医师分析、判断及评估病情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2]。

目前,临床上实施血常规检测的采血方法主要包括静脉血、末梢血以及动脉血等3种采血方法[3]。末梢血主要采集患者指尖、耳垂等部位血液,由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具有取血方便、操作简单、采血量少、痛苦小、测定快速、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目前常被临床用于检测血糖、血型等[4-5]。静脉血主要是采集患者体表浅静脉的血液,临床常用的浅静脉主要包括手背静脉、肘部静脉、股静脉以及内踝静脉,其中以肘部静脉最为常见,婴幼儿常选择颈外静脉进行采血[6]。因为静脉较明显,该种采血方法亦具有采血方便、疼痛感较小,操作简单等优势[7]。但有相关研究证实[8],末梢血由于位置的不同,其血细胞成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加上采血量较少,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因此,本研究为了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对98例受检者分别进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研究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此次研究数据显示,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组的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组,但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组的红细胞、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组,组间差异明显;且组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的结果不存在差异,这说明,相比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对患者使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

总结得出,使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准确性更高,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1] 何昭霞,李灵,陈杰,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

[2] 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4):204-205.

[3] 陈丽芳.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62-2463.

[4] 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91-92.

[5] 范丽娜,文蔚.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501-502.

[6] 王兵.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69.

[7] 史加圣.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1):329-329.

[8] 张彩华,王开蓉.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07-108.

R446.11

:B

:1671-8194(2017)21-0072-02

猜你喜欢

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