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对阵发性眩晕症中血管与神经关系的研究

2017-01-15马利军周茂荣张锦凤彭志佼张子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阵发性磁共振神经

苏 宁 马利军 周茂荣 何 鑫 张锦凤 彭志佼 张子燕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磁共振对阵发性眩晕症中血管与神经关系的研究

苏 宁 马利军 周茂荣 何 鑫 张锦凤 彭志佼 张子燕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阵发性眩晕症中血管与神经关系和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阵发性眩晕症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方法的诊断以及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均有一定效果,但磁共振诊断后的血管神经关系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实施诊断时,通过使用磁共振诊断的方法能够对血管与神经关系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磁共振;阵发性眩晕症;血管与神经关系;研究

阵发性眩晕症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威胁。在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实施诊断时,分析患者血管和神经关系进行准确分析非常重要。但在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常规诊断方法并不能够对其血管和神经关系进行较好的观察,也无法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1]。基于这一特点,影像学诊断得到了较多关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内收治的阵发性眩晕症患者,数量为40例,男女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在39~71岁,平均为(62.36±5.47)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了突发性头晕以及眩晕发病的情况。在对其实施临床病例诊断后,所有患者均已经被确诊为阵发性眩晕,并且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中首先需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症状的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分析其病情,尤其是对患者的血管和神经关系进行分析。并且对其实施磁共振的诊断,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入院24~72 h之内进行头颅MRI、MRA及SPC-3D薄层检查。在临床诊断时本次研究中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临床诊断。本次研究中选择的MR序列为传统的T2序列、T1序列、DWI序列、FLAIR序列,将层厚设置为5 mm,扫描患者的全脑范围。MRA诊断时需要使用3D-TOF成像的诊断,在实际的诊断中层间隔设置为-0.14 mm,层厚度为0.7 mm,对患者实施轴面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和其主要分支,包括整个Willis动脉环。SPC-3D薄层层厚为0.5 mm,围绕庭蜗神经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

1.3 诊断标准:在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的血管神经关系进行分析,即分析患者临床诊断后的血管和神经关系和两种方法诊断后的血管神经关系符合率,对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和率(%)对率计数资料进行分析,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若数据的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使用磁共振诊断的血管和神经关系准确率92.5%,明显高于常规诊断方法的血管和神经关系诊断准确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4,P=0.0325)。对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后,发现患者会出现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的情况,发生部位为前庭蜗神经中枢位置,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使用磁共振影像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后颈窝前庭蜗神经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尤其是对动脉性压迫敏感以及动脉压迫类型和血管来源的诊断效果较好。

3 讨 论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头晕和眩晕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非孤立性的即会出现其他症状。有研究显示,孤立性头晕或是眩晕也是后循环症状,这些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有些患者为缺血性脑梗死,对其生命也会造成威胁[2]。因此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对阵发性眩晕症的分析后可以显示,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最大的威胁是会导致患者血管和神经受到影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3]。因此,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的血管和神经关系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起到临床诊断效果,也可帮助医师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常规诊断方法并不能够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的血管和神经关系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影像学诊断开始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而磁共振是影像学诊断中得到更多关注的诊断方法,通过磁共振诊断的方式,能够明确患者前庭蜗神经与血管的关系,从而可进一步证实患者突发性眩晕的原因,这一方法可起到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4]。

本次研究中也显示,使用磁共振的方法可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血管和神经关系起到明显更佳的临床诊断效果,其差异显著。综上所述,在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磁共振诊断可更好的分析患者血管和神经关系,值得推广使用。

[1] 吴子明,张素珍.神经耳科学相关的常见血管源性眩晕的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83-85.

[2] 张宪军.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15(1):9.

[3] 吴子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的纵深认识[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2):101-101.

[4] 马绍昌.急性眩晕急诊科病因分析及诊断探讨[J].中外医疗,2016, 35(6):195-196.

R441.2

:B

:1671-8194(2017)21-0042-01

猜你喜欢

阵发性磁共振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对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