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医师手术室护士

栾 冰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栾 冰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探讨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相应的保障。方法选取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月8月7间已经实施了岗位管理手术室,将它作为观察组,同样从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月8月7间没有进行岗位管理的手术室,把它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医师、护士、患者对各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方式的应用意义。结果在观察组中,医师对手术室的整体护理管理各方面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得护理人员同样对手术室中各阶段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患者对管理后的手术室各个方面的满意度也都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使护士对职业的工作安排满意度较高,能有比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手术室规范化的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之间的配合程度,医师在手术室中的工作也更为顺利流畅,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由此看出岗位管理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意义真实存在,值得进一步应用,在手术室中推广。

岗位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

岗位管理是以医院的岗位为对象,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监控和岗位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过程。岗位管理是医院对于人事管理和薪资分配制度具体管理方式,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护理岗位系统、更为适宜地安排护理工作、分层管理医护人员成为岗位管理的任务重点之一[1]。因此,需要综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彻底调动起医院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而将岗位管理应用到手术室中,也会为医师、护士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本文通过对医师、护士、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来评价我院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月8月7间已经实施了岗位管理手术室,将它作为观察组,科室内共有在编的护理职工7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31人,护士44人,均为女性,年龄在22~41岁,平均年龄(31±7.61)岁;同样从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月8月7间没有进行岗位管理的手术室,把它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岗位分级管理:按条件、能力将护士分为N4-N0,具体职责分配如下:0级护士工作时间一年内,需要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1级护士工作1~3年的护师或1~5年的护士,有能力支持一、二级手术的配合工作,具有正确的治疗处置能力,具备带教低层级护士及护生的能力;2级护士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或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承担起三级手术的配合,具备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3级护士聘任主管护师且工作5年以上或聘任专科护士岗位,可以承担起四级手术的配合,能通过询证解决专科疑难杂症护理问题能力;4级护士聘任副主任护师以上,承担四级手术配合和高尖端手术的配合。

1.2.2 具体管理措施:在手术室的临床工作中,为发掘出每位医护人员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和患者的要求,护士长在询问过各位护士的排班意愿后,针对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排班,实行白班、夜班、12 h制的排班方式,根据专科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的责任制实施工作。不同专科手术都是配以受过专业训练学习的护理人员,以固定班组完成工作,具体安排如下:白班,主班8am~4pm,值班7am~3pm,辅班3pm~11pm,4pm~0am,根据手术进行的时间,记录加班时间并给予相应的调休,晚班由5位护士参与,从8pm~8am,1个月后相互交换,并可以根据护士们的个人安排进行换班,各组的责任组长负责交接班具体情况。

1.2.3 加强岗位考核: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薪资息息相关,具体原则是按岗分配,根据岗位的不同而分配不同的薪酬,对于较苦、偏累、更脏、更险的岗位应给予更多的薪资以平衡,而值夜班的护理人员、责任组长、带教老师也应该有相应的补贴金额,这样就是反映了不同职位、岗位责任、权责、利益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绩效考核会更偏向于前线人员和值夜班的护理人员,考核内容包括医师、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总数、出勤率、岗位工作强度等。

1.3 评价方法:分别在实行岗位管理和未实行岗位管理的手术室进行过手术的医师各70份,同时向他们发放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向两组手术室的护士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各80份;之后也会对分别在两组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各10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100%,两组的医师、护士均为同一组人,参与手术的患者在年龄、学历层次、病程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数据并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在不同组别,是否实施管理岗位,医师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是有差异的,观察组医师对于物品准备、体位摆放、在位率、接待患者、无菌操作、主动配合的满意度分别为98.57%(69/70)、97.14%(68/70)、98.57%(69/70)、97.14%(68/70)、100%(70/70)、98.57%(69/70);而对照组医师的满意度分别为68.57%(48/70)、65.71%(46/70)、74.29%(52/70)、78.51%(55/70)、61.43%(43/70)、82.85%(58/70),观察组中的医师对管理后的手术室各个方面的满意度都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在不同组别,是否实施管理岗位,护士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是有差异的,观察组护士对于岗位认知、排班模式、绩效分配的满意度分别为97.50%(78/80)、98.75%(79/90)、98.75%(79/80);而对照组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53.75%(43/80)、73.75%(59/80)、81.25%(65/80),观察组中的护士对管理后的手术室各个方面的满意度都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在不同组别,是否实施管理岗位,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是有差异的,观察组患者对于入室护士接待、术前访视讲解、各项指导工作、护士服务态度、服务持续性的满意度分别为100%(100/100)、98%(98/100)、97%(97/100)、99%(99/100)、94%(94/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79%(79/100)、68%(68/100)、87%(87/100)、88%(88/100)、71%(71/100),观察组中的患者对管理后的手术室各个方面的满意度都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 论

岗位管理的优势在种种方面都表现得很明显,首先岗位管理加深了岗位具体定义,对于概念变得更加明确,并且有相应的薪资机制与之配合,让处于不同岗位的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能都有很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制定了收益机制,以按劳分资、多劳多得作为基础。这种管理方式更彻底地体现了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与价值,能够更好地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配合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医师与护士联系到一起,有更为顺畅的沟通方式方法,增强了医师与护理人员之间配合默契,甚至对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手术起到更大的帮助。岗位管理对于护士的排班也有着可控的调节,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弹性调整,不会有过于疲乏,有充足的时间用于进行调整修养,也不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可以自行安排娱乐生活[2]。在这样的岗位管理后,护士们的排班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意更换排班表,这样有利于护理人员调整个人时间、生活,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有益的,让他们在更加稳定的工作模式下工作,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患者来说,这样稳定的排班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连续舒适的护理服务,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使护士对职业的工作安排满意度较高,能有比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手术室规范化的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之间的配合程度,医师在手术室中的工作也更为顺利流畅,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由此看出岗位管理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意义真实存在,值得进一步应用,在手术室中推广。

[1] 吴欣娟.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 (3):159.

[2] 张晶.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6):65.

R473.6

:C

:1671-8194(2017)21-0297-02

猜你喜欢

医师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中国医师节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最美护士
《中国医师节》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