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痤疮同病异治验案

2017-01-15应鸿莺刘忠达陈海涛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归元同病枳壳

应鸿莺 刘忠达 陈海涛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医案医话

痤疮同病异治验案

应鸿莺 刘忠达#陈海涛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痤疮 同病异治 辨证论治 医案

痤疮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疾患,属于中医学“粉刺”“疮疡”范畴。现代医学多以毛囊炎为治,疗效差强人意。然虽同为痤疮,但也因人而异,故治疗理当有所区别。兹举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1 热盛津亏

患者,女,21岁。未婚。2016年6月12日初诊。诉前额、面颊多发痤疮半年余,散在化脓性疱疹及疱疹破溃后留下瘢痕,两面颊粉刺为主,无刺痛感及瘙痒,大便干,月经量少,舌红,苔白,脉细滑。患者自诉半年来痤疮反复发作,曾用消炎药膏及清火解毒中药,仍反复。辨为热盛津亏,以清热滋阴、解毒散结为治。拟用温清饮加减:生地黄、生白芍各15g,当归、川芎、黄芩、生栀子、桔梗、枳壳、赤芍、防风、荆芥各10g,黄连、大黄各3g。7剂。二诊:痤疮明显减少,无反复,大便畅,舌红、苔薄,脉滑。前法得效,宜守之,续服7剂,嘱其调饮食,月后随访,无反复。

按:本案患者痤疮按理属于临床最常见的热毒内蕴,然反复予清热解毒之剂而不愈。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象,考虑热毒是一种外在表现,其内在的津液不足才是主因,方所选用“温清饮”,方中,四物汤养血滋阴、和营生津;黄连解毒汤清热凉血解毒,去除三焦之热毒;排脓散散结排脓;荆芥防风二药,引经导使,药作用于皮肤之表,作用于血分,同时兼有散结之用;以大黄易黄柏,为加强通腑去热之用,诸药合用具有养血清火、调营解毒、散结排脓的功效。

2 肝肾阴虚

患者,女,32岁。2015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自均会反复,熬夜加班后更加明显,无法根治,下巴处有诉1年来下巴痤疮反复发作,经多次诊治,初次稍有效,疤痕及色素沉着,目前患者感乏力、精神疲惫,眠差,性急躁,下肢常冰冷,手心热,胃纳一般,大便偏稀,小便可,舌红、苔薄,脉寸细滑尺弱。综合所述,辨为肝肾阴虚、火不归元型,治以引火归元,拟予傅山引火汤加减:熟地黄90g,麦冬、巴戟天、天冬、连翘各30g,茯苓20g,川牛膝15g,陈皮、砂仁(后下)各10g,五味子6g,肉桂(吞)3g。10剂。二诊:药后诸症皆愈,痤疮减少。仍拟予引火归元、滋阴潜阳为治法,原方加磁石30g,服30剂,痤疮基本消除。

按:本案患者下颌区反复长痘而不愈,临床思考从两点出发:一则病起由长期熬夜,反复发作,久病当责之肾;二则下颌区比较特殊,任脉所在,阴脉之海,反而火热制胜。四诊合参,当为久劳耗伤肾水,“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濡养,肝肾阴虚,龙雷之火上越,二火相炽所致,治疗当引火归元,滋阴潜镇为主。此案用傅山引火汤加减以达滋阴潜阳,引火归元之功。

3 肝胆郁热

患者,女,45岁。2016年1月25日初诊。诉反复面部痤疮2年余,以两颊、额部、下颌为主,色红,质硬,少数已成脓疮。患者平素感心烦,上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口干苦,肚子受凉或食用寒凉性食物即腹泻,夜眠欠佳,舌质黯红,苔白,脉沉弦紧。证属肝胆郁热失清。拟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天花粉30g,柴胡、牡蛎各20g,皂角刺、蒲公英、夏枯草各15g,桂枝、干姜、黄芩、桔梗、枳壳、炒白芍、白芷各10g,炙甘草6g。10剂。二诊:首服中药5剂左右,痤疮较前突发增多,其他症状反而好转,此为郁热外透的佳兆,患者询问后坚持服用,10剂后痤疮明显消退,余症亦有明显改善。治守前法,原方去蒲公英,加薄荷6g,当归、生地各10g,夏枯草30g,继服十余剂而愈。

按: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情志有所不畅,肝郁脾虚,形成上热下寒之势。从辨证看,属于肝郁脾虚兼有郁热。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并用,肝脾同治,既清肝胆之热,又温脾胃之寒。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利肝胆之郁热;干姜、炙甘草、桂枝温补脾阳,既温通血脉,疏散气机,又与黄芩配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止渴;牡蛎软坚散结;桔梗、枳壳、白芍消肿排脓;白芷、皂角刺解毒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夏枯草清散肝经郁热。合之,共奏疏肝调脾、清热除痘之功。

2017-08-21

猜你喜欢

归元同病枳壳
上热下寒证的同病异治浅析
引气归元针法配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脾虚湿盛型带下病的临床观察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活血归元汤加减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60例
从心理学的角度“归元”高师钢琴教学
试析病治异同及其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