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反刍兽疫诊断及防控措施

2017-01-15李芳覃周岚吴双燕苏益琼余波覃万福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兽疫传染源反刍动物

李芳覃 周岚 吴双燕 苏益琼 余波 覃万福

(广西鹿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5600)

小反刍兽疫诊断及防控措施

李芳覃 周岚 吴双燕 苏益琼 余波 覃万福

(广西鹿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5600)

小反刍兽疫病呈全球性自西向东流行趋势,对我国畜牧业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展开探讨。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防控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羊瘟”,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口腔炎、结膜炎、肠胃炎和肺炎,对当地养殖业及外贸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有效防控小反刍疫病对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1 流行病学

本病在新疫区爆发流行,老疫区散发为主。进口努比尔、波尔山羊等最易感,本地品种抗病力较强。饲养密度大、人口稠密、存栏数高的地区流行迅速,死亡率也较高。病羊病羊肉和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源为发病和带毒羊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潜伏期一般为4~6d,最长可达 21d。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2 临床症状

山羊感染性高且临床症状典型。感染疫病的羊只会表现出明显的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口鼻干燥、披毛失去光泽以及鼻液呈脓性、呼出的气体带有恶臭味等特征;在小反刍兽疫发病急性期会表现出体温急剧上升、颊部黏膜发生损坏、口腔黏膜内充血等症状;而发病后期会表现出坏死性病灶,病灶通常出现在下唇部及下齿龈,病情严重的可能表现在舌头、颊部以及下颚等部位,并且羊只患病后期会出现腹泻不止、粪便呈带血水样、严重消瘦等症状。

3 病理变化

患畜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硬腭及咽喉部严重时会被传染。瓣胃、网胃、瘤胃很少出现病变,而最常出现病变的是皱胃,创面红色、出血、有轮廓、有规则的糜烂经常在病变部出现。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不难,关键是发病初期可疑病理立即上报,做微生物学检查诊断确诊,以便尽早启动甲类传染病应急防控方案。抗体检测:采集血清,采用ELISA(非免疫羊CELISA、免疫羊I-ELISA抗体检测)、病毒中和试验。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外来人员和车辆应该在进入羊舍之前,进行彻底消毒。坚持自家羊群繁殖、自家羊群的养殖原则。羊仔引种要选择非疫区,经过正规养殖场 (户)引入;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和登记,获得原产地检疫证明;引进外来羊仔时要进行羊舍消毒,并保持隔离,以确定羊仔健康。

5.2 迅速控制疾病传染源

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论是养殖户还是疫情控制技术人员,在发现疫情后第一时间报告给当地有关部门,而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疫情防控方案,迅速、有序的开展疫情检测、隔离控制及消除等防控工作。(2)在疫情防控及传染源处理中,应严格遵循 “严、早、小、快”的原则,迅速隔离并捕杀染疫羊群,同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实施常规消毒。

5.3 全面实行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反刍兽疫的有效手段。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引进外来动物时,应做好调查及检疫工作,禁止从疫病发生区域内引进。(2)做好免疫接种,从根本加强疫病防控,多雨季节及寒冷干燥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雨季之前和蠕动之前应对幼龄小反刍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最好是在2~6月龄;接种方法为使用小反刍兽疫疫苗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颈部两侧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1头份/只。(3)通常注射7d后便会产生抗体,但要注意的是,即便进行了免疫接种,也应当加强日常消毒和疫情检查工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反刍兽疫会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从而让养殖企业及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还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争取将疫情控制在未发之际,从而为人们的财产安全及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广西鹿寨县科技计划课题 [2015013]。

李芳 (1983-),女,汉族,广西全州县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猜你喜欢

兽疫传染源反刍动物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不可松懈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